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职教育大力倡导职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的培养模式下,语文作为既能展现思想性和人文性又能体现实践性和工具性的一门传统课程,应充分发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这是语文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最佳选择。本文尝试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对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新的设置,立足岗位能力和能力训练,优化多元考评体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语文课程;改革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171-02
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更好的养成适应企业职业能力要求做出一定的努力,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采用“技术能力+职业能力+人文素养”的方法,坚持以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为本,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索和运用包括模块式教学等在内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一、改革依据
(一)校企合作所需职业能力要求
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本质要素。基于学校和企业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驱动力来源不同,按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的主体责任分类,逐步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顾名思义,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在人才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求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
“订单式”培养,学校是企业的培训基地,为企业人才储备提供师资队伍和理论平台;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实践各项能力,实现职业理想与目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计划的拟定,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与培养方式,强调企业文化内涵建设,学生在校期间明确将来从事的相关行业及企业。理论学习过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转化成有效劳动力,学生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也因此获得优秀的技术人才。“订单式”培训同样注重对师资的培训,主动邀请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促使教师从书本理论中暂时脱离出来,与市场紧密结合,了解需要,感受行业发展,再回到学校就显得更得心应手。
(二)高职语文能力要求
语文能力在高职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语文的应用能力,具体可表现为听说读写能力。在笔者所查阅的众多调查研究材料中,发现企业希望高职毕业生有较好的口头表达交流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由此可见,语文应用能力是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关系到毕业生的求职和职业发展。在笔者对企业的调查中也发现多数企业寄希望于高职语文教育,希望通过语文内外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80%的企业认为有必要在学习期间对高职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审美性,又注重工具性。86%的企业认为在高职毕业生毕业前进行书面口头表达训练是有必要的。
二、新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置
(一)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
大学语文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主要是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设置的,同时也是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的。在有效的教育中,通过讲授与体味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养成较高的文化审美能力、塑造高尚的情操,构建完善的人格,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
笔者所在学校与富士康鸿准公司合作开设的富士康鸿准模具定向班主要是为富士康集团输送生产管理类、生产技术类、产品检测开发类以及人资总务类储备干部。这些职业对员工的能力除了必需的专业技能外,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有责任心强、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组织规划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主动性强;具备良好的统筹规划及文字表达能力;心态好,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执行力等。为此,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同专业课程相结合,另一方面,语文课程还需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进行相互的连接沟通。
富士康集团所独有的辛勤工作、负责任、团结合作资源共享、有贡献就有所有的文化特质是众多进入集团后的员工所秉承实践的。负责任、肯学习、勤动手、不怕苦、守纪律、重团结……面对如此丰富且具内涵的文化,语文课程不能只关注单一,我们需要在保留语文原有的人文性、审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课程教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此突显出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背后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如负责任的态度,懂得与人分享和交流,高尚的品质,自我学习与自我实践的能力等。
(二)以能力训练为驱动
一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听说是口头语言,读写是书面语言,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就业的导向带动下,一方面注重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交流与写作,以此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例如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公文的应用范围及能写作从格式到内容都比较规范的公文。为达到此目标,一方面系统讲授应用文的种类及应用范围,帮助学生形成什么情景下使用什么公文的意识,另一方面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公文的格式与要求,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在训练中与学生一道共同归纳总结公文写作的语言特色和格式特点等。既兼顾到理论的讲授,又重点突出学生写作的操作性,学生的接受度也大大增强了。
二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对于学生的要求决定了我们的语文课程体系侧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应用为原则”。在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在经过学校的系统学习,企业的进岗培训后能立即高效地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能力是最根本的。借助语文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关键,所以我们还特别侧重以下5种能力的培养:第一,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单纯的能说会道,还包括从仪表外貌到言谈举止,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及环境的优势给对方留下一下“我能行”的良好印象;第二,动手能力。实际操作和敢于去亲身体验、亲身实践的能力;第三、创新能力。即创造力,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头脑风暴”;第四,自学能力。即独立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制定计划、充分利用资源,掌握学习方法;第五,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有生理上的、心理上的也有行为上的,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础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能力等。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通过日常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聆听与表达之“应聘”部分的内容,教师可在讲授基础理论和基本要求之后,让学生走出校门,去看一看听一听别人是如何在招聘现场展现自己的,并通过归纳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改正不好的地方,形成既符合招聘基本要求又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招聘展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进行模拟面试,进行角色分配,围绕面试中经常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换位解答、现场展示,自评打分,其他学生参与互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而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热情知识量自然也就高了。
(三)以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为手段
因为与企业合作办班,从班级的组建到学生进入企业,成绩效果一直是企业密切关注的,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需要一个更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从改变传统课堂考试的做法做起,实现学生多样化的学业评价和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与“学”的活动。首先应注意过程评估。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分段考核。
其次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由知识题为主转变为能力题为主、由识记型转变为应用性,突出能力的考核,突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
