中小学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数字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制约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的探讨,既有助于推进教育APP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也可为企业教育APP的产品研发提供借鉴。本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有教育APP教学应用经历的17位教师访谈资料的编码,对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基于此,中小学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需求、实践、软件、阻碍、支持、氛围六大类属,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小学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提出了促进教育APP教学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APP;软件应用;扎根理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1)05-0053-07
  引 言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化终端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各类教育APP“井喷式”增长。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国在线教育类APP已多达数十万种[1]。一批精品教育APP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友好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交互特性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也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路径。然而,虽然精品教育APP深得学习者的青睐,在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应用普遍,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很多教师甚至未曾有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经历[2],教育APP尚未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3]。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教育APP的教学应用?探讨这一问题既有助于推进教育APP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还可为企业教育APP产品研发提供相应的借鉴。
  一、文献综述
  当前,针对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APP产品和教育APP应用两个层面。在教育APP产品层面,研究者将教育APP教学应用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于软件设计、软件功能、软件内容等方面。例如,刘丹等[4]认为一些教育APP的研发多注重数字化内容的传递和呈现,缺少对学习者认知特征的分析,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活动的设计重视不够,导致教育APP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影响了产品的教学应用;温娟娟[5]认为,一些教育APP功能不全,稳定性差,更新速度慢,致使使用者的用户体验不够良好;王永固等[6]也认为,在技术实现方面,多数教育APP还处于桌面应用的模仿阶段,在交互性、智能化方面功能不够理想,影响了产品的教学应用;郭杰誉[7]认为,大多数教育APP开发者在产品研发前期缺乏对用户需求的调研,产品目标定位模糊,产品内容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砌,且同质化现象突出,影响着产品的教学应用。
  在教育APP应用层面,已有研究者认识到使用者的信息素养、产品分类方式、产品应用效果对教育APP教学应用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温娟娟[8]认为,一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难以胜任基于教育APP的教学、辅导和学员管理工作;郑国荣等[9]认为,当下教育APP分类不够清晰,面对庞杂众多的教育APP,教师难以进行快速有效的选择,影响了教育APP的推广与应用;李姗姗等[10]认为,由于使用者缺乏有效的教育APP应用策略的指导,应用教育APP开展课程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影响了产品的持续应用。
  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对影响教育APP教学应用因素的分析,散见于教育APP产品研发、应用现状及策略分析等相关的研究成果之中,其结论多建立在思辨推理的基础之上,鲜有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有教育APP教学应用经历的17位教师访谈资料的编码,构建了中小学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通过对材料充分、持续地分析,形成一个能够解释所研究现象的理论的方法;是基于数据材料发展或构建一个理论以解释某个过程、某种行为或某一主题的定性研究过程。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数据、确定数据所属类别、建立类别之间的联结来形成理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适用于研究某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可用来解释人们的行为活动[11]。鉴于教育APP教学应用是发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下的师生行为,故适合选用扎根理论来开展研究。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甘肃省兰州市一所中学,白银市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中选取有教育APP教学应用经历的13位学科教师、4位学校管理者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均有3年以上教龄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教学创新意识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符合开展扎根理论研究的样本要求。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过程
  (一)访谈
  本研究中,研究者与每位访谈对象进行了30~50分钟的面对面访谈。另外,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前提下,对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在访谈内容设计上,对学科教师访谈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受访者教龄、任教学科及年级、工作经历等信息;(2)受访者应用教育APP开展教学的相关经历;(3)受访者应用教育APP开展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4)受访者认为影响教育APP教学应用的相关因素等。对学校管理者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管理者的工作经历及其对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的看法、学校在教育APP教学应用方面的制度、规定以及学校教师教育APP教学应用现状等。
  (二)数据编码
  研究者对17位受访者的访谈录音信息转录为文本资料,在剔除副词、量词、代词以及与本研究主题无关词汇之后,应用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生成如图1所示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高频词云图,从中可以看出使用、教学、学习、软件、APP、教育、应用、信息、学生、手机、需要、内容、效果、界面、家长、广告等词语出现频次较高。
