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偏误,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人的生存方式的改变。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时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探究,使课堂教学走上“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和活力。然而,当前的政治课教学出现了一些哗众取宠的所谓的“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现象:课前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课堂上小组成员忙于“昙花一现式”的热热闹闹、旁若无人的讨论;教师心神俱疲地在各小组间营造氛围,忙于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学生成了“当之无愧的主人”,可是却往往忽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这种过度探究甚至盲目探究,只能导致教学时间的流失和教学资源的浪费……这些都说明教师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此种学习方式的内涵,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目的和成效。
  其实,课堂教学能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与现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情感态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念的和谐;在于能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对某种教学方式的生搬硬套。
  一、 课堂气氛的营造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知识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倡导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张师生平等对话,于是有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教学一定要活跃。这一观点使得教师千方百计地调节课堂气氛,如将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情境教学过程。虽然这一办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如一教师上“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内容时,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表扬的学生也非常逼真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伪警察”“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买卖中的“恶霸行径”——强买强卖,逐一加以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并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自然轻松地把学生从一个单向传授、静态预设的课堂带入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新课堂。学生的灵气、才情和潜力也在这样的沃土中得到生发和挖掘。同时,作为课堂的掌控者,教师也对学生的表演作了极大的肯定,并用一定的礼品作为奖赏,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说,这堂课在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也可以说是这堂课的最大亮点。但是,综观整个教学过程,这一教学却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犹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其问题在于,情感迁移等同于知识迁移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离文本的知识内涵,以至于在知识的动态生成层面上效果不理想。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在强调当课堂气氛活跃时,还要想到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紧密围绕主题来进行,同时要及时调控,使活动做到“形散而神聚”,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也就是说,课堂气氛的好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表象的活跃,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知识的动态生成,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
  二、 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合作讨论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备受师生欢迎,尤其是在公开课时更是备受教师宠爱,似乎缺了它就不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确实,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它有力地推翻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打破了过去接受学习束缚在学生身上的桎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它还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不同学生的单一教法的不足。但是,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思想意识的不明确、不正确,导致采用这一学习方式时出现许多错误,如合作学习形式化、模式化,达不到思想政治“育人”的目的。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教室里立即“嗡”声一片。可是仔细一看,所谓合作学习并未进行真正的合作:有的小组把合作学习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俯首帖耳、心甘情愿当听众,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在一旁冷眼旁观,似乎置身于千里之外;有的小组则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合作学习结束后,整个小组尚不能拿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小组总体意见的观点。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的教师应该快速地进入角色,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中思考、讨论、分析的问题作出适当点拨、延伸,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上《实现人生的价值》这课时,首先就抛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2)列举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为什么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学生们七嘴八舌,答案五花八门,讨论相当激烈。当有一个学生提到他非常崇拜某个娱乐明星时,大家都兴致盎然。笔者觉得教育的最佳契机到了,于是话锋一转说道:“同学们崇拜‘星’,并没有错。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星’。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为创建新中国而奉献了一生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就是我们的政界巨‘星’;在新中国建立前后,为了革命事业而贡献了宝贵生命的刘胡兰、江竹筠等先烈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学习的明‘星’;还有许许多多为我国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也都是我们应该崇拜的明‘星’。可惜,所有这些熠熠闪光的‘星’们,却很少为近一二十年来的青年一代所追恋和倾慕。这除了演艺界明星们有其自身的一些天赋条件如靓丽的外形、动听的歌喉、美丽的容颜等外,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夸张宣传也为明星们套上一层远比其他任何‘星’都光亮的绚丽光环。这对青少年产生疯狂‘追星’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前几年的杨丽娟事件,同学们应该听说过。她四次到香港、两次上北京都只为了见偶像一面,这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追星,而是心理上出现了疯狂和偏执,最后造成了家破人亡的结局。”在这一教学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某些现象的认识难免不到位。这时,教师应适时加以点拨和引导,及时澄清并纠正学生的偏见,夯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观点和原理,提升教材文本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而不能只图“热闹”,导致游离教学目标。
  三、 教师要掌握讲解的合理尺度
  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这其实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一种误解。
