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军们的养生法/孔子:养生有道得长寿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gens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将军们的养生法
  闻名遐迩的大连红军村坐落在景色秀丽环境幽静的大连星海湾畔,这里居住的大都是老红军、老将军,平均年龄94.2岁,可谓是“长寿村”了,这些年高德劭的老寿星如此健康长寿,其秘诀是什么呢?笔者慕名来到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连红军村,发现他们在养生中各自老有所好,具贵在长期坚持,这种生活方式延缓了衰老,增长了健康。
  钟情丹青
  一些老红军、老将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钟情书画艺术,步入书画艺术殿堂,挥毫泼墨,运筹方寸,30多年来长期坚持临池。书画既是一种陶冶性情的好方法,也是一种最适宜老年运动的好方式,在习书作画中用全身之力,聚精会神,手指、手腕、肘、肩同时运动,协调一致。粗犷之处,大刀阔斧,一挥而就;细腻之处,犹如发丝蝉翅,一丝不苟。当一幅满意的书画作品完成之后,作者喜悦之感难以言表,这就是书画有益人身心健康的原因。在红军村,85%的老人爱上了丹青,他们长期坚持临池养生,怡然自乐,个个受益匪浅。
  酷爱垂钓
  大连红军村不少老人酷爱钓鱼,年届101岁的开国中将曾思玉、全国战斗英雄赵兴元等都是远近闻名的钓鱼迷,他们常年在负离子含量丰富的江、河、湖、海扬竿垂钓,这些地方空气新鲜,环境幽静,没有噪音,没有污染,置身其间,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心旷神怡,疲劳和忧愁顿消,尤其是大鱼上钩后,喜悦之情难以形容,真是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陶醉和满足的了!有一位老将军赋诗曰:“活到九十六,精神仍抖擞。愿为执竿叟,风雨不知愁。”这些酷爱垂钓的老人们,用一幅小钓竿钓出了一身“铁肩鹤骨”。
  园艺健身
  红军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不小的庭院,他们悄然过起了“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坚持园艺健身。
  老红军、老将军们经常在庭院里挥动双手,进行翻土、施肥、浇水、剪枝等园艺劳作,把房前房后种植成赏心悦目的植物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蝶飞蜂舞。
  德高望重的刘路明老将军经常在田园里适当劳作,活动了筋骨,锻炼了身体,也改善了睡眠,增加了食欲。他常对人说,这样长期坚持,必有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
  对弈下棋
  各种棋类竞技是红军村老人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练脑斗智的一门艺术。在红军村老年活动室,一些老红军、老将军们经常端着茶杯两军对垒,杀上几盘,不仅能调节情绪,增长智慧,还能陶冶性情,增强脑力活动,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预防老年痴呆症,延缓了衰老。难怪这些老红军、老将军们各个满面红光,耳不聋,眼不花,很有精神呢!
