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In”组合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In”是一种汉英参半的语言表达形式,近些年来频繁地出现在网络和报刊杂志上。本文简单探讨了“最In”组合形成的原因以及形成后的使用情况,并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将其定性为具有一定言语社团色彩的特殊组合形式。
  关键词:“最In” 形成 流行 言语社团色彩
  
  我们将程度副词“最”与形容词构成的组合称为“最X”组合,“最”和“In”分别来自两种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按道理,这样的组合是不符合汉语表达规范的。但是,近些年来,“最In”频繁地出现在网络和报刊杂志上,使我们不得不对它“另眼相看”。
  英语中,“In”具有介词、副词、形容词等多个词性,且意义丰富,其中形容词“In”有“流行、时髦”之义,“最In”中的“In”就来源于“In”的这个义项。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对“最In”做进一步的分析了。
  
  一、“最In”组合的形成
  
  “最In”是一种汉英参半的语言组合形式,它的形成与汉语外来词的使用方式有关。我们知道,汉语在吸收外来词语时通常要对其进行语音、语法、语义、字形等方面的改造。在汉语外来词的几种类型中,“In”与字母外来词最为接近,它们都没有经过字形方面的改造。但是“In”与字母外来词有所不同,字母外来词是指直接用外文字母或者由外文字母和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如“CD”“B超”“X光”等),这些字母大多是外文原词的缩略形式,而“In”则是直接引入外文原词。根据这一点,我们认为,应该将“In”视为一种新型的外来词。
  “最X”组合中在X位置出现的单位可以构成一个聚合体X。在这个聚合体中,存在着“流行”“时髦”这样一类的词,英语单词“In”替换“流行”、“时髦”进入了“最X”组合,从而形成了“最In”。这种替换之所以能够实现有以下几点基础:
  1.双语使用者的逐渐增多。根据贺国伟的《前卫词话》(2001),“最In”最先是在香港使用,后来逐步扩散到内地的。我们知道,英语在香港的普及程度和使用频率要比在内地高,这就为“最In”组合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2.特定的语言表达需要。在搜集语料的时候我们发现,“最In”在网络上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报纸杂志等其他媒体,在服饰行业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网络语言求新求简、追求个性的特点以及服饰行业引领时尚的理念,都为“最In”组合的形成提供了使用平台。
  3.“In”与“流行”“时髦”在语义上的联系。“In”之所以能够进入“最X”组合,主要是由于它与聚合体X中的某些词语在语义价值上具有一定的对等关系,这是“最In”组合能够形成的语义基础。
  4.“In”在语音上的特点。包铭新在《时髦辞典》(1999)中谈到“In”的语音特点时指出,“英语表示流行时髦的词特别多。它(指“In”)是其中最简短却非常有力的一个。”“In也颇为口语化”,正是这些语音上的特点使得“In”(而不是其他表示“流行”“时髦”义的英文词语)进入了“最X”组合。另外,“In”是单音节词,“最”与“In”的组合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占优势的特点。
  
