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uitt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福面有异相。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不会忘记他的形象。
  王福的头滚圆滚圆的,像极了春秋时期的酒樽,眼睛、鼻子、嘴巴也是大孔的,刚好成了酒樽出酒的几个孔,咧开嘴一笑,就是出酒的前兆了。
  王福的“酒神”名号,是在一次喜酒宴上一战成名的。
  按照浙西结婚的风俗,新娘的弟弟或者哥哥,在那一天被称为舅佬,地位尊贵,在婚宴的位置,是仅次于长辈而处于中心的,来宾都要来敬一杯酒,增添喜庆,也称之为“灌舅佬”。舅佬倒了,大家会很高兴,认为圆满了。因此,舅佬也可以请一桌能喝酒的朋友来助阵,如果舅佬被灌倒了,朋友们会被认为丢面子,这是一场很有趣的博弈。
  王福那天从另外一场酒桌上赶来的时候,舅佬阿山的阵营已经快崩溃了,9个朋友倒下了7个,另外两个不知去向,而等待向舅佬敬酒的嘉宾还排成一队,舅佬就像中国象棋的老将一样,面临着被将军了。
  王福气势山河,一声吆喝,换大杯,上白酒,连喝趴下8个人,余下的人作鸟兽散。整个大厅都轰动了,王福依然满脸微笑,气定神闲,舅佬稳如泰山。
  王福的父亲是建筑工人,父亲下班回来,他乐颠颠地跑上去递上酒壶,父亲一仰脖子喝一大口,看到王福眼巴巴的馋样子,父亲哈哈一笑,递给他,拍一下他的小脑袋,鬼东西,只许抿上一小口。王福咧开嘴,小小地吮一口,屁颠颠的。里面是白酒。这是他童年最大的快乐之一,也是他的酒种子。
  王福在浙西有了名气,红酒喜宴有人请,白酒丧宴有人请,酒坊开张有人请,他往那一坐,就有股气场辐射开来,空气中也仿佛会飘荡出酒香,一下子就勾起大家喝酒的欲望。
  出来喝酒,王福有两样东西是必带的,一个碧绿色的玉质酒杯,一条雪白的毛巾。毛巾是用来擦汗的,酒至半酣,王福脸上的汗珠,就会像雨滴一樣滚动出来,大家说,那是酒化成水了,所以千杯不醉。而这个酒杯,是他父亲一辈子的宝贝。酒倒进这个杯里,据说再烈的酒,也会化为柔和,平添醇香。
  年前,一个客人来衢州省亲,听说了酒神的大名,非要和他一决高下。
  中午时分,在和友坊,一边各带朋友三人见证,古色的八仙桌,摆上花生米、兰花豆、鸡爪等小菜,两坛八年陈酿52度的荞麦烧酒──这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好酒,农家柴火升温,纯粮土法酿造,酒窖存放8年,清澈透影,米香加上酒香,泥坛盖子一掀,酒香四溢。因为有了年份,酒略微有一点黄,挂杯厚滑,行家一看便知,好酒。
  说好了一两一口,王福带了自家的玉杯,客人是一只水晶杯,一温一透,一柔一亮,你来我往,门前整坛的酒都下了一半了。王福的脸色是越喝越亮,汗水不断涌出来,毛巾也湿了大半,谈笑风生,客人的脸色越喝越白,略微有点迷离,频率也慢了下来。
  忽然,王福起身,一躬身抱拳说,我输了。转身离开,他的朋友们面面相觑。
  第二天,王福接到了请帖,是客人送来的,在衢州最好的酒楼。
  客人请王福坐了主座,然后向大家说,昨天斗酒,是我输了。大家哗然。客人说,昨天,我从座位上滑下去两次,酒水洒了一次,可是王哥纹丝不动。昨天他是让着我的,今天,我就是想向王哥讨个道理。
  王福谦让了几回,说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酒量很好,就是好胜,我们常常在一起喝酒。有一次,他一定要和我斗酒,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没想到,第二天,他竟然走了。喝酒把好朋友喝没了,我真是后悔啊,揪心啊。王福说着说着,竟然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先是呜咽,后是嚎哭,最后慢慢变成低沉的哭泣了,满桌人为之动容。
  过了好一阵子,王福用毛巾擦去脸上的泪水,仰起脸,一咧嘴,又是满脸笑容,不好意思,影响大家了。酒是好东西啊,酒是用来交朋友的,你是客人,我以酒会友,输赢不重要。
  客人感动,起身,向酒神鞠一躬,王哥,你这个朋友我交了,你失去了一个朋友,但是从此有我这个朋友了。
  选自《天池》
其他文献
袁世凯最为落魄的时候,曾得一妓女沈氏相助。  沈氏略有才学,个人故事曲折,不知何故沦落红尘。她深知袁世凯非池中之物,用情颇专。待到袁世凯要去朝鲜时,此女再三缠绵,不予放行,并索求袁世凯一句话。  袁答:你等我。  一晃多年过去,袁世凯被李鸿章从朝鲜调回,进京第一件事便是寻觅沈氏。得到的答案是,袁世凯离开妓院的当天,此女便将自己赎出,在京郊购一农家小院,静等袁世凯回来。  袁世凱找到沈氏的院子,看到
期刊
