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思辨式阅读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rius1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辨,一直以来是中国人比较推崇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思辨一词的含义,可见《礼记·中庸》,书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说法,人们常说的“慎思明辨”即由此而来。思辨就是慎思明辨。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思辨式阅读,这可能与2017年语文教改提出的学习任务有关。但是思辨并非新概念,它是教育改革过程中,越发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时,必然看重的概念。
  目前看来,思辨能力考核在近三年高考中已有体现。
  思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拥有的能力,它需要培养和引导,进而成为习惯。思辨能力也不是神秘和高不可攀的能力,在阅读和聊书过程中,可以轻松掌握。

思辨式阅读的“三高”特点


  第一,高年龄段。这是对儿童阅读而言。儿童的阅读,从出生之后有父母陪伴的亲子共读,逐渐过渡到小学一二年级的独立阅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会遇到阅读的瓶颈。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对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深度都有更高要求,而家长经常忽略这个阶段的阅读陪伴和带领。
  思辨式阅读和讨论,非常适合小学3-6年级。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已经拥有了对周围和自我内心的观察与梳理的能力,也拥有了恰当表达的语言能力,思辨式阅读和讨论,对他们的理性、逻辑、交流等方面,能起到良好引导作用,也正好满足这个年龄段他们的阅读与表达需求。
  第二,高级。这是与文本阅读和批判式阅读比较而言。
  如果说文本阅读是要“读进”——通过阅读了解作者要传递的信息,进而能设身处地体会书中人物的心理、话语和行为,被书中情节触动微笑或流泪……那么,思辨式阅读更进了一步,是要“读出”——能够结合书中描写,加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得出一个对自己心理、话语和行为的指导性结论,让书中的内容服务于自己。慢慢地,读过的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随着读过的书的增加,孩子内心更加丰富,外在表现也更加高素质。
  至于思辨式阅读与批判式阅读,关键的区别在于对不同观点的态度。思辨式阅读是接纳别人的不同,哪怕是相左的观点,从“人”的角度首先予以尊重。这样的阅读结果是更加平和,在跟人讨论时,也可以将“对观点的不同看法”和“对人的否定”分开。它是更高级的交流方式。
  第三,高回报。包括短期和长期回报。
  先说长期回报,拥有思辨能力的人,有独立思考能力,又存有对他人的真切尊重。在生活中,能够迅速获得信息,进行分析,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积累,得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这样的人,不人云亦云,不焦虑,情绪稳定,态度亲切,很容易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短期回报则是与学生学习有关。思辨能力提高伴随着逻辑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很快会改善学生的学科成绩,不仅是语文和作文,理科成绩也会得到改善,因为它改变的是思维方式。通过在多所学校进行思辨式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

思辨式阅读选书三原则


  有一些书更适合思辨式阅读。
  选书的原则包括:经典、开放、多元。
  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图书,非常适合思辨式阅读,不仅如此,每一本经典图书,都有多种不同讨论主题可以选择。比如米切尔·恩德的《毛毛》一书,可以以时间、友谊、坚持、勇敢等分别作为讨论主题,进行多次讨论。不同的书,也可以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开放是指书的内容允许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多元是指书中展现的人或事足够丰富,能给读者更多观察样本。

