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每周只有四节课,教学任务艰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重要核心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交流,让有效的学习方式唤醒沉睡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机会,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就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1.精心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2.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学习。4.教师分配各小组展示、讲解任务。5.小组展示。各小组推荐展示员,到黑板上展示自己小组的任务。6.小组讲解员上台讲解本小组展示的内容。7.巧设练习,达标检测。8.课堂小结。9.课堂评价。
二、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魅力。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指着学校的长方形花坛问:“你们能测量出相关的数据,求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吗?”学生比较轻松的回答说,要测量出长和宽,就能求出长方形花池的面积;我又顺势指着甬道另一侧的圆形水池问:“老师想知道圆形水池的占地面积,你们会测量出相关的数据,像求长方形的面积一样,求出圆形水池的占地面积吗?”学生都瞪大了求知的眼睛。当学习完圆的面积之后,我又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有的学生马上说,只要量出圆的半径就能求出圆的面积。我又问,谁能测量出圆的半径?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个圆的半径不好测量,这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的小组汇报说,拿一根皮尺,根据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先测量出圆的直径,再求出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有的小组汇报说,先用皮尺或绳子测量出圆的周长,再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这样的教学,学生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人人动脑、个个参与,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先通过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悟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之后启发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的?,学生很快想到了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由于圆在实际中,比较难以转化,我就利用flshi直观形象的演绎将圆等分成8等份,切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将圆等分成16份,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将圆等分成36份,切拼成一个长方形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体会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直观的看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顺利的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为今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新课程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赋予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让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并帮助体育教师冯老师计算操场四圈跑道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米,同时帮助冯老师设计运动会上,200米、400米每个跑道的起点和终点。
五、重视学生动手实践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动手实践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源泉。例如,“小明有15本书,小丽有21本书,要想他们的书本数一样多,小丽要拿出几本给小丽?”学生很容易出错,这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学生却难以理解,如果让他们动手实践一下,很快就能理解,并能迁移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新密市城关镇高沟小学)
(责任编校:长江)
一,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重要核心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交流,让有效的学习方式唤醒沉睡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机会,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就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1.精心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2.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学习。4.教师分配各小组展示、讲解任务。5.小组展示。各小组推荐展示员,到黑板上展示自己小组的任务。6.小组讲解员上台讲解本小组展示的内容。7.巧设练习,达标检测。8.课堂小结。9.课堂评价。
二、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魅力。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指着学校的长方形花坛问:“你们能测量出相关的数据,求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吗?”学生比较轻松的回答说,要测量出长和宽,就能求出长方形花池的面积;我又顺势指着甬道另一侧的圆形水池问:“老师想知道圆形水池的占地面积,你们会测量出相关的数据,像求长方形的面积一样,求出圆形水池的占地面积吗?”学生都瞪大了求知的眼睛。当学习完圆的面积之后,我又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有的学生马上说,只要量出圆的半径就能求出圆的面积。我又问,谁能测量出圆的半径?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个圆的半径不好测量,这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的小组汇报说,拿一根皮尺,根据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先测量出圆的直径,再求出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有的小组汇报说,先用皮尺或绳子测量出圆的周长,再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这样的教学,学生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人人动脑、个个参与,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先通过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悟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之后启发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的?,学生很快想到了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由于圆在实际中,比较难以转化,我就利用flshi直观形象的演绎将圆等分成8等份,切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将圆等分成16份,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将圆等分成36份,切拼成一个长方形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体会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直观的看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顺利的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为今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新课程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赋予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让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并帮助体育教师冯老师计算操场四圈跑道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米,同时帮助冯老师设计运动会上,200米、400米每个跑道的起点和终点。
五、重视学生动手实践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动手实践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源泉。例如,“小明有15本书,小丽有21本书,要想他们的书本数一样多,小丽要拿出几本给小丽?”学生很容易出错,这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学生却难以理解,如果让他们动手实践一下,很快就能理解,并能迁移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新密市城关镇高沟小学)
(责任编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