读史发现,身为九五至尊的清朝皇帝在吃饭时,规矩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而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即便再想吃也不行。为什么清代皇室会定下这样的家法?原来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家人。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有人下毒,更主要的是怕让太监或者大臣们知道,因为有人会因此邀宠
期刊
公元前205年,因司马卯背楚降汉,楚王项羽迁怒于都尉陈平,流露出杀戮之意。陈平每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决定弃项羽而投刘邦。  这天下午,趁着军营开晚饭的时机,陈平背上包裹偷偷溜出軍营,一路策马扬鞭逃到黄河边上。陈平想,过了黄河,就是刘邦的地盘,我也就安全了。看岸边停着一艘小船,陈平也没细问,急匆匆登上小船,招呼船夫赶快开船。等船驶到了河中心,他忽然感到船慢下来,抬头一看,只见船夫漫不经心地摇着
期刊
凶狠刁泼的“猫”  一天夜里,狄公手下乔泰、马荣二人前来报告,说豪侠尚义、武功高强的蓝大魁被人毒死在甘泉池浴堂里。狄公带人赶到甘泉池,发现蓝大魁尸体旁的石桌上有几块七巧板,茶盅打碎在地,茶盅底里有一些褐色的茶末。这时,狄公手下干将陶甘过来说:“必是有人进了这单间投的毒,因浴堂花厅中那大茶缸里的水并无毒,否则所有人都得中毒了。”狄公听罢点了点头,又对陶甘说:“你看这七巧板,桌上只有6块,一块在蓝大魁
期刊
清朝末年,金堂县白庙村村民吴大明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去镇上找瑞生堂的大夫看了,大夫说可以治,但治这种病需要用人参、鹿茸之类的名贵药材,第一笔医药费就要二十两银子。吴大明家里有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地,一年收的庄稼,除去家里的口粮,再除去苛捐杂税,每年只能换来一二两银子。这些年,他们一家省吃俭用,也只积攒了不到十两银子,故而大夫一说价格,吴大明一家都犯了难。  吴大明不想治了,家里人不肯,纷纷出去借钱,
期刊
清朝末年,大洪山一带突降一场千年难遇的暴雨,一直下了五天五夜才停息。山顶的伏虎观墙倒观毁,一片凄凉。  清修道长带领徒众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清理完断砖残瓦,看着残破不堪的道观,他叹气说:“要想修复道观,得一大笔银子,看来,只有卖祖传秘笈了。”  清修道长所说的秘笈,就是闻名天下的“伏虎十八掌”的修炼口诀及图解,是伏虎观的祖师爷掌灯道长独创的武功秘笈。想当年,掌灯道长凭着“伏虎十八掌”打遍天下无敌手
期刊
柳德米拉是苏联著名的女狙击手。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正在基辅国立大学主修历史的柳德米拉报名参加了红军。长官安排她做战地护士,她说服长官而去了前线。由于她曾在射击俱乐部工作过,有射击经验,故被选为狙击手。  第一次执行任务,柳德米拉成功射杀了两名德军。之后,她一发不可收,短短的两个多月射杀了187名德军。很多红军战士非常仰慕柳德米拉,想看看她手中的狙击枪是个怎样的“神枪”。于是柳德米拉向他们展示了
期刊
甄县令花了大力气才谋得一个富裕县的肥缺,刚一上任,就急不可耐地想捞银子。他找来钟师爷,让他发布通告,每人征收五钱银子,修补河堤。  钟师爷提醒说:“大人,这河堤前年才修过,是朝廷下拨的专项资金。如今河堤完好,不需修补。”  甄县令不耐烦地说:“本县才到河堤看过,倘若遇上特大洪水,河堤根本不堪一击,本县既为一方父母官,就应该保一方百姓平安。至于往上司通报申奏,本县自有主意。”  师爷退下后,甄知县私
期刊
苏州潘家拥有两只鼎:大盂鼎与大克鼎。1923年,18岁的潘达于嫁入潘家,成为潘祖年的孙媳。丈夫、祖父相继去世后,她挑起了掌管门户、守护家藏的重担。潘祖年临死前对她说:“这两只鼎是国宝,你一定要守护好,千万不可示人。”  抗战期间,日军进犯苏州,苏州人纷纷逃离家园。逃出城的潘达于想到家中两只鼎还没有稳妥地藏好,又匆忙返回家中。此时日军飞机炸毁了苏州电厂,在黑暗中,她借助从屋顶射进来的月光,在屋里挖了
期刊
这天早朝,卯时已过,可是大殿上只有零星的几个大臣。宋仁宗怒了:“大胆,朕今天就要看看这些逆臣究竟什么时候来上朝。”大约过了一个时辰,那些迟到的大臣才陆续来到大殿。  有的大臣满脸黑灰,离老远就能闻到一股焦味;有的大臣全身湿淋淋的,冻得瑟瑟发抖;有的大臣赤着脚,身上只披着一个布单……  宋仁宗原本一腔怒火,可是看到大臣们狼狈的样子,却忍不住笑了:“诸位爱卿,你们何以落得如此狼狈不堪的地步?”礼部侍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