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奏响诵读的乐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j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世界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天空,我甘愿引领学生去做一次诗的旅行,做一个美的聆听者,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全身心投入的朗读引领学生在美文的花园中徜徉,让语文课堂洋溢起一首首悦耳动听的乐曲。
  一.诵读中获得审美愉悦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语文教材有许多饱蘸情感的散文、诗歌,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能让学生领略那神态万千的桂林山水、妩媚多姿的西湖风光、嶙峋怪诞的黄山奇石;感受夜的宁静、花的清香、叶的飘零;体悟黛玉的多愁善感、杜甫的关注民生、王维的纵情山水;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沉醉于文学的氛围中,沉浸在审美的愉悦里。
  我重视诵读,每讲一篇新课文,我都会和学生打开书本,放开声音,读!这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和欣赏音乐的感觉相通。语气、语调、节奏、自然恰切的句间停顿,像音乐般美妙动听,悦耳迷人。
  二.诵读中品味语言美。
  汉语特别富于音乐美和声韵美。古诗文的语言非常讲究声音的高低、长短、疾徐、抑扬、顿挫及变化,具有一定的音乐性。朗诵时从音节和声调中就能得到快感,领略到作品语言音节的美妙。《醉翁亭记》叠用二十一个“也”字,以声传情,一唱三叹,音节匀称,声调和谐,迂徐舒缓,余味无穷,正是古汉语音乐美的精彩例证。
  古代散文的句式美表现在整齐美和参差美。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运用四六式进行铺排,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词采华丽,有一种整齐和谐的独特美感。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王羲之的传世极品《兰亭集序》均采用了既整齐又错落的句式,间以自然而又和谐的押韵,读起来如闻天籁。学生于朗读中自可体验句式错落的美感,欣赏语言文学的魅力。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贵曲忌直”。中国古代的许多优秀散文,尤以结构的跌宕曲折、纵横交错,形成文章的气势美。像《孟子》中的《齐桓公晋文之事》,或文句环环相扣,前后相承;或连用排比句或相同的语气词,锋芒毕露,气势逼人,真是“若决堤江河,沛然莫能之御”。而贾谊的《过秦论》更是大量使用对偶、排比,形成一种自然流畅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又用辞赋手法极尽渲染夸张,读起来浩浩如江河,沛然而下。面对这样的美文,自然要让学生“入乎其内,如入无人之境”的诵读,摇头晃脑地尽情朗读,读出文章的音韵气势,读出抑扬顿挫,读出原汁原味来。
  三.诵读中领略情感美。
  语文是一个“情种”,它如磁石般吸引鉴赏者沉浸其中。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何等重要。离了情感的语文是干瘪的文字躯壳,而注入情感少不了朗读。富有激情的朗读使学生听着生情,听后动情,学习有激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烘托渲染,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将学生带进文章那特有的情境之中,充分感受作者的悲喜哀怒。用朗读营造充满情感魅力的语文课堂,催开学生思维的花朵。
  所以,我鼓励学生读,引领学生读。朗读让我们读出了文字美,更读出了情感美。我们读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柔情似水”的缠绵,“满地黄花堆积”的凄凉,“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读出了《我的空中楼阁》的缥缈,《荷塘月色》的清新,《故都的秋》的忧郁;更读出了鲁迅的犀利,余秋雨的厚重,琦君的温馨,富兰克林的乐观……同学们沉浸在文本的情感世界里,读得如痴如醉,泪落涟涟,读得义愤填膺,豪气冲天。
  课课读,篇篇读,同学们爱上了朗读,迷上了朗读。朗读让他们思绪飞扬,真情涌动。看到他们争相朗读的踊跃身姿,看到他们朗读时投入的表情,听到他们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朗读语调,我欣慰地感到:我的语文教学有了收获,阳光一片灿烂。
  课堂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学生便有了情感的激发,美的享受,这样的课堂怎么还可能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学生怎么还可能恹恹欲睡呢?让朗读伴随整个语文教学,让课堂奏响悦耳的乐曲,那么,当你自信地面朝大海时,你会惊喜地发现那里已是春暖花开!
  
  丁素娇,教师,现居河北赞皇。
其他文献
黑河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市重点完全中学,省级体育、艺术基点校。在“创品牌学校、办特色教育”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教学工作艺术化,艺术工作常规化”的口号,使每一位学
期刊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鉴于此种教育理念,笔者以为我们应该打破语文教学目前的封闭状态,主动并目的明确地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关系,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增强语文课堂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使语文课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rn用心地判断rn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真实地表现自己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面试宝典,或许会有帮助,但面试是一天的事儿,工作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正
期刊
人文性的含义就是社会价值的核心对于人的个性关怀的倾向。中学语文课堂的核心目标就是关注课堂教育活动实施的对象(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审美情趣的综合提高。这二者之间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对于事物主体地位的认同标准是完全一致的。中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和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是中学语文教学当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谈人文性,人文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钢琴练习对于学习钢琴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从一开始接触这门乐器就开始了漫长了练习之旅,除了名师这一影响学习进度和程度的关键因素外,另拉开进度差距的原因就在于练习方法
近年来,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高,听、说、读、写能力降低。不少中学生写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书写混乱、错别字较多、病句频出、内容空洞。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率低下。如何走出困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开展“以人
冷静反思,自己是否存在问题rn诚实地、冷静地问问自己:我为什么对这个人如此反感?我们要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诚实的自省,有助于我们正面解决自己的心结.不喜欢这个人,是
期刊
认识到“做我所爱”是理想状态,而非常态rn为什么说“做我所爱”是理想状态,而非常态?rn一方面,很多时候你并没有选择.特别是在职业发展初期,我们的选择余地是很小的.因为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