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管理是社会发展局势下的一种新兴管理理念和模式,弥补了政府管理缺陷,其管理目标更加注重“公共性”,需要社会各企业、团体等积极参与,从而发挥公关管理的最大能效。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公共事务管理中,主动承担社会职能和责任,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目前来看,国有企业公关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对策,保障公共管理全面实施,为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国有企业公共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为更多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建议。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往单一的政府公共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社会各组织、企业等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呈现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公共管理水平,为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打破以往管理观念的束缚,树立良好的公共管理理念,并且愿意接受社会及公众的监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化,赢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公共管理的概述
(一)公共管理概念
公共管理主要是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以公共事务为根本出发点,充分突出“公共性”特点,其实质目标是为了弥补政府管理缺陷,实现多元化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社会各企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跟随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明确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公共资源、项目及社会问题中,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和工作氛围,为员工及社会群体带来更多优异成果。在此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参与公共管理工程中,不得逾越政府允许范围及公共管理职能,以辅助政府为目标开展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公共管理对象
公共管理对象主要是针对社会公共事务,包括公共资源、公共项目、社会问题。(1)公共设施。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设施及产品,在特定区域内人们可以享受的物质资源,同时这些物质本身也是劳动产品,比如能源、道路、桥梁等;公共信息资源,借助劳动力、人才方面形成的资源体系,如文化产品、科技成果等。此外,还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2)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和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比如公共安全、公共设施等,随着社会发展这些问题越发显现,社会问题的涉及范围非常广,遍布整个社会发展角落。(3)公共项目。公共管理是将政策变为现实的重要方式,根据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为公共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政策具体化的全过程则被视为公共项目。
二、国有企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題
国有企业在公共管理中具有双重职能,兼具政府职能和企业自身职能,从国有企业公共管理成效上来看,其管理成果比较乐观,但是由于对国有企业的期望值过高,一方面要求企业履行经济职能,保障自身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履行社会职责,这样则会导致企业倍感压力,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知问题
公共管理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政府管理运作发生了革命性转变,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化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行为,主要由私人、公共及第三部门构成,企业是私人部门,与公共管理没有关联性,这一理论与我国国情不符,由于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没有提供指导性建议,导致企业对参与公共管理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部分企业单纯认为社会责任就是参与公共事业或捐赠等,影响企业履行自身公共管理职责及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提升,无形中对企业良好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二)人才匮乏
国有企业公共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引领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本质上来看,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是一项全新内容,与企业发展目标不同,由于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实施时间较短,企业组织职责、员工素质及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缺陷,比如员工队伍文化素质水平低、专业技能差或专业结构不科学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企业管理任务繁重,参与公共管理没有进行统筹规划,难以保证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率;还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对公共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缺乏长远发展的思考,对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考察力度不够,或者人才引进不足,造成企业人才储备力量薄弱,影响公共管理水平的发挥;人才培训力度低,采取单一的培训方法和方式,缺少培训评估环节,无法达到人才培训的预期目标,最终影响国有企业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三)缺乏配套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保证公共管理有效落实的根本,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有企业在社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执行者,但是国有企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实现政府的管理任务,对国有企业而言,将自身经营生产情况与公共管理相结合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是面临的重大难题,需要国有企业以自身发展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将公共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有效结合,明确自身管理职责,保证公共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但是从国有企业公共管理现状来看,缺少配套的管理机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划分企业之间公共事务的管理内容和责任,影响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解决国有企业公共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公共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解决国有企业公共管理问题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管理环境,同时,加强公共管理的宣传力度,提升国有企业对公共管理的重视程度,重新审视自身社会地位以及重要性,在参与公共管理工作过程中,明确自身管理职责,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从而提升公共管理成效,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和价值,推动公共管理事业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若想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要提升企业战略高度,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影响,为公共管理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是全新挑战,更加突显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考虑以下方面: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计划,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现状,制定阶段性的人才开发目标,用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其次,引进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明确政府公共管理理念,通过与政府部门有效沟通,掌握政府公共管理目标和实施细则,为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夯实基础;最后,重视人才培训,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推动下,企业要更加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有计划的开展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确保所有员工具备前沿的公共管理意识,以积极态度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为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三)完善配套机制
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工作时,配套机制是保证公共管理时效性的根本,对此,要在短时间内完善配套机制,加强专业化管理,以不断规范企业公共管理行为。建立管理协调机制,要求政府部門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采取行政干预、经济协调等方式,督促国有企业公共管理行为, 推动国有企业公共管理朝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整合利用审计等相关部门力量,对国有企业公共管理进行全面监督,重点整改不积极履行职责的国有企业。同时,对积极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企业给予奖励,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为强化政府职能起到促进作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自身特性决定着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职责,由于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的时间较短,缺乏丰富经验,并且受到人力资源和配套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存在很大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对此,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推动下,要求国有企业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正确认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全面分析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决策,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完善配套设施,确保企业树立良好的公共管理意识,为保证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实效性奠定基础,以充分发挥企业力量和价值,有效弥补政府管理缺陷,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效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往单一的政府公共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社会各组织、企业等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呈现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公共管理水平,为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打破以往管理观念的束缚,树立良好的公共管理理念,并且愿意接受社会及公众的监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化,赢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公共管理的概述