  二、“最In”组合的流行
  
  从香港到内地,从网络到日常生活,从娱乐界到其他行业,“最In”的使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它被人们大量运用在文章标题甚至书名中(书名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最新指南(最In版)》《最In版中小学生报头刊头大全》),它所能修饰的词语也由最初的“款式”“造型”等服饰装扮类词语扩大为多种类别。根据现有语料,我们将一般常见的能受“最In”修饰的词语按照语义分为以下几类:
  1.人物类。如:人类 人物 男人 一族 自己 白领 作者 艺人 歌手 新人
  (1)最In的白领,小心被Out(《江南时报》2005年8月30日)
  2.时间地点类。如:年代 地带 餐厅 酒吧 时尚秀场 天津
  (2)家居刮起“混搭风” 带你走进最In地带(网络文章标题 2006年4月30日)
  3.服饰装扮类。如:造型 装扮 发型 彩妆 款式/款 牛仔裤 新包
  (3)打造今夏最In发型(《校园歌声》2006年第8期)
  4.食物类。如:美食 咖啡
  (4)最时尚、最In的花式冰咖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5.设备类。如:DV MP3 手机 鼠标垫
  (5)款最In视频MP3流行解码(《数字生活》2005年第8期)
  6.语言类。如:语言 英语 校园流行语日常用语 口头禅 词汇 句子
  (6)最In英语串串烧(网络少儿英语频道栏目名称)
  7.书报资料类。如:学习资料 教辅书 资讯 图片 小说 诗 报纸 版
  (7)最新最In的学习资料(某教学辅导书宣传语)
  8.音乐影视类。如:短信 歌曲 电影评论 电视剧
  (8)黄烁《那一片花》2005年度最In的原创歌曲(网络博客文章标题)
  9.方法类。如:生活方式 发财方法 减肥法 喝法 吃法 穿法 搭配法 攻略
  (9)踏踏实实是最In的生活方式(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通过举例可以看出,“In”进入汉语后发生了如下变化:首先,“最In”在语义上的修饰、限制范围远远超过了“最流行”“最时髦”,它不仅可以修饰具体的事物,还可以修饰抽象的概念,泛指流行、时尚这一类现象,具有一定的普泛性;其次,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所能修饰词语的增多,以及所修饰词语类别的多样性,它所能表达的意义也变得丰富起来。在具体的语境中除表达“流行”“时髦”之义外,还可以表达“时尚”“前卫”等含义(虽然“时尚”“前卫”与“流行”“时髦”意义相近,但毕竟有所不同)。可以说,“最In”是一个表义宽泛、含义丰富的语言单位。
  当然,“In”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流行”“时髦”“时尚”“前卫”等词语,这是因为它们对于语言环境和语言使用者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由于组合中含有英文单词,“最In”一般多在汉英双语者、尤其是青少年中流行,是带有一定的言语社团色彩的特殊的组合形式。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时髦辞典[Z].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2]贺国伟.前卫词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陈彦坤 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150025)
其他文献
我们讨论的疑问句式“你X了吗”,范围限定在这样三种场合:一是作问候语;二是作广告宣传口号之类的用语;三是作文章标题。这三种场合的“你X了吗”,近年来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它们的表达功能和语义特点值得关注。    一、“你X了吗?”使用的三种典型场合    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问候语莫过于“你吃了吗?”但近年来,时代在变,生活在变,问候语的具体内容也在变。例如:  (1)春节期间,“你上网了吗?”一时间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现代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为依据,考察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A1A2B1B2语音形式,包括B1和B2的声调、A2的声调、AABB的轻重模式,并初步认为语速和语体色彩对A1A2B1B2的语音形式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双音节形容词 AABB 语音形式 语速 语体色彩    一、引言    关于双音节形容词AB的重叠形式AABB的语音形式,前人作过比较多的研究,大多学者会提到重
期刊
夨簋1954年6月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器腹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6字(内含合文3字,缺文11字),记载了周王封夨为宜侯及赏赐物品、授田授民的项目与数字,是了解西周“封建”制度的重要资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先秦两汉是量词产生发展的时期,对《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和数量表示法进行研究,将有利于弄清汉语量词的起源和发展问题。通过对《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及数量表示法进行穷尽性整理,我们共统计出量词36个(均为名量词),物量表示法6种形式,动量表示法4种形式,并从“引言”“量词”“数量表示法”“小结”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以期对两汉的量词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春秋公羊传 量词 数量表示法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传统研究认为汉语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本文在“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的基础上,尝试通过该理论中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来为汉语非谐音类歇后语的生成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并试图通过对该类歇后语生成机制的分析为汉语歇后语前后之间的构成关系进行新的补充性的说明,即从生成角度来看,歇后语的引体与解体是依存与被依存的关系,歇后语的解体是引体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引体是解体的体现和反映
期刊
摘要:语气副词“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高频词之一。本文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方法对语气副词“可”的义项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多维模式的考察,找出了其义项之间的一些区别和联系,从而对“可”义项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我们尝试对“可”的义项进行了合并整理。  关键词:语气副词 “可” 语义指向 义项划分    语气副词“可”的使用频率很高,尤常见于口语及文学作品的对话中,可见它与我们的日常
期刊
摘 要:独词句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类句子,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并不全面。语用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但独词句在语法、语用方面的研究仍待强化。本文结合《尘埃落定》中的独词句,从语法、语用角度对独词句进行分析并提出至今仍悬置的问题,以期对今后该语用类型的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独词句 语用 悬置    独词句实际上主要是以结构为标准分出来的句子,它不同于省略句和单句中的插入语,而是独立于其他句子成分之外的结构。独
期刊
摘 要:鄂城方言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表示程度的方法即“V/A个死”,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A死了”“非常/很V/A”。本文主要从语义涵盖、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句法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并对其来源做出推测。  关键词:V/A个死 语义涵盖 句法分布 句法功能 句法特点 语义探源    一、引言    鄂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接“九省通衢”的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
期刊
摘 要:“AB不AB”格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大量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直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特别是它的变体形式,历来说法不一。本文认为该格式可以产生变体“A不AB”,且这两种格式内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正反疑问句中。故本文结合正反问句,重点讨论这两种格式的内在联系、词类限制及规范性等问题,并对其产生原因做一点分析。  关键词:正反对举格式 规范性 来源
期刊
摘 要:“他的NV得A”有的具有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歧义的产生,一方面是由生成过程不同却形成相同结构而表达不同意义所致,另一方面因领属关系不同而产生,因此有的句子本身具有歧义,有的无歧义。  关键词:歧义 生成过程 领属关系    一、引言    吕叔湘《“他的老师教得好”和“他的老师当得好”》一文中指出“他的NV得A”歧义有以下几种:   (1)a.他的老师教得好 (他的老师教课目,老师教得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