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多年前召开的古田会议第一次以党的决议的形式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永远不变的军魂,为建立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我党我军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毛泽东同志曾写过四首不同风格的词,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古田会议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
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率领下,冒着风雪撤离井冈山,以期出击赣南,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同时牵制敌人对井冈山的大举进犯。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加之“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红军的行军、宿营和侦察工作均十分困难。敌军4个旅轮番追击,紧咬不舍。此后半个月里,红四军在经粤北南雄向赣南信丰、寻乌转移途中,不断遭到敌军优势兵力的前后包抄和突然袭击。大庾、平顶坳、崇仙圩、圳下村四战皆负,就连毛泽东、朱德也曾数度陷于敌军包围之中,幸而脱险。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濒临绝境的红四军在大柏地“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情势危急之下,朱德亲自带队冲锋,就连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举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鏖战至次日下午,红四軍歼灭赣敌刘士毅旅2个团大部,“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大柏地战斗是一场悲壮而光荣的反击战,一举改变了红四军自井冈山出发以来近一个月令人沮丧的失败态势,开启了新征程。
1933年夏,已在宁都会议上被“左”倾冒险主义者解除军权、专任地方政府工作的毛泽东再次途经大柏地。看到那一面面布满弹孔的墙壁,回想起当年绝地反击的激烈战斗场景时,他不禁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菩萨蛮·大柏地》,以无比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吟出“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千古绝句。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
1929年初,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桂系势力迅速发展,蒋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激化,一场新军阀混战不可避免。正在忙于“追剿”红四军的湘、赣两省国民党军接到命令,开始陆续收兵,掉头转向蒋桂战争的战场,从而为红四军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3月,红四军由赣南进入闽西,取得长岭寨大捷,消灭郭凤鸣旅,攻占长汀城,革命烈焰很快就燃遍闽西大地。毛泽东也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月20日,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长汀辛耕别墅召开。会议确定了“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的战略目标。这已经不同于井冈山时期仅局限于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考虑,也远远超越了红四军本身的意义,而是站到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转折点上。它的实施,为日后中央苏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也孕育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思想路线的萌芽。
随后,红四军回师赣南,抓住蒋桂军阀混战、江西反动势力薄弱的有利时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红色政权,巩固并扩大赣南革命根据地。至5月中旬,赣南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建立了于都、兴国、宁都三县革命政权,各区乡村也都掀起了红色风暴。
此时,蒋桂战争已接近尾声,而粤桂军阀又大打出手。红四军乘闽西地区国民党军兵力极度空虚之机,二次入闽,“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对付敌人”,忽东忽西,灵活作战,三占龙岩城,连克永定、白砂、新泉,消灭陈国辉旅,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开展分田运动,土地革命的烈火在闽西大地上熊熊燃烧起来。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兴奋地写下这首《清平乐·蒋桂战争》,描绘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正在掀起的“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热潮。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
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率领下,冒着风雪撤离井冈山,以期出击赣南,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同时牵制敌人对井冈山的大举进犯。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加之“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红军的行军、宿营和侦察工作均十分困难。敌军4个旅轮番追击,紧咬不舍。此后半个月里,红四军在经粤北南雄向赣南信丰、寻乌转移途中,不断遭到敌军优势兵力的前后包抄和突然袭击。大庾、平顶坳、崇仙圩、圳下村四战皆负,就连毛泽东、朱德也曾数度陷于敌军包围之中,幸而脱险。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濒临绝境的红四军在大柏地“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情势危急之下,朱德亲自带队冲锋,就连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举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鏖战至次日下午,红四軍歼灭赣敌刘士毅旅2个团大部,“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大柏地战斗是一场悲壮而光荣的反击战,一举改变了红四军自井冈山出发以来近一个月令人沮丧的失败态势,开启了新征程。
1933年夏,已在宁都会议上被“左”倾冒险主义者解除军权、专任地方政府工作的毛泽东再次途经大柏地。看到那一面面布满弹孔的墙壁,回想起当年绝地反击的激烈战斗场景时,他不禁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菩萨蛮·大柏地》,以无比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吟出“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千古绝句。
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
1929年初,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桂系势力迅速发展,蒋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激化,一场新军阀混战不可避免。正在忙于“追剿”红四军的湘、赣两省国民党军接到命令,开始陆续收兵,掉头转向蒋桂战争的战场,从而为红四军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3月,红四军由赣南进入闽西,取得长岭寨大捷,消灭郭凤鸣旅,攻占长汀城,革命烈焰很快就燃遍闽西大地。毛泽东也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月20日,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长汀辛耕别墅召开。会议确定了“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的战略目标。这已经不同于井冈山时期仅局限于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考虑,也远远超越了红四军本身的意义,而是站到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转折点上。它的实施,为日后中央苏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也孕育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思想路线的萌芽。
随后,红四军回师赣南,抓住蒋桂军阀混战、江西反动势力薄弱的有利时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红色政权,巩固并扩大赣南革命根据地。至5月中旬,赣南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建立了于都、兴国、宁都三县革命政权,各区乡村也都掀起了红色风暴。
此时,蒋桂战争已接近尾声,而粤桂军阀又大打出手。红四军乘闽西地区国民党军兵力极度空虚之机,二次入闽,“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对付敌人”,忽东忽西,灵活作战,三占龙岩城,连克永定、白砂、新泉,消灭陈国辉旅,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开展分田运动,土地革命的烈火在闽西大地上熊熊燃烧起来。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兴奋地写下这首《清平乐·蒋桂战争》,描绘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正在掀起的“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热潮。
三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