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桂林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桂林不仅坐拥甲天下的山水风光,也是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在抗战时期,桂林还是中国大后方的抗日文化中心,是抗战文化的聚集地,拥有着丰富的抗战文化旅游资源。本文浅析了桂林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开发现状,找出桂林抗战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桂林;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深度开发文化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桂林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包含着极具价值与内涵的抗战文化资源,不仅是桂林旅游业中一笔不可多得的物质财富,更是桂林的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发挥桂林抗战文化的作用,以抗战文化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对发展多元化的桂林旅游模式和文化产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桂林丰富抗战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以下8类:
  类型 具体内容
  抗战政治、军事机构活动遗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及纪念馆、中共桂林市城工委旧址、国民政府军委会桂林办公厅遗址等
  指挥地及战场遗址 桂林保卫战战场遗址,包括桂林城防指挥所、陆军第三十一军指挥所、象鼻山、叠彩山战斗碉堡及战壕等
  抗战英雄活动遗址和死难烈士纪念碑、塔、墓 叶挺将军被囚处及活动地、钟毅将军墓、三将军墓、八百壮士墓、音乐家张曙墓
  抗战文化机构活动遗址 《救亡日报》社及印刷厂旧址、桂林(大公报)遗址、广西省立艺术馆暨西南剧展旧址等
  日军侵华罪行和桂林人民灾难遗址 临桂马埠江村燕岩(白骨洞)惨案遗址、雁山王家村黄泥岩(白骨洞)惨案遗址等
  国际援华抗战、反战机构及人员活动遗址 美国飞虎队桂林秧塘机场旧址、兴安县猫儿山美国飞机殉难遗址、苏联援华陆军中校巴布什金墓等
  名人住址、故居 周恩来、叶剑英莅桂住址、何香凝桂林故居、阳朔徐悲鸿桂林故居、李济深故居、李宗仁故居、官邸等
  抗战标语、石刻 灌阳县“红军北上抗日去”标语、七星山曾公岩岩洞标语、张壮飞抗日石刻等
  一、发展桂林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传承抗战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发展抗战文化旅游,可以进一步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培养“奋斗不息、生命不止”的革命信念,传承革命文化和发扬抗战文化精神。通过实地游览参观抗战遗址、旧址或博物馆,就地缅怀革命先烈,有利于增强人们革命信仰,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
  2.有利于提升桂林文化软实力,塑造桂林新形象
  桂林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文化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全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保障,是建设文化城市必不可少的目标规划和城市向前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发展抗战文化旅游,将其与山水文化相结合,展现桂林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桂林文化软实力,走出一条“绿色山水、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创新品牌之路。
  3.有利于发挥桂林抗战文化韵味,提升桂林旅游文化的品位和形象
  桂林不仅以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闻名于世,而且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抗战时期,桂林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抗战文化中心,享有“文化城”的美誉,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目前由于市场的需求桂林旅游以自然风光为主,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骤减,尤其是抗战历史文化,桂林城市的历史文化韵味逐渐淡化。因此通过发展桂林抗战文化旅游,以丰厚的抗战文化底蕴和多元化发展形式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引起更多人对抗战文化的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桂林抗战旅游文化品味和形象的作用。
  二、桂林抗战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桂林虽然拥有着丰厚的抗战文化底蕴,通过调查获悉,桂林抗战文化资源在保护、开发与利用程度显然不够,桂林抗战文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
  1.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保护与管理不到位
  资源保存的完整性是旅游开发的必要前提,桂林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桂林旅游现代城市的建设,拆迁与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文化资源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的一些遗址因为人为因素影响而被损毁。同时由于桂林旅游开发的重心以山水、古城为主,在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上缺乏有效的管理,保护和修缮的不到位,使许多的抗战文化资源处于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其中突出表现为制度规范上的管理缺失,很多名人故居、抗战文化遗址的周边沦落为停车地和商贩买卖地,保护与管理严重不到位,如位于市中心太平路的《救往日报》社旧址。
  2.抗战文化旅游开发水平低,旅游开发形式单一
  桂林抗战文化旅游发展至今,从现有抗战文化旅游产品来看,抗战文化旅游产品大都是以故居、纪念馆、纪念碑园(亭)、抗战遗址等为依托的静态参观型旅游产品为主。这样的旅游形式缺乏生动性、趣味性以及观众的可参与性,不符合现代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很难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回头率。同时抗战文化旅游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在特定的时间内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为契机吸引众多旅游者,活动过后也没又继续开展其它特色活动,旅游开发形式单一,游客重游率较低。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种类繁多且彼此相互竞争,抗战文化旅游在这样的环境下,单一形式的旅游开发现状迫切需要得到改变。
  3.抗战文化旅游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
  桂林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其独特的山水风光旅游是桂林对外的品牌,桂林有着大量的抗战文化旅游资源,抗战文化底蕴雄厚,然而其旅游人数却寥寥无几,对桂林抗战文化旅游缺乏基本的了解,旅游的知名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桂林抗战文化旅游起步晚,发展规模小而分散;旅游形式单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强;未能深入挖掘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缺乏抗战文化旅游的精品;同时也由于宣传力度的不到位,使得丰富的抗战旅游资源被埋没,导致桂林抗战文化旅游知名度不高的现状。   三、推进桂林抗战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桂林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政府作为抗战文化旅游开发的规划者、决策者,承担着保护与开发抗战文化资源的责任。加强政府对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意识,通过政策法律和财政等手段对桂林抗战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修缮保护和管理,在抗战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实施统一的规划和综合开发。首先由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对桂林抗战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整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的政策管理措施,并把措施具体的落实到桂林抗战文化资源上;其次政府应加大对桂林抗战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桂林抗战文化,参与到保护与传承桂林抗战文化的行动中来;最后以政府主导,有选择地将部分抗战文化资源打造成为桂林抗战文化旅游精品,以旅游发展促进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使桂林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得到行之有效保护与管理。