再次多元化考核主体。为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应该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建立以任课教师、企业实践指导老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为辅的机制。同时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纳入考核环节,每完成一个课堂活动任务进行一次个人总结与成员互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自我提高。这种手段改变了传统一考定输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校企合作;语文课程;改革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171-02
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更好的养成适应企业职业能力要求做出一定的努力,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采用“技术能力+职业能力+人文素养”的方法,坚持以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为本,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索和运用包括模块式教学等在内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一、改革依据
(一)校企合作所需职业能力要求
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本质要素。基于学校和企业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驱动力来源不同,按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的主体责任分类,逐步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顾名思义,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在人才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求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
“订单式”培养,学校是企业的培训基地,为企业人才储备提供师资队伍和理论平台;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实践各项能力,实现职业理想与目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计划的拟定,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与培养方式,强调企业文化内涵建设,学生在校期间明确将来从事的相关行业及企业。理论学习过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转化成有效劳动力,学生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也因此获得优秀的技术人才。“订单式”培训同样注重对师资的培训,主动邀请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促使教师从书本理论中暂时脱离出来,与市场紧密结合,了解需要,感受行业发展,再回到学校就显得更得心应手。
(二)高职语文能力要求
语文能力在高职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语文的应用能力,具体可表现为听说读写能力。在笔者所查阅的众多调查研究材料中,发现企业希望高职毕业生有较好的口头表达交流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由此可见,语文应用能力是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关系到毕业生的求职和职业发展。在笔者对企业的调查中也发现多数企业寄希望于高职语文教育,希望通过语文内外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80%的企业认为有必要在学习期间对高职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审美性,又注重工具性。86%的企业认为在高职毕业生毕业前进行书面口头表达训练是有必要的。
二、新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置
(一)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
大学语文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主要是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设置的,同时也是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的。在有效的教育中,通过讲授与体味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养成较高的文化审美能力、塑造高尚的情操,构建完善的人格,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
笔者所在学校与富士康鸿准公司合作开设的富士康鸿准模具定向班主要是为富士康集团输送生产管理类、生产技术类、产品检测开发类以及人资总务类储备干部。这些职业对员工的能力除了必需的专业技能外,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有责任心强、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组织规划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主动性强;具备良好的统筹规划及文字表达能力;心态好,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执行力等。为此,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同专业课程相结合,另一方面,语文课程还需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进行相互的连接沟通。
富士康集团所独有的辛勤工作、负责任、团结合作资源共享、有贡献就有所有的文化特质是众多进入集团后的员工所秉承实践的。负责任、肯学习、勤动手、不怕苦、守纪律、重团结……面对如此丰富且具内涵的文化,语文课程不能只关注单一,我们需要在保留语文原有的人文性、审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课程教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此突显出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背后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如负责任的态度,懂得与人分享和交流,高尚的品质,自我学习与自我实践的能力等。
(二)以能力训练为驱动
一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听说是口头语言,读写是书面语言,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就业的导向带动下,一方面注重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交流与写作,以此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例如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公文的应用范围及能写作从格式到内容都比较规范的公文。为达到此目标,一方面系统讲授应用文的种类及应用范围,帮助学生形成什么情景下使用什么公文的意识,另一方面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公文的格式与要求,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在训练中与学生一道共同归纳总结公文写作的语言特色和格式特点等。既兼顾到理论的讲授,又重点突出学生写作的操作性,学生的接受度也大大增强了。
二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对于学生的要求决定了我们的语文课程体系侧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应用为原则”。在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在经过学校的系统学习,企业的进岗培训后能立即高效地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能力是最根本的。借助语文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关键,所以我们还特别侧重以下5种能力的培养:第一,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单纯的能说会道,还包括从仪表外貌到言谈举止,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及环境的优势给对方留下一下“我能行”的良好印象;第二,动手能力。实际操作和敢于去亲身体验、亲身实践的能力;第三、创新能力。即创造力,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头脑风暴”;第四,自学能力。即独立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制定计划、充分利用资源,掌握学习方法;第五,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有生理上的、心理上的也有行为上的,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础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能力等。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通过日常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聆听与表达之“应聘”部分的内容,教师可在讲授基础理论和基本要求之后,让学生走出校门,去看一看听一听别人是如何在招聘现场展现自己的,并通过归纳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改正不好的地方,形成既符合招聘基本要求又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招聘展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进行模拟面试,进行角色分配,围绕面试中经常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换位解答、现场展示,自评打分,其他学生参与互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而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热情知识量自然也就高了。
(三)以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为手段
因为与企业合作办班,从班级的组建到学生进入企业,成绩效果一直是企业密切关注的,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需要一个更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从改变传统课堂考试的做法做起,实现学生多样化的学业评价和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与“学”的活动。首先应注意过程评估。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分段考核。
其次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由知识题为主转变为能力题为主、由识记型转变为应用性,突出能力的考核,突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
再次多元化考核主体。为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应该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建立以任课教师、企业实践指导老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为辅的机制。同时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纳入考核环节,每完成一个课堂活动任务进行一次个人总结与成员互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自我提高。这种手段改变了传统一考定输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