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精神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j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应打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有所创新,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使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本文通过对现代美术中所融汇的美术精神进行阐述,并将这种美术精神在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的传统美学精神中中展现出来,旨在更好的促进现代美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美学精神;芙蓉出水;错彩镂金;美术教学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对美学精神的追求是其核心的价值所在,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采用阶梯式的方式循序渐进的使学生领悟到艺术中的美感,增强学生美术方面的功底,提升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并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美学史上有两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这两种美学表现形式展现出我国美学中典型的艺术特色,追求一种最为完美的美感体验,二者刚柔并济、相辅相成,极大的推动我国美学史的发展。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融入出水芙蓉与错彩镂金这两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促进我国美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现代美术教学的内涵
  我国教育模式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完成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是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部分。在美术课堂教学当中,也逐渐形成一种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挤压与灌输的条件,这种压迫感使学生更加急于接受教师灌入的知识,也使美术教育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对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缺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照猫画虎”,将教师的思维和作品在头脑中进行“临摹”,这种“赝品”的所具有的价值大打折扣,并使学生成为教师的模仿者,自身的创造能力无法全面的展现出来,也使现代美术人才的培养难上加难。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加深,美术教学亟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潮流与趋势的推动下,富有时代意义的创新美学理念逐渐形成和完善,学生的创造力也在这种潮流和趋势下被激发出来,对事物美感的审鉴能力得到大幅增强,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美学素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到释放,增强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使对美学的理解更为深入,并将所学内容融入到思想中形成更加完美的作品,同时也对学生培养更加健全的人格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美术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更加顺畅,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传统授课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在学习中不断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提升,教师的“独裁”局面得到极大改善,学生在这种平等的环境中将自身能力充分的展现出来,教师也由传统模式中比较孤立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自觉挖掘知识并提升美学审鉴能力的“促进者”。
  其次,现代美术教学理念中,教材的地位被之间弱化,已经成为联接美术知识与激发的一个载体。对于教材而言,教师完成教学内容需要以教材为纲,但已并不完全按照教材的规制与条框来进行,更将教材看作是一种参考,将美术知识和理念融入其中,向学生传授的更是一种美术的理念,而不是受制于教材的条条框框。现代美术教学理念的丰富内涵不可能仅仅从教材中能够获得,教师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将教材的内容上升到新的层次,将渊博的知识与深厚的文化素养相结合,传授给学生一种感知美学的理念,将学生的潜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自身成为更加生动鲜活的教材,用人格的魅力来征服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同与首肯。
  其三,现代美学教育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完成美术方面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学”,弱化教师的“教”,将教学的主体回归本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挖掘更深层次的美学内涵,调动学生深入探索美学世界的好奇心,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模式加强学生自我发掘、自我创造、自我提升的能力。对此,教师要对美术教学具有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做到有的放矢、拿捏自如,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射线型”模式,向错综复杂的“网格型”模式转变。教师要凭借深厚的美学素养,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格局,使学生树立符合美学潮流发展的新型美学观念,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新的美学体验,并以此作为向更深层次美学发起冲击的跳板,在对美学的认知过程中实现自身人格素养的提升,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美学人才。
  二、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的美学理念
  “错彩”和“镂金”作为两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上,是镌刻镀彩青铜器的两种工艺。“错彩”指的是运用泥金在青铜器上采用特殊工艺进行涂抹而形成的一种装饰工艺;“镂金”则是一种镶嵌青铜器的装饰方法。“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都能够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古人在青铜器上进行雕琢的工艺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流缓而刚劲的美,这种巧夺天工的美能够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此外,这两种美是在同一领域中实现的,“错采镂金”和“芙蓉出水”二者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是对“美”最彻底的诠释,所具有的美学效果也具有更高的层次。
  “错彩楼金”和“芙蓉出水”这两种美感形态所具有的美学内涵不尽相同。首先,从内容上来进行分析,“错彩镂金”所强调的是客体情态的传达,在“形”上极尽美感;而“芙蓉出水”更着重强调主体意趣的抒发,能够表现出作品中“神”的张力,这种“传神”的精髓也是我国道家思想所追求的境界。众所周知,道家思想本身就讲究“无为而为”这种浑然天成的美。举例来讲,如果院体画是错彩镂金,那么文人画就是芙蓉出水,二者尽管都极具艺术表现力,但在美学价值上有所不同;其次,从形式上来进行分析,“错彩镂金”是通过外部的表现力来渲染器艺术特质,可将其视为一种“外部语言”,而芙蓉出水则更加追求内在,是一种“内部语言”;第三,从艺术效果上来进行分析,“错彩镂金”展现是一种凝重、浑厚的世情之美;“芙蓉出水”则展现的是一种自然、清澈的静雅之美。   三、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艺术作品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这也是艺术作品具有生命力的根基,作品是作者宣泄情感的一个载体。对于作品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将作品的身后内涵解读出来,因而在美学鉴赏中要细品其中的悄感因素,完成与作者的“神交”,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美”。
  首先,要透过“外部语言”领略画中所表达的“内部语言”。美术作品的价值体现主要就是通过鉴赏获得与作者心灵的沟通,这种高层次的思想交流只有从美术作品中才能够展现出来,美术作品的价值是需要细细的研磨和回味逐渐释放出来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逐渐发掘其中的内涵,将其升华并转化成美轮美奂的精神感受,这才是对美最高境界的融入。例如学习和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在感受大师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作者那种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的个性与理想,作者正是把这种精神融入到艺术美中才使得作品更有神韵。