  研究者应用Nvivo 12软件对13位受访者(其中中小学教师10位、学校管理者3位)的访谈文本资料进行了编码分析,预留其余4位受访者的访談文本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在编码过程中,首先,通过逐行阅读文本材料,对文本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句子或词语添加标签,并对标签进一步抽象归纳,形成初始范畴。其次,深化对初始范畴之间关系的认识,将初始范畴进一步抽象为主范畴,并从主范畴归纳出类属。最后,通过分析类属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构建出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的最终模型。数据编码的详细过程如下。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用标签来标示资料和现象的内容诠释过程。本研究中先将13位受访者的文本资料导入Nvivo 12软件中,逐行仔细阅读材料,对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每个最小意义单元创建节点,以能够代表其内容或含义的标签命名。随后,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反复思考,根据节点内容对标签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一些节点进行重组、合并,并在持续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节点进行初步归类,形成初始范畴。经过反复地梳理,最终抽象出资源全面性、资源新颖性、资源质量高、软件简洁易用、软件功能适切、软件界面友好、軟件无广告、软件是否收费、研究驱动、理念驱动、事件驱动、学生自控能力、影响身体健康、影响能力发展、增加学生负担、产生行为陋习、信息安全、设备性能、网络覆盖、教师信息素养、学校领导支持、资金投入支持、学校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国家政策、家长认同度、同事竞争性、同事合作性、APP应用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践30个初始范畴。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开放式编码示例如表2所示。
  2.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过程中需将开放式编码阶段所形成的初始范畴规整为更抽象的主范畴,并将主范畴进一步归纳为相应的类属。本研究将30个初始范畴归纳为14个主范畴,即软件资源、软件设计、软件运营、学校内部支持、学校外部支持、主观需求、客观需求、学生学习力、软件认可度、条件成熟度、政策导向、社会认可、学校氛围、APP教学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将以上主范畴进一步归纳为软件、支持、需求、阻碍、氛围、实践等6个类属,如表3所示。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主要是通过选择核心类属,建立核心类属与其他类属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模型构建。核心类属需要具有提纲性作用,能够囊括尽可能多的类属于一个较为宽泛的理论范围之中,并以“故事线”的形式将核心类属与其他类属联结[12]。本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分析类属之间的关联,从中挖掘出“实践”这一核心类属。围绕核心类属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教师在主观上或客观上的“需求”是其应用教育APP开展教学实践的直接动因;由软件资源、软件设计、软件运营所决定的“软件”因素影响着教师应用教育APP开展教学实践的具体行为;学生学习力、软件认可度、条件成熟度对教师应用教育APP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阻碍”效用,而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支持因素对教师应用教育APP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支持”效用;由政策导向、社会认可、学校氛围所构成的“氛围”环境,一方面直接影响着教育APP教学应用实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影响阻碍因素或支持因素,进而间接影响教育APP教学应用实践。据此,可以构建出如图2所示的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三)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中的范畴是不是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各范畴是不是还有新的构成因子[13]。本研究用预留的4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对预留样本进行了新一轮编码。结果显示,模型中各范畴已经发展得足够丰富,没有发现影响教育APP教学应用的新范畴及关系,主范畴内部也没有发现新的构成因子。因此,可以认为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所构建的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上达到了饱和。
  四、模型阐释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教育APP教学应用的因素繁多且复杂,部分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在本研究所构建的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中,将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规整于需求、实践、软件、阻碍、支持、氛围六个大的类属。
  (一)需求
  需求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APP的根本缘由,具体包括教师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两个方面。主观需求是应用教育APP开展教学活动最为直接的决定因素,如访谈发现,教师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或基于践行自身教育理念的行动,均源自教师的主观需求;而由于外因的作用致使教师最终应用教育APP开展教学活动,则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所发生的教育APP教学应用行为,对教师个体而言是一种外在的客观需求。
  (二)实践
  教育APP教学应用的实践行为,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具体体现。教育APP教学应用实践可以在短期内实施,也可以常态化开展。研究发现,由客观外因导致的教育APP教学应用实践会伴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终结。如部分教师表示,社会大规模在线教学结束后,学生返校上课,自己应用教育APP开展线上教学的实践也随之终结。而基于教师主观诉求的教育APP教学应用实践则持续时间较长,并会因教学实践的具体效果而得以强化或减弱。如当教师在教育APP教学应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成效时,会进一步坚定其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活动中频繁应用。
  (三)软件
  影响教育APP教学应用软件层面的因素包括软件资源、软件设计、软件运营。软件资源方面,资源内容丰富、更新及时、视频清晰度高等决定了软件的有用性,是多数受访教师所提及的普遍要求。软件设计方面,大气、简洁的设计风格有助于使用者快速掌握软件的操作要领,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对一些功能繁杂的教育APP并不欢迎,而设计简洁、功能相对单一、实用的教育APP却深受教师的青睐。软件运营方面,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教育APP更受教师的欢迎;软件带有广告是教师拒绝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有学校管理者表示,学校明确要求教师不得选用带有任何广告的教育APP。
  (四)阻碍
