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loonMan_Ag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立知识共享机制,有助于高校提升整体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助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成长。慕课作为一种目前已经在教学领域普遍被应用的教育方式,让高校辅导员大规模知识共享机制的实现成为可能,也为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提供更简便、更可行的途径。
  [关    键   词]  慕课;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59-03
   知識是人类对世界探知和改造的经验累积。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知识获取、补充、升级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掌握畅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获取渠道,辅导员才能立足于学科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及技巧,应对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情景与问题,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导、日常教育及管理服务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各自特定工作环境下已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亟待通过知识共享实现知识的分享和优化,并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应用、发展和创新。因此,建立知识共享机制,有助于提升高校整体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助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成长。慕课作为一种目前已经在教学领域普遍被应用的教育方式,同样可被应用于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且具有覆盖面广、共享性强等诸多优势。
   一、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的价值意蕴
   知识共享,指个体与个体、组织、社会环境之间通过口头、书面、电子等多种渠道传播与分享知识,以实现知识更有效率的利用及知识价值最大化的行为[1]。在高校学生工作领域,知识共享可以被认为是高校辅导员个体与他人共享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观点、经验、做法和体会,达到实现个体与他人共同知识积累与发展的作用,进而促进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知识优化与工作进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知识共享及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对高校辅导员群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国家建设与发展理念,同时也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大发展理念主旨相同、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创新是发展动力,协调是发展思路,绿色是发展条件,开放是发展道路,共享是发展目标[2]。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共享发展是其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时代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僵化的思路、单薄的载体、故步自封和单兵作战已经不能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失衡的问题。迫切需要集合众人之长,整合多方资源,发挥群体的智慧,使不同高校间、不同辅导员群体间、辅导员个体间持续性地相互学习、不断强化、克服盲点、提升技能,将必备的信息、宝贵的经验、切身的体会,通过共享的方式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共同提高。将共享的理念深入贯彻到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中,融入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达成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形成一定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二)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必然趋势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要求:“担任高校辅导员要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但是,不同高校基于实际情况,各自辅导员队伍的身份构成、专兼职比例等,都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校大量启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辅导员,有的学校则要求新入职的任课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队伍成员的专业背景、政治素养、思维模式、擅长领域差别较大,使高校辅导员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基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上岗时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领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化、文化多样化,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高校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教育方法、管理思维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学习和工作模式无法契合高校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和切实需要。因此,亟须系统设计高校辅导员日常学习、培训的内容,制定符合高校实际与辅导员特征的知识共享战略,“以知识促建设,以知识谋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内涵式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辅导员正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而新时代又为辅导员的履职能力与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自身要更好地完成时代使命、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教育主体地位与身份认同,就必须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而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便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出发,着力发展专业性、科学性的工作方式;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深入思考,建立稳定性和长期性兼顾的工作机制;以社会发展的视角着眼,促进辅导员持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强化知识沉淀过程。为达到上述目标,建立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知识共享机制是高校辅导员持续强化自身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具体来讲,建立知识的开发、集合、获取、融汇与交流的全链条共享机制,促进辅导员在相应的专业领域深耕探析,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形成科学化的理念与成果。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辅导员不局限、不满足于处理日常事务,克服工作经验化、浅表化的弊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从“经验型”向“科学型”、从“事务型”向“专家型”的转变,努力做到抬眼观察世界,低头踏实工作,回首总结经验,并肩传承知识,主动将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行深度融合。    二、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壁垒