  我国学者庞维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之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不是忽视和抛弃教师的指导。如果忽视和抛弃了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很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治能力较差,自主学习的自律性不强。所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资质,根据学生特点并结合教学具体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最终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程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设置一点困难,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探求答案;给学生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去磨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去拓展。比如,在分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结合书本知识,对我国当前的GDP值、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现状、社会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状况与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教师及时提供帮助,让学生围绕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产生富有个性的见解,并最终通过总结达成共识。这种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搭桥”,可以使学生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各块知识的价值与理性思考的意义,知道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解决对策,更了解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真正实现人的发展、社会需求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所以,作为课堂的掌控者,教师应充分准备,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资源创设合理的情境,有效地“放”;同时要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进行状态密切关注,通过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需求状态的价值判断,不断归纳、点拨、总结,做到边“放”边“收”,从而使“收”符合逻辑,体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智慧的增长,也使“收”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
  以上是笔者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的几点想法。当然,上好一堂课,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让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的课题。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深化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也在每一个教师的心灵产生共鸣。走进新课改这段日子里,我们确实看到了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教师和学生是这次课改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共同发展。那么,经过多年的新课程实践,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变化在哪里?以下,笔者对几年来参与新课程教学实践和研讨中的几个美术课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以期能从中找到一些规
期刊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先生说:“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对任何事情都提出质疑,不管是你从这个学校的老师还是从同学那里学到的,或者是你从书上读到的……最后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学会如何独立地思考。”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一言堂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也比以前热闹了;然而当教学过程中一旦需要思考问题,学生的头就本能地低下去,不敢与教师的目光对接。于是,我们感叹,学生除了听的功能,没有想的功能了,埋怨现在的学生没
期刊
近年来,随着笔者参与相关科研工作,深感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是否成功,与教研员(特别是县级教研员)关系密切。因为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效果在于广大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认识与积极参与,而县级教研员是学科教师的领军人物或“学科县长”,是距离基础教育改革“前线”最近的专业指导员或排头兵,是将基础教育改革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人物,县级教研员论文水平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当地基础教育改革是否从“经验”型上升到“理论结
期刊
当前,随着教师培训制度的逐步完善,教师培训由量的需求上升到了质的提高。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密切关注的重点与焦点。县域教师培训质量关系着全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提升县域教师培训项目、校本培训、外出培训在内的培训质量,我们构建了基于PDCA理论的县域教师培训“四环四步”质量管理体系,以此促进县域教师培训机构的特色发展,满足县域教师培训需求,为教育行政部门、县域培训机构及各校提供现实
期刊
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说:“历史实际,是客观的,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学家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即历史学,是主观的。”历史观是历史学的灵魂。历史教育应当重视对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这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核心功能。笔者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对运用多元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索。   一、多元史观引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必要性   历史观是指人们看待历史的角度,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
期刊
陆国民,男,1967年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现任德清县高级中学校长。陆国民曾荣获浙江省优秀教师,2004年湖州市名教师,德清县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十佳树新风标兵和50件新人新事先进个人。  自1995起,陆国民主持参与了市县级三项课题,并都荣获了省级二、三等奖,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德育教育》《政治课教学》《政治教育》《浙江教育报》。  从教23年来,陆国民认真做好了学科教师
期刊
我们知道,只要有教学,就必然会有考试;有考试,就必然需要命题。同样,只要有命题,就必然会有解题;有解题,当然就存在着析题。为此,不少学校、众多教师,都把“命题·析题·解题”当作师资培养、教师能力提高的重要抓手。其实,我们更应该作一点“上位”思考,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看待“命题·析题·解题”的重要性。因为,“命题·析题·解题”关乎日常教学的展开与评价,关系到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成长,涉及全体学生的学
期刊
自2009学年以来,杭垓小学教育集团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切实尊重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营造和谐健康校园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打造规范加特色的校园文化,创建以“美丽学生”“美丽教师”“美丽班级”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校园”。我们紧紧围绕“和美”二字,打造学校德育品牌,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并充分利用“几何生态法”,塑造“美丽班级”,积极开展以“我争我邮,我有我优”为主题的杭小争邮评价活
期刊
【名师档案】周红阳,男,1956年12月出生,浙江诸暨人。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6月浙师大人文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享受正高级待遇),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为浙江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系浙江省优秀教研员、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语会理事、浙江省高考试卷评价组成员。多次参加浙江省高中证书会考命题,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十余年。自1986年迄今,已在公开发行的
期刊
各类高考复习研讨会和专题报告是高三年级学科教研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各类高三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效是教研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一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将近期的高考目标和远期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既能切实帮助教师切准高考脉搏,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近六年来,新昌县教体局教研室不断探索“六题三课”系列活动,着眼于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师发展,试图将这两个基本任务统一起来。  一、“六题”明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