(一)公共管理概念
公共管理主要是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以公共事务为根本出发点,充分突出“公共性”特点,其实质目标是为了弥补政府管理缺陷,实现多元化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社会各企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跟随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明确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公共资源、项目及社会问题中,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和工作氛围,为员工及社会群体带来更多优异成果。在此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参与公共管理工程中,不得逾越政府允许范围及公共管理职能,以辅助政府为目标开展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公共管理对象
公共管理对象主要是针对社会公共事务,包括公共资源、公共项目、社会问题。(1)公共设施。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设施及产品,在特定区域内人们可以享受的物质资源,同时这些物质本身也是劳动产品,比如能源、道路、桥梁等;公共信息资源,借助劳动力、人才方面形成的资源体系,如文化产品、科技成果等。此外,还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2)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和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比如公共安全、公共设施等,随着社会发展这些问题越发显现,社会问题的涉及范围非常广,遍布整个社会发展角落。(3)公共项目。公共管理是将政策变为现实的重要方式,根据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为公共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政策具体化的全过程则被视为公共项目。
二、国有企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題
国有企业在公共管理中具有双重职能,兼具政府职能和企业自身职能,从国有企业公共管理成效上来看,其管理成果比较乐观,但是由于对国有企业的期望值过高,一方面要求企业履行经济职能,保障自身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履行社会职责,这样则会导致企业倍感压力,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知问题
公共管理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政府管理运作发生了革命性转变,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化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行为,主要由私人、公共及第三部门构成,企业是私人部门,与公共管理没有关联性,这一理论与我国国情不符,由于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没有提供指导性建议,导致企业对参与公共管理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部分企业单纯认为社会责任就是参与公共事业或捐赠等,影响企业履行自身公共管理职责及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提升,无形中对企业良好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二)人才匮乏
国有企业公共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引领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本质上来看,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是一项全新内容,与企业发展目标不同,由于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实施时间较短,企业组织职责、员工素质及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缺陷,比如员工队伍文化素质水平低、专业技能差或专业结构不科学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企业管理任务繁重,参与公共管理没有进行统筹规划,难以保证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率;还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对公共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缺乏长远发展的思考,对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考察力度不够,或者人才引进不足,造成企业人才储备力量薄弱,影响公共管理水平的发挥;人才培训力度低,采取单一的培训方法和方式,缺少培训评估环节,无法达到人才培训的预期目标,最终影响国有企业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三)缺乏配套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保证公共管理有效落实的根本,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有企业在社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执行者,但是国有企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实现政府的管理任务,对国有企业而言,将自身经营生产情况与公共管理相结合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是面临的重大难题,需要国有企业以自身发展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将公共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有效结合,明确自身管理职责,保证公共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但是从国有企业公共管理现状来看,缺少配套的管理机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划分企业之间公共事务的管理内容和责任,影响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解决国有企业公共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公共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解决国有企业公共管理问题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管理环境,同时,加强公共管理的宣传力度,提升国有企业对公共管理的重视程度,重新审视自身社会地位以及重要性,在参与公共管理工作过程中,明确自身管理职责,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从而提升公共管理成效,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和价值,推动公共管理事业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若想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要提升企业战略高度,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影响,为公共管理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是全新挑战,更加突显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考虑以下方面: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计划,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现状,制定阶段性的人才开发目标,用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其次,引进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明确政府公共管理理念,通过与政府部门有效沟通,掌握政府公共管理目标和实施细则,为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夯实基础;最后,重视人才培训,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推动下,企业要更加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有计划的开展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确保所有员工具备前沿的公共管理意识,以积极态度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为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三)完善配套机制
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工作时,配套机制是保证公共管理时效性的根本,对此,要在短时间内完善配套机制,加强专业化管理,以不断规范企业公共管理行为。建立管理协调机制,要求政府部門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采取行政干预、经济协调等方式,督促国有企业公共管理行为, 推动国有企业公共管理朝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整合利用审计等相关部门力量,对国有企业公共管理进行全面监督,重点整改不积极履行职责的国有企业。同时,对积极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企业给予奖励,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为强化政府职能起到促进作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自身特性决定着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职责,由于国有企业参与公共管理的时间较短,缺乏丰富经验,并且受到人力资源和配套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存在很大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对此,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推动下,要求国有企业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正确认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全面分析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决策,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完善配套设施,确保企业树立良好的公共管理意识,为保证国有企业公共管理实效性奠定基础,以充分发挥企业力量和价值,有效弥补政府管理缺陷,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效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