   目前,从教育部到各省、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再到各高校,除已建立的一部分实体化培训基地外,还未设有其他形式的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平台,缺乏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性的考量。不同高校大多各自为战,很多优秀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学习和借鉴,存在资源浪费和重复性工作的现象。鉴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日趋增强,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但因为没有一定的政策保障和学术支撑、平台实现形式不易等原因,还存在一定的壁垒和阻碍。
   (一)政策保障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应当由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制定相关政策,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但目前我国还尚未有相关的政策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師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共享、资源共享、整体业务水平提升等方面,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也需要类似的政策保障及统一的平台建设举措。虽然全国范围内已然建立了不少各级、各区域的实体化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邀请教育专家、知名学者、行业标杆为受训辅导员开设不同专题的讲座、报告、交流等活动,但一方面,受时间、空间、资源的局限,培训范围和影响面非常有限,落实到高校每个辅导员能够获得的培训机会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式效果并不显著,且受训内容消化时间有限,不能实现学员的多次学习和思想升华。
   (二)学术支撑不够,未能形成合力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门综合理论与实践的复合科学,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很高,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创造新的知识。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尤其是新上岗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也没有实践应用所需要的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使其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以主观意识为主导,或者依赖自身不完善的学生工作经验体系。迫切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予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科学化且持续化的指导与支持。而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的内容更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并非针对解决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能起到反哺育人实践的作用,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普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表面看来,各岗位间工作职责、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似乎造成缺乏充分协作与配合的现象。然而,更深层次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动机制,使“大思政”的各部分间缺乏有机结合的纽带,无法达到协力育人的效果,从而减弱了教育合力优势。
   (三)实现途径不易,缺乏成果积淀
   “如何通过资源共享的平台,达到本校、本省甚至全国辅导员资源的优化和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最大化发挥,这些问题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3]。多年来,教育工作者并非没有认识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作用,也在思考与尝试性地探索,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更契合的手段。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共享,就必须达到在线、开放、简便等特点,才能够满足高校辅导员随时随地、多人同时、快速学习、终身学习的成长和工作要求。另外,虽然各地各高校都制定了一定的政策帮助高校辅导员队伍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但辅导员群体的流动率依然非常高。带班期间表现优秀的辅导员个体会得到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也往往专职从事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脱离了辅导员队伍。优秀的个人经验、成果并不能第一时间或者持续性地积累下来。新上岗的辅导员要从头开始亲身探索一遍,又鉴于个体知识储备和能力的不同,共性问题处理效果良莠不齐,个性难题解决起来举步维艰。
   三、基于慕课的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实现理路
   慕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的新型方式,是集合了信息体量大、传递快速、覆盖面广等互联网优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幕课教学模式的引入极大地扩展了传统教学课堂有限的教学范围,拓展了知识传播与共享的有效性,能够满足每一个独立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的需求。因此,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一经发起,便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现已得到普遍良好的运用和发展。慕课模式丰富了知识共享的形式,让高校辅导员大规模知识共享的实现成为可能,为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更简便、更可行的途径和方式。
   (一)基于慕课的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优势所在
   1.扩大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范围
   传统的线下高校辅导员培训方式成本较高,包含差旅、食宿、专家课时费等诸多构成,且需要相对集中的时间安排,受训的人数非常有限,知识共享的效率和效果不甚理想。但慕课模式不受参与数量、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课程学习规模能够非常庞大。借助新型技术手段,通过慕课平台促进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可以极大地延伸共享范围,扩大共享规模,满足更多高校中更多辅导员的知识共享需求。使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类别、不同特色、不同水平高校的辅导员都能享受平等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2.统筹高校优质教育培训资源
   一名称职的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所需的相关学科常识,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自身要通过定期及日常的培训和教育,为辅导员知识的获取及能力的提升创造一定的条件。目前全国范围各辅导员培训基地及各高校已逐渐积累出一批包含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但还未能实现全国范围的共享。慕课模式使存在于个体自身的知识财富能够充分转化为集体知识财富,在系统梳理相关学科和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汇聚、展示全国各层面高校辅导员培训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3.有益于高校辅导员持续性学习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事务杂、头绪多,且高校内所有部门涉及学生的相关工作都汇聚在辅导员处进行消化和落地,“千根万线融汇一针”。因此高校辅导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繁琐、细碎的事务性工作占据。很难保证有大块的时间专门用来学习和提升,也较难实现经常性的离岗培训。慕课模式改善了此种情况,能够实现在“人不离岗、训不离校、师不离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培训,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要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4]。另外,慕课模式还方便对辅导员学习内容和强度的统计考核,在增强学习趣味性、有效性、便捷性的同时,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基于慕课的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机制构建