  其次,要善于捕捉生活之美。若要是学生真正的融入对美的发现中,就要使学生对美拥有兴趣,在实践中用积极的心态去找寻美、发现美,对学生提升美学鉴赏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欣赏齐白石老先生的《虾》,齐白石的虾真是源自于对生活的理解,齐白石的虾腹部伸、曲、弯、弹极具力量美。虾的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表现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强。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突出很长,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他的作品是对虾的高度提炼,即实又美,他追求的不仅仅是形似,更是神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更要学会这种善于观察生活,追求事物内在美的精神。
  第三,开展丰富的美术鉴赏活动。美术教学与美学鉴赏密不可分,因而有必要适时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展开,专题的主题就是以“美术”为基础和前提,通过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项主题展览,对作品所蕴含的更深层次内容进行赏析,然后对所观、所学、所思、所悟串成链条,对作品上升到一个全新的认识阶段。比如欣赏俄国巡回画派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纤夫》时,可以先了解这幅画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故事等相关内容,在进行美术欣赏是教师还可以用激昂的语调朗诵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词:“到伏尔加河边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纤夫们在痛苦的行进。”看着画面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低回婉转的乐曲声及悲壮的朗诵声中,画家艺术造型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精神在音乐家的优美旋律和诗人的震撼呐喊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2.美术作品创作重“形”更要注重“意”
  “错彩镂金”的美是一种表象的美,这种美是一种厚重的、沉淀的美,注重的外表,尽管在工艺上精雕细琢,不过也只能将其表现在外形上,过于机械和单调;而“芙蓉出水”之美更像是一种意境,重在一种至静、高远的意境,表面可能朴实无华,内部却充满张力,能够展现出一种生命的色彩。所以,在临摹美术作品中,色彩、色调尽管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掘作品深层次索要表达的内容,实现心灵上的交流与碰撞。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法,用线条、平面、图形等勾勒出画作的意境,运用色彩的稠密与色调的变化将美极致的展现出来;对于平面,要掌握调色等基本技法,并根据美学原理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协调相互之间的内容,使内容更加丰富,使画作的意境真实流露。中国画自古以来都讲究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仅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更是一种心灵情感的表达。因此,不管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还是美术作品的创作,都要将这种意境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这种意境在西方绘画中也普遍存在。例如西方的风景油画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细腻的笔法,使画出的形象十分逼真生动,画面形成优美的意境,它是对自然的赞歌,在忠于自然和接近自然的思想下,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面组成,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莫奈对光和色的出色把握,表现出海上日出时光的颤动与色的和谐。学生在临摹这样的作品时,不仅要学习艺术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对光影的结合,更要学习那种作品中所表现的价值观、世界观、哲学观。
  3.充分挖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美学创造力
  对于美术教学而言,想象力与创造力至关重要,不仅要源于生活,而且要高于生活。想象力是冲破艺术裹布的利刃,活跃的思维能够促进想象力的迸发。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假设、提问等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可以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要求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要既不能脱离实际,又要有较高的思维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方面的拓展,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将二维、三维、空间构型等多种技法相结合,合理运用比拟、联想、象征、仿生等思维拓展方式,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将可能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标新立异、打破常规,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主要是由视觉来完成的,因此要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和理解,在头脑中有事物的“形”,进而探究事物的“神”,进而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来实现对事物形态以及神态的理解和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性拓展到意境,形成一种思维的碰撞与蜕变,充分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进而形成具有代表性与象征性的作品,实现形神合一,这才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蔡惠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术文化教育[J];艺术教育;2010(11).
  [2]刘晴;试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两种美感——“错采镂金”之美与“芙蓉出水”之美[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9).
  [3]单丹;美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2012(04).
  [4]刘蕴忠;刘克功;浅析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J];时代文学;2010(06).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对用亚铁嗪直接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铁进行了方法学的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亚铁嗪直接比色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相关性良好,经t检验,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
钢琴演奏中,如何让手指和琴键的配合更默契,如何让指尖的曲子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震撼,如何带给观众一场优美动听的听觉盛宴,这是很多钢琴演奏者都在苦思冥想的问题.
侗族民间乐器与侗族人民的音乐生活、风土习俗紧密相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礼器、男女爱情交往中的纽带、传统禁忌习俗中的圣器,体现了民族历史的传承性、民族文化的教育性、
公路隧道施工中地质条件常有不可预见性的变化,如遇到地质突变淋水、围岩不稳定、泥质夹层遇水软化或软弱破碎围岩等情况导致的掌子面拱顶塌方,如在施工中处理不当,会遗留工
设Fn表示Fibonacci数列,Fn=Fn-t+Fn-2,F1=F2=1,Ln表示Lucas数列,Ln=Ln-1+Ln-2,本文给出了F-L数列的卷积表达式n∑k=0FkLn-k和n∑k=0(-1)kFkLn-k
本文主要研究了宽带压缩真空下,激光场驱动的梯形三能级原子的稳态布居.我们从系统的哈密顿量出发,利用波恩一马尔科夫近似,推导出了主方程,进而得到原子的光学布洛赫方程.对这个方
为了实现基于应变测量的桥梁动挠度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函数的简支梁动挠度识别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安装应变传感器进行梁结构动应变测试,利用结构的应变一曲率一挠
摘 要:《高等数学》是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工科院校选取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教材的编写存在瑕疵,还有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降低难度上把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该文主要结合民办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及教学实践,探讨了高等数学课程的一些教学问题和教材瑕疵,并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材瑕疵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
文章从SPOC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着手,基于金陵科技学院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建筑设计”课的教学,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混合式
长天集团青岛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合资企业,是国内有影响的商业银行应用软件产品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