  影响教育APP教学应用的主要阻碍因素包括学生学习力、软件认可度和条件成熟度。学生学习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APP教学软件对学生的自控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软件认可度是教师对教育APP教学应用的认可程度。访谈中,教师对应用教育APP导致学生近视、养成迷恋网络等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泄露学生信息等存在担忧,这些因素是影响教育APP认可度的关键所在。条件成熟度是教育APP教学应用支撑条件的完备程度。无线网络覆盖、理想的APP应用设备以及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是教育APP教学应用最为基本的条件要求。访谈发现,无线网络覆盖率低、手机等终端设备性能差等依然阻碍着教育APP教学应用。   (五)支持
  教育APP教学应用的支持因素主要源自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两个方面。就学校内部而言,学校领导对教育APP教学应用的支持态度、学校在信息化环境方面的投入力度、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的激励、考评制度等,均是教育APP教学应用的有力保障。就学校外部而言,校企合作开展教育APP教学应用方面的教师培训活动,因培训内容新颖、实用,深受教师的欢迎。访谈中有教师认为,企业技术人员在学校所开展的教师培训活动是企业对教育APP教学应用的支持行为。
  (六)氛围
  教育APP教学应用的氛围因素体现在政策导向、社会认可、学校氛围等方面。在政策导向方面,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要以“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为原则,合理选用APP[14]。教育APP教学应用由“无序”逐步走向“规范”。访谈中,有学校管理者表示,在严格APP市场监督的背景下,学校在教育APP教学应用方面的各项探索都比较谨慎。在社会认可方面,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影响中小学教育APP教学应用的重要因素,如有教师反映,个别家长认为教师应用APP开展教学活动属于浪费时间。在学校氛围方面,访谈发现,学校内部个别教师基于教育APP所开展的课题研究在同事中起到了引领效应,唤起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科组内围绕在线教学的讨论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经验交流,强化了同事之间的合作意识。
  五、策略建议
  通过对教育APP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加强教育APP教学应用实践,本研究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建议。
  (一)加强软件监管,重塑行业良好形象
  在教育APP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个别内容劣质、存在不良信息的教育APP进入了校园,给学生、家长带来了困惑,影响了教育APP软件行业形象。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对中小学学习类APP进行了集中治理,开展了现有教育移动应用软件的备案工作,为用户选用优质APP提供了标准参照。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持续加强对教育APP软件行业的监管,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学习类APP审查标准和监管办法、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审核与认证等措施,逐步建立教育APP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15],杜绝质量低劣的教育APP进入校园。学校层面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参照成熟的软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规定选用高质量的教育APP;与此同时,需加大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开展基于优质教育APP资源的教学探索活动,并及时总结推广教育APP教学应用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为促进优质教育APP软件资源的教学应用提供保障条件。
  (二)面向用户需求,打造精品软件资源
  教育APP的质量是决定其教学应用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访谈发现,软件质量是大多数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界面友好、资源丰富、后续支持服务到位且能供使用者长期免费使用的教育APP最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当前,一些企业对教育APP质量审核把关不严,APP数目庞杂、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在此背景下,企业亟须加大在软件内容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与软件使用者的深度沟通,着力打造内容精良、独特、系统性强的精品软件资源。一方面,企业需在清晰定位目标用户的基础上,做好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分析。企业研发的教育APP要与目标用户群体的年龄特征、主要需求相匹配,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软件,其界面颜色、操作方式、语音提示等,均需符合低年级学生群体的特点。另一方面,企业需注重产品的创新和企业品牌的打造,要能围绕某一主题长期深耕,并结合用户的建议和反馈信息,持续不断迭代升级软件,提高软件质量,增强用户黏性。
  (三)创新应用方式,突破传统路径依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为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途径。教育领域需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资源应用方式,突破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教育APP教学应用而言,学校管理者需加大对教育APP教学应用的支持力度,在制度、投入、环境、师资培训等多个层面,为教育APP教学应用创造条件;学科教师需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育APP教学应用能力,积极探索应用教育APP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新路径,如将教育APP与VR/AR技术相结合,打造仿真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者的交互性与临场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姚晓丹.该管管了!教育APP迎来全面规范引导[N].光明日报,2019-9-7(4).
  [2]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等.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64-70.
  [3]徐鹏.基于技术整合模型的教育类APP分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7):71-76.
  [4]刘丹,胡卫星,李玉斌,等.移动教育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8):47-52.
  [5][8]温娟娟.继续教育APP应用:进展、问题和改进[J].成人教育,2019,39(12):78-81.
  [6]王永固,谢扬,殷文娟.基于Pad的教育APP教学设计模型构建与开发研究:以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训练APP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6):124-130.
  [7]郭杰誉.基于案例分析的STEM教育APP发展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0):16-21.
  [9]郑国荣,郑燕林,马芸.中小学教师应用教学类APP的需求分析[J].现代教育技術,2019(3):39-45.