  2.开展抗战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多角度发挥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开展系列活动、多元化开发抗战文化旅游资源,改变桂林抗战文化旅游开发形式单一的局面。第一,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抗战文化主题活动,通过把“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抗战文化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以游客宣讲、互动参与的形式积极开发游览活动。第二,与时俱进,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以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作为沟通的纽带,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增进双方了解,促进桂、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三,举办国际性的纪念活动。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纪念日”为契机,美国飞虎队秧塘机场纪念馆为媒介,通过邀请各地包括港、澳、台、美等在内的二战老兵等人参与纪念活动,从而扩大桂林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3.打造桂林抗战文化新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知名度
  3.1以西南剧展为核心,打造桂林抗战文化新品牌
  旅游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开发抗战旅游的核心是发展抗战文化,以抗战文化元素为实质,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桂林抗战文化底蕴雄厚,抗战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一戏——西南剧展。西南剧展在抗日战争期间风靡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为抗日救亡运动、以及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展桂林抗战文化旅游,应以西南剧展为核心。通过对西南剧展戏剧进行整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演出舞台技术;以抗战题材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抗战文化的传承融入戏曲,创作出更多的“西南剧展”戏曲作品,打造崭新的桂林抗战文化戏曲盛宴,并积极的把新西南剧展推广出去、把桂林抗战文化的品牌传播出去。
  3.2搭建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新媒体是在传统意义媒体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与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双向性的沟通,完成对信息的传播加工以及新的诠释。[3]桂林抗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低,在宣传方式与力度上需要加强与创新,新媒体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桂林抗战文化旅游的宣传需求。首先通过对桂林抗战文物、遗址、遗迹等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整合,运用新媒体,建立独立的桂林抗战文化旅游信息网站,以及手机公共微信、微博等,为桂林抗战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提供更为广阔的宣传平台,让人们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丰富的桂林抗战文化旅游信息,吸引游客的到来,从而提高桂林抗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政府网站.
  [2] 李建平主编.《抗战遗踪——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图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刘海玲.试论新媒体在旅游风景区营销中的作用和用途,《中国报业》.2012年第14期.
  指导老师:张季 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型开发研究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随意,教学目标空泛,这是语文教育界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把确定教学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但恰恰是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们当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以阅读教学为例,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考点讲解型:以考试作为指挥棒,考试考什么,课堂就教什么,把一篇神完气足、水汽淋漓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第二,道德说教型:忽
期刊
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助于产生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方法。数学教材各个章节,每介绍一个知识点,都要先设置一个情境问题,然后引入新知识。我们从课本出发去创设问题情景,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从相关学科中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但也要尽量避免步入误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境;课堂效率  创设问题
期刊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教师提问—
期刊
材料作文是提供材料写作文,文体自选,自由宽泛。材料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给定一个话题,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小;材料作文不给具体的话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围绕中心或某个侧面引出话题进行写作,自由发挥的空间大。进行材料作文教学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一、要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入写作之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化教学,诱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求知。在教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然而,现状如何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是各级统考偏偏多从“读本”中取材,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真所谓读本都读不清楚,更遑论300万字。  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落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等教学活
期刊
21世纪的到来,世纪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关系的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看到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法革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注入”、“低效分析”,压抑儿童身心发展、阻碍儿童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弊端。而情境阅读教学法通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境,
期刊
摘 要:小学、中学虽同属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但学生的心理、思想却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与时俱进”,不出现“刻舟求剑”的教条主义,发挥他们的优势,保证孩子的学习、生活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  关键词:学生;过度;教育管理  有很多家长有如此的感觉:刚入校门孩子意气风发,积极努力,但经过了一个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后孩子们的性格、语言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有部分孩子变得
期刊
摘 要:求真务实是司令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实中,要做到求真务实是十分不容易的。求真务实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这是我们现实中急需解决,却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求真务实;重中之重;知易行难;人;制度;工作方法  “司令部是军队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也是“军队的大脑”其指挥的成效与否,关系到整个部队行动的成败。一支军队,要想能打仗,打胜仗,就必须有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指挥。而要做到科学和正确,
期刊
课堂上谁自主?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者大多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然而,仅有教师的自主,是不是就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需不需要学生的自主?《自主课堂》的作者认为,要形成自主课堂,造就一个自主自律的学习者,就必须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而教师只有承认并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积极的、自主的学习环境——自主课堂。  一、提倡多样性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