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连续记录入组患者入院72 h内的血压值,计算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的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imum,max)、极差(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max-mi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END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最高时的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混杂因素后确定不同血压变异性参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3.30±11.82)岁.经过标准治疗,35例(27.34%)患者在入院72 h内发生END.END患者与非END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C反应蛋白以及SBPmax、SBPmax.mm、SBPsD、SBPCv、DBPmax、DBPmax-min、DBPsD和DBPC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变异性指标中的SBPmax--min[优势比(odds ratio,OR)1.04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4 ~1.067]、SBPsD(OR 1.191,95% CI 1.052~1.347)、SBPCv(OR 1.317,95% CI1.100 ~1.578)、DBPmax-min(OR 1.076,95% CI1.018 ~1.138)、DBPSD(OR 1.508,95% CI1.128~2.016)和DBPCv(OR 1.338,95% CI1.093 ~1.638)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2 h内血压变异性与END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短期暴露对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检索文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关大气颗粒物与卒中发病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42篇文献.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脂膜炎,常发生于双侧胫前,以红斑、痛性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青年女性好发。组织学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伴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一种迟发超敏反应,也有学者认为,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脂肪间隔的小静脉所致,引起嗜中性脂膜炎。病因复杂,与感染、系统性疾病、药物、激素水平、恶性肿瘤等因素相关。由于地区差异,病因可能有所不同。
凝血机制与慢性荨麻疹有关。内外凝血途径均参与其发病,同时被激活产生凝血酶。凝血酶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还可以间接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从而诱发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患者检测出的一些凝血标记物也间接证明凝血机制参与其发病。在慢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凝血机制与炎症反应机制、自身免疫机制和血管机制密切相关。对于抗组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荨麻疹患者,抗凝血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95%的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系良性病变,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不同性质的甲状腺结节所要选择的治疗措施并不一致。文中介绍了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放射性碘疗法、酒精硬化疗法和手术等在各种良性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提供近年来有关良性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目的 比较支架治疗与药物治疗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转归.方法 通过PubMed、Cochrane数据库、EMBASE、Google学术检索比较支架治疗与药物治疗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文
目的 观察中频联合益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地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中频刺激双肾俞及双脾俞再联合中药益肾汤;对照组给予中药益肾汤治疗,疗程为14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临床症状积分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尿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4
协同刺激分子是免疫系统B细胞和T细胞活化以及T、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调节因子。协同刺激分子特别是CD40/CD40L间的反应过度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抗CD40L治疗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新途径。
目的 观察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小儿预防接种满意度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需预防接种的小儿1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行各项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家长接种时配合满意度、接种后满意度和小儿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小儿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部位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后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皮肤中分布具有菌株差异性,其中痤疮患者主要是Ⅰ型,而健康志愿者主要是Ⅱ、Ⅲ型,痤疮丙酸杆菌的这种菌株差异性在其发病机制中有所体现。不同类型痤疮丙酸杆菌基因具有差异性。其中Ⅰ型缺乏完整的具有防御作用的CRISPR系统,具有某些致病基因特性,其致病能力较Ⅱ型强,Ⅰ、Ⅱ型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最终优势菌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