  [10]李姗姗,林雯,李秋梅.教育APP课堂应用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3):26-30.
  [11]CRESWELL J W.Educational Research:Planning,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M].4th ed.Bos-
  ton,MA:Pearson Education Inc,2012:423-424.
  [12]PANDIT N R.The Creation of Theory:A Recent 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J].The Qualitative Report,1996(4):1-14.
  [13]SUDDABY R.What Grounded Theory Is No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633-642.
  [14][15]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EB/OL].(2018-12-25)[2021-03-26].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6/s3321/201901/t20190102_365728.html.
  (责任编辑 孙志莉)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高年级‘真情实感’写作教学策略研究”(GS2020GHB0890)
  作者简介:周海军(1982— ),男,甘肃会宁人,一级教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杨晓宏(1965— ),男,甘肃正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管道坡口整形机的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管道坡口整形机总体布局和工作原理及其液压控制技术。  【关键词】坡口整形机,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为提高管道施工速度和高强度钢管现场焊接质量,我国的管道焊接施工技术及设备必须不断改进和发展。管道坡口整形机能够适应野外长输管线铺设的要求,同时具有加工随机性好,施工安全等优点,
期刊
顾野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他子孙繁盛,家族兴旺,后代散居各地,且名人辈出.文章以昆山历代方志、多部江浙顾氏家谱、出土墓志等文献资料为基础,对昆山顾氏家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考证出顾阿瑛、顾鼎臣、顾炎武三个家族均是顾野王后裔,并详细梳理了三个家族之家世人物,编绘了多张世系图.
在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之前,作为第三代诗人的小海比很多同龄人更早地开始了自己的诗歌之旅.他后来结识韩东,并加入“他们”诗群,这一关键节点对小海后来的诗歌审美与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在田园乡村书写与诗歌的本体探索之间试图找到一个中介,并经由这一中介激活自身的天赋与潜能,既将乡村作为写作的背景和价值观,也作为诗歌的方法论.他在经验叙事上追求结构性的整体诗意,通过对语言和生活之间的考量,重构新的诗歌美学体系.新世纪之后,因为工作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相对充裕,小海从过去的短诗写作转向长诗写作,这对他来说,一
摘 要: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资源加快了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进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向泛在学习转变,虽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但是也给学生带来了信息过量以及知识迷航等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泛在学习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泛在学习的主要研究热点和特征,并根据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提出相
小海近年来返身古典诗歌传统对古典诗歌进行重释,重新发现了古典诗歌传统中的“天问”精神.这种质疑精神不仅构成小海评判当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尺度,还使小海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发出历史之问和“心问”,以此叩问历史、探寻自我并思考人之存在,由此构成“天问”精神在现代的重启与回响.正是这种精神传统构筑起小海诗歌中不同凡响的诗歌深度、厚度与高度,呈现出独特的诗歌质素.
钩沉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田汉全集》未收的八则启事,在辑录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所涉事件的缘由略作梳理与考证,以期丰富对田汉生平创作的研究.虽然启事是一种公告性、实用性的应用文,但在田汉笔下这种文体有时不乏文学性,既具备较高的文献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江南大地留有不少文化巨人顾野王的遗迹,如松陵顾公庙、亭林读书堆、越溪顾公墓等.历代文人雅士不断慕名前来寻访顾野王遗踪,追思先贤的丰功伟绩,并作诗吟咏.品读这些诗作,感受顾野王这位“江东孔子儒”的博学多才,以及其作为“自古圣贤人”的不朽名德.
顾野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尤其他的《玉篇》开后代字典的先河,极具重要价值.顾颉刚是中国民俗学的开山祖师,对于中国史学、中国民俗学以至整体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集中地体现了吴地崇文尚学的精神传统,这种传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发展的吴地文化、江南文化,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绵绵不绝的动力.
中国近世文化的一个痼疾是名与实的高度分离,新文化运动以后,此种痼疾并未消失,反而与新的文化资源、社会思潮结合产生了“现代名教”.金理的《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以章太炎、鲁迅、胡风、胡适为中心,就他们对现代名教的批判展开研究,一方面立足文学史视野对现代思想史进行反观,另一方面也是站在现代思想史的角度提示我们现代文学的读法.
李健吾的《坛子》rn李健吾(1906—1982)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名鼎鼎.他是“京派”文学批评的翘楚,又是译介福楼拜作品的高手,还以《这不是春天》等剧作名扬一时,唯独他的小说很少被关注.说无人关注,当然也不确.鲁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就选入他1924年发表的小说《终条山的传说》,并在《导言》中赞曰:这篇小说“是绚烂了,虽在十年以后今日,还可以看见那藏在用口碑织就的华服里面的身体和灵魂”[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