   1.落实政策保障,促进共享机制科学化、规范化
   高校辅导员慕课模式知识共享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和顶层决策。需要自上而下地逐级实现和履行相应的职能,国家层面要从政策规章、经费支持、资源调配上制定符合国情及现实情况的指导性意见,为共享机制的构建提供规范化的保障,使每一步举措落实落细,有章可循;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要统领高校辅导员慕课模式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实践调研、评审立项、质量控制、过程指导、跟踪反馈、版本迭代等事宜;各高校要充分统筹内部资源,为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明确校内辅导员持续化学习要求,基于慕课平台的考勤制度、考核制度、监管制度、激励机制,将学习成果和成效与高校辅导员个人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奖评优挂钩。
   2.强化学术支撑,形成共享机制各方联动合力
   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对标工作职责,如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系统梳理高校辅导员日常所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关领域专家的积极性,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使其知识与智慧充分地展现与分享,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形成学术力量的支持,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正确性。实现知识获取途径的开放性、可持续性和有效循环性,提高辅导员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综合实力,具体而言,从知识的获取能力、转换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提升全方位综合素质。最终,通过几个群体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肩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建立良性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众人拾柴,共同探索新的途径、思路与方法,并肩攻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难题,产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合力化解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挑战。
   3.搭建慕课平台,设计科学合理的共享知识体系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或者有条件的高校,要牵头建设慕课平台。整合、汇聚各校、各地甚至全国范围的优秀教育资源,精心设计知识模块,编写课程内容,制作在线教学视频。设计科学合理的共享知识体系与平台架构,打造“基础类”“专业类”“案例类”几大模块,“基础类”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专业类”包含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所需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课程;“案例类”结合辅导员日常工作所出现的学生安全问题、学业问题、情感问题、危机事件等,现身说法,实现案例教学。
   4.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共享机制长期持续发展
   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朝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才能更有持久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稳步中求发展。各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专家型、科学性学习氛围,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创造条件。推动建立辅导员知识分享的多级网络结构,充分考虑辅导员所处的专业背景、任职领域、工作经验、职业目标,实现知识的有效互联和多层次共享,形成普适方法推广、重点问题突破、工作模式创新的强大动力,最终实现辅导员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丰富和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倡导知识分享的浓郁文化,打造高校学习型组织,建立起教育管理知识的传播体系、创新体系和实践体系。将零散的学生管理经验与知識编码成可以进行理论学习的知识构架,并不断进行完善补充,使原来分散在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过整合梳理之后具有推广和学习的价值。帮助辅导员发现自我价值,找准自我定位,明确成长目标,营造共享、融合的研究型、专业型、职业化的新时代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颖.默会知识论关照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的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9(5):3-7,24.
   [2]王世杰.“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7(9):181-185.
   [3]行岁锋.高校辅导员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3):15-18.
   [4]何天雄.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探究[J].教育评论,2017(2):123-126.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青年是推动国家进步的主力军,而大学生作为青年团体,对祖国的建设影响巨大。建设伟大强国,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作为当下使用较为广泛的微信成为大学生群体钟爱的社交软件之一。通过微信公众號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无疑是明智之举。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分析,结
沈与求(1086-1137),字必先,号龟溪,宋代湖州德清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曾通判明州.自建炎三年(1128)始,先后任监察御史,历兵部侍郎、殿中侍御史,出知台州,再迁侍御史,后除御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被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虽然当今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运用成果突出,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亟须解决。结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题,探析提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期刊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是现代职业教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的主导形式.职业教育在就业的选择上具有显著的择业指向性,是培养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56-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走向大众化,受教育人数不断增加,严峻的外部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高校提质创新的内在发展要求,共同驱动教育质量成为高等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本文主要介绍在分析、设计控制系统时如何运用键图理论来求取系统的状态方程,方块图,相传递函数以及判别系统的可控制性等问题。为便于说明问题,文中相应部分都列举了具体例
[摘 要] 以高职院校美术生为研究对象,围绕美术生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融合共进关系的创建缘起及现实基础,创建价值与意义以及创建途径与对策等内容,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对高职美术生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说明。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美术专业;专业教育;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