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教学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阶段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词汇频频与数学课程相联系。这些联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生和毕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自主性;实验研究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拓展,使得信息在当代的更新速度远远要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对当代人来说,文化知识的获取方式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在实际获取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就不能够及时对于当代的信息社会所发生的各种情势及时做出合理的应答,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变革,因而就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我们的教育方式应当做出及时的转变。在当代的教育环境之下,应当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完善为标准的教学模式与规划,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教育的核心,进而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程标准同样强调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和发现,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数学学习自主性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合理的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强有力工具。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教育的本身含义就是能够通过具体的活动对于人的自身行为和性格做出及时的培养方案。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在教育活动的进行中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兴趣以及方法,提升其对于獲取知识的渴望程度。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自主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
1.国内研究
北京师大裴娣娜等人主持学习了主体性研究,福建省的王永等开展了指导----自主学习研究。同时也开展了一些自主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心理机制、测量方法等都作了初步探讨,弥补了教育学领域对自主学习研究的不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董奇的《自我监控与智力》等。可以说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工作已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教育学和心理学双管齐下的局面,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
我国学者庞维国先生综合这些定义在《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一书(2003)中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自主学习下了定义:从横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地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
2.国外研究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自主学习就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受强化影响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分为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过程。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是由儿童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提出了自我效能对自主性影响的观点,强调行为、环境、个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主动调整学习策略,对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判断的过程。
3.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把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活动。教师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突出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不是对一个具体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把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学事实逐步联系起来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的结构将会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从记忆函数的概念到各种函数的认识、应用等。
2.“发现法”对自主学习的作用。“发现法”对数学自主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的诱发,通过发现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自我满足。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其可以让学生去模拟人类发现某些数学事实或结论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的由来。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分析
1.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被动的进行一定的学习知识,但是在这种被动形式下,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将学习气氛和学习节奏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过分的追求学习水平的统一性,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的不同,以及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低分段的学生由于追不上大体上的进度而长期处于一种焦躁的状态;而高分段的学生由于教师的讲解过于简单,因而对于自身的学习往往会产生一种懈怠。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信息技术在当代教学课堂的引用可以极好的改变这一状况。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自主性;实验研究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拓展,使得信息在当代的更新速度远远要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对当代人来说,文化知识的获取方式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在实际获取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就不能够及时对于当代的信息社会所发生的各种情势及时做出合理的应答,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变革,因而就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我们的教育方式应当做出及时的转变。在当代的教育环境之下,应当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完善为标准的教学模式与规划,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教育的核心,进而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程标准同样强调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和发现,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数学学习自主性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合理的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强有力工具。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教育的本身含义就是能够通过具体的活动对于人的自身行为和性格做出及时的培养方案。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在教育活动的进行中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兴趣以及方法,提升其对于獲取知识的渴望程度。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自主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
1.国内研究
北京师大裴娣娜等人主持学习了主体性研究,福建省的王永等开展了指导----自主学习研究。同时也开展了一些自主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心理机制、测量方法等都作了初步探讨,弥补了教育学领域对自主学习研究的不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董奇的《自我监控与智力》等。可以说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工作已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教育学和心理学双管齐下的局面,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
我国学者庞维国先生综合这些定义在《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一书(2003)中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自主学习下了定义:从横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地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
2.国外研究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自主学习就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受强化影响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分为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过程。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是由儿童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提出了自我效能对自主性影响的观点,强调行为、环境、个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主动调整学习策略,对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判断的过程。
3.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把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活动。教师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突出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不是对一个具体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把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学事实逐步联系起来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的结构将会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从记忆函数的概念到各种函数的认识、应用等。
2.“发现法”对自主学习的作用。“发现法”对数学自主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的诱发,通过发现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自我满足。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其可以让学生去模拟人类发现某些数学事实或结论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的由来。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分析
1.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被动的进行一定的学习知识,但是在这种被动形式下,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将学习气氛和学习节奏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过分的追求学习水平的统一性,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的不同,以及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低分段的学生由于追不上大体上的进度而长期处于一种焦躁的状态;而高分段的学生由于教师的讲解过于简单,因而对于自身的学习往往会产生一种懈怠。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信息技术在当代教学课堂的引用可以极好的改变这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