  孔子:养生有道得长寿
  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孔子之所以高寿,自有他的秘诀,现从《论语》中看,孔子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二、乐观开朗,豁达大度
  一天,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尔。”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罢了。孔子还经常启发弟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意思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君子不忧愁,不畏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产生怨气,要开朗乐观。
  三、起居有节,遵循规律
  孔子讨厌白天睡懒觉的人。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他认为晚上睡觉也应做到“寝不言”;孔子在饮食方面有七不吃,即粮食发霉变质不吃,鱼肉腐烂不吃;气味不正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切割得不好的肉不吃;没有调味的酱醋不吃。这就避免了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多种疾病。
  四、心存仁善,慈悲为怀
  孔子心地善良,胸怀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五、兴趣广泛,爱好多多
  孔子爱好音乐,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章,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谓之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爱好山水,他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此外,孔子还常习武,精通射御之术。《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可见孔子身强体壮,力大过人,是位文武双全的英杰,也为其长寿打下了健康基础。
其他文献
匈奴为何高呼“使我妇女无颜色”?原来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焉支山区是天然草场,是匈奴赖以生存的家园,据传说,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出自这一带,因此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即焉支的谐音。另外这里还盛产胭脂的原料红蓝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所以,此战役失去了焉支山宝地,匈奴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
期刊
威尼斯商人的惩罚:高跟鞋的设计原来是为防止妻子乱跑  高跟鞋与性感有关嘛?被誉为“高跟鞋之帝”的ManoloBlahnik会说:“当然!”高跟鞋就像是一把尖锐、性感、致命的匕首,让女人征服男人。古代的中国,当男人看到裹小脚女人走路摇摇欲坠时,会想过去搀扶,并满足了男人想要约束女人行动的占有欲。高跟鞋使女人重心后移,腿部挺直,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这都使女人的站姿和走姿富有风韵。  关于高跟鞋的
期刊
我国主要运河的开发大多集中在古代,从长远角度看,修建运河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如果超越了国力可以承受的程度,那可能就会演变成为劳民伤财的悲剧。我国历史上,修运河修到亡国的第一人就是隋炀帝杨广了。至今为止,杨广为何如此下大力气修建运河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可能有几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为了“剪断王气”。杨广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上皇帝后,最担心的就是另有“王气”出没。他登上宝座时,有人说“有王气出自
期刊
妙不可言的顶针联  文/唐棣  顶针联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顶针联亦称“联珠对”、“联锦对”。  顶针的位置,可分为句中顶针、句间顶针和句句顶针。如:  天心阁,阁飞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  此联是湖南长沙广为流传的一副顶针联,其中的“阁”、“鸽”、“洲”、“舟”即是顶针式的迭用。上联“
期刊
古代也有“取暖费”  古人没有现代的电热取暖器,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炉子一类,其中熏炉、手炉、足炉等,应该是中国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  熏炉其实是一种外带罩子的炭火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盆,上部为罩,镂空,做成花卉图案。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民间多用陶土、铁制作。手炉是方便手握的取暖器,大小与今天的电手炉差不多,内置炭火或其他热源。足炉置炭火,上面有罩子,脚置其上。  民间还
期刊
“书香”一说来自草药?  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常谈到某某人出身“书香之家”,某某人家是“书香门第”。但究竟何谓书香?  “书香”之典出于芸草之香。芸草也叫香草、芸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秆细,花金黄色,叶为倒卵形、圆形或匙形,表面带白霜,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我国,现在芸草大多产于川、甘、陕、贵、滇等地。它不仅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还是一种可用的药材,有驱
期刊
领带是一种符号,显示了正式、沉稳,穿正规西服时,系上一条漂亮的领带,既美观大方,又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然而,象征着文明的领带,却是从兽皮结演变而来的。  “领带”的前身是由古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日耳曼人发明的。他们为了取暖御寒常披着兽皮,为了把兽皮固定住,不掉下来,他们就用草绳把它扎在脖子上。到了17世纪中叶,法国的一支罗地亚骑兵凯旋来到巴黎闹市。他们个个穿着威武的制服,脖子上还系着一条围巾,
期刊
为什么“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  宋朝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及《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这里所提到的“十里长亭”,都是指送别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呢?  亭存在的历史久远,早期的亭并非供观赏用。周朝时,亭是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上载:“百步一亭,高
期刊
一、变法图强却遭五马分尸的商鞅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异军突起,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  点评:秦国因改革强大了,统治者一边享用着改革果实,一边为了平息既得利益者的怒气而把改革者五马分尸,中国历代改革者的命运大抵如此。  如果商鞅学会妥协他就不会 “不得好死”,但如果他妥协了也就没有富国强兵的“商
期刊
戴笠的忠义救国军成立,其手下的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也建立起来,可队伍是拉起来了,枪却没有着落。  不久,戴笠在手下的建议下,将取枪对象指向了张学良。  张学良因西安事变正被软禁在奉化,可是他的30万东北军旧部还在抗战前线,只要他肯写个条子,还愁“借”不到千儿八百条钢枪吗?  戴笠急冲冲赶去奉化,求见张学良。  张学良见是戴笠,表情冷淡道:“你这位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来此啊?”  戴笠露出笑容,答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