思辨式阅读与讨论的设问三步


  第一层问题,从文本出发。可称为“看文字”。这个过程是后面讨论的开始,先讨论
  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能帮助初学者找到自信,同时也是思辨的第一步,看作者和书中角色的表现和表达是什么样的,也能理解他们这样做的逻辑。比如《城南旧事》中“我们看海去”一文,如果以“好人和坏人”为讨论主题。第一层问题可以讨论:你认为书中小英子遇到的这个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什么?
  第二层问题,延伸视野。可称为“向内向外看”。这个过程结合讨论者的切身经历或观察,梳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回顾当时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比照現在的想法,对讨论主题进行综合理解。因为与个性化的经历有关,所以,孩子能表达丰富的感性的观点,这是真实和可贵的。以前面讨论的书和主题为例,第二层问题可以这样问:你的身边有你觉得既是好人又是坏人的人吗?想一想,你的判断受什么影响?
  第三层问题,归纳规律。可称为“向上看”。这个过程请孩子尝试总结出规律性的观点。还以前面讨论的书和主题为例,第三层问题可以这样问:你认为,“好”和“坏”有标准吗?你觉得这个标准是谁来定的?或者:你认为,我们有权利说这个人是好人或坏人吗?你认为,我们有权利来评论一件事情的好和坏吗?
  在讨论之后,孩子多数会自己去应用讨论的结果,他们会试着练习就一个人做的具体事来表达观点,而不是对这个人下结论。
  进行思辨式阅读与讨论之初,不用有很大压力,不用觉得必须达成某个目标才行。作为家长和老师,放低期待,带着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态度,在良好的关系中讨论,自然有收获。
其他文献
每天傍晚,妈妈凯特都会问劳拉同一个问题:“今天在学校怎么样?”而劳拉通常都会回答:“没什么啦!”她的意思是没什么值得一说的事。当然,學校总会留些作业,让许多原本有趣的事变得索然无味。  星期四放学后,劳拉哪儿也没去,径直去保姆家里接杰科。她一个人走在街道上,心里惴惴不安,仿佛随时可能有一辆汽车从司机的掌控下挣脱,冲上人行道,将可怜的行人碾得粉碎。  劳拉喜欢关注那些名字的含义与本人大相径庭的例子,
期刊
思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新教材。新教材对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强调“整本书读写教学”和“儿童阅读指导”的专业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思辨式阅读专栏”即由此诞生。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因此,每一期“思辨式阅读专栏”,我们都会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三本
期刊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里,对“宽容”的解释是: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所有的优秀品格中,我们最渴望别人——而不是自己——拥有的,恐怕就是宽容。其他的品格,我们更希望自己能多多拥有,对吗?  一个宽容的人,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有更高的眼界。要让自己拥有宽容,不妨从“宽
期刊
操场上,一堆一堆的“红领巾”挤在一起,只露出中间一条红色的橡胶跑道。一个穿着运动鞋,裹着一层厚棉衣的小矮子正独自做着热身运动。  “马上到你上场了,加油啊!”另一个裹着棉衣的小孩跑过来担心地说。“谢谢,我会的。”小矮子真诚而又惴惴不安地说道。但他的话被操场上热烈的喊叫声淹没得无影无踪……他知道自己没有多大赢的希望。“1200米的比赛马上开始,请运动员就位!”广播台的大喇叭充满了威慑力,小矮子不禁哆
期刊
我们来讨论文章的构成要素,我把它概括为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  这就像中国哲学讲五行,金木水火土;人体有五脏,心肝脾肾肺;平常做饭的调料有五味,酸甜苦辣咸。文章五诀可以说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写作的基本技巧。  第一个:形,是指我们要诉诸形象,让人感到如临其境。第二个:事,是要让人感到如经其事,能够跟着作者去跟踪事情的全过程。第三个:情,是指作者写文章要发自内心,让读者与你有强烈的共鸣。第
期刊
早晨,一缕缕金色的阳光从东方透过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曦中迎风飘扬,琅琅的读书声不时飘荡在校园上空。  今天,班主任梁老师给我们讲了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抗日故事。  邓玉芬的故事非常感人,她的家就座落在猪头岭。邓玉芬曾听过八路军讲抗日道理,懂得了只有大家都团结起来,祖国才能不受歁凌。于是,她把已成年的五个儿子送进了革命队伍。在抗日战争中,邓玉芬陆续失去了六位亲人,但她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她要亲眼看
期刊
春天的迎春花娇小可爱,秋天的菊花傲霜挺立,冬天的水仙花清新脱俗。和它们相比,夏天的向日葵可真算得上是朝气蓬勃。一到夏天,欣欣向荣的向日葵舒展着嫩黄的花瓣,永不低头地追寻着灿烂的阳光。  站在葵花田边,远远望去,一朵朵金光闪闪的向日葵如一位位披着金发的少女,正向着神圣的太阳祷告。走近一看,向日葵有的還未绽放,嫩绿的花骨朵儿鼓鼓的,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刺猬;有的只开了两三片花瓣,就像戴着鲜黄草帽的采茶姑娘
期刊
简·奥斯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这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但你可能想不到,简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她并不富有,甚至在她那个时代也并不太出名。  实际上,如果你在简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遇到她,你可能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她。  她有时候有点儿笨拙,还有一点儿害羞,尤其是有人来家里做客的时候。  但是,即便在这种时候,聪明的简也总是留心观察,用心倾听。  当人们做了傻事,或者说了傻话时,她都会暗自发笑。  就
期刊
我还记得当时那个令人兴奋的场面:讲台下是一个个全新的面孔,像一张张白纸,等待我去塑造他们的未来。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只是回忆。  这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年轻,说真的,不比那些孩子大到哪儿去。我想说,做一名教师远远没有教课那么简单。那可以说是一种召唤,一项任务,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可惜我那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当时一心想获得年度优秀教师的称号,当然,最后我也如愿以償了。
期刊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安妮特·伯尼尔与父亲、年迈的祖母以及年幼的弟弟达尼一同生活在瑞士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她的母亲在达尼出生时就去世了,由于没有钱请保姆,八岁的安妮特承担起了照料弟弟的责任。五年过去了,弟弟日渐长大,聪明懂事的安妮特在学校也常受到表扬。  在山另一边的小木屋里,安妮特的同学吕西安·莫雷尔和他的姐姐以及母亲生活在一起。因为学习不好又不爱劳作,没有人喜欢吕西安。有一天他乘雪橇上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