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山乡巨变》写作的历史语境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既有高昂的革命立场也有冷静的现实主义,同时包含浪漫主义因子,与十七年同期的作品有较为鲜明的区别。纵观作者周立波的人生经历,上海的亭子间生活、抗战前线的战争岁月以及鲁艺时期的自觉改造学习都为周立波积淀了丰厚和立体的经历,共同成为《山乡巨变》创作的历史语境。
  关键词:《山乡巨变》 历史语境 人生经历
  周立波从1956年开始《山乡巨变》的创作,在此之前,周立波曾在上海亭子间卖文为生,译介苏俄文学和世界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赴抗战前线。1939年,周立波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鲁艺)完成自觉的无产阶级改造,最终形成周立波对于现实主义与文学创作的理解与认知。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作者本人生活经验的融注,更离不开创作时作者身处的历史语境。历史语境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作者的生命视野,在产出文学作品时,作品也会以历史语境为基座反映一个时代的思潮。作家、作品、世界和读者以“多因一果”的结构凝结在每个历史阶段和文化语境当中。
  一、译介——接触苏俄文学
  周立波来到上海参加革命活动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起初的革命理想以及对真理的追寻在十年的亭子间生活中逐渐变为现实,使周立波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1]周立波曾说:“上海的弄堂房子采取的是一律的格局,幢幢房子都一样,从前门进去,越过小天井,是一间厅堂,厅堂的两边或一边是厢房;从后门进去,就直接到了灶披间;厅堂和厢房的楼上是前楼和后楼,或总称统楼;灶披间的楼上就是亭子问;如果有三楼,三楼的格式一如二楼。亭子间开间很小,租金不高,是革命者、小职工和穷文人惯于居住的地方。我在上海的十年,有两年左右在苏州和上海的监狱,其余年全部月便是在这亭子间度过的。”与其他左翼知识青年相同,他们把亭子间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卖文为生是他们共同的收入来源。周立波自学外语,翻译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这一经历成为《山乡巨变》最初的理论源泉。在亭子间,低廉的物价满足周立波的基本日常所需,与合租者一起打消孤独,成为一种苦中作乐的浪漫生活。
  可以发现,大革命所带来的广阔的时代背景使周立波的文学视野能够集中在广大的底层民众身上,聚焦在自己和社会人生的联系之上,进入他的文学意识,因而,对于上世纪30年代的苏联文学和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俄国文学有着天然的继承关系。
  二、报道——见证战争实况
  当七七事变爆发,周立波离开上海走向抗战前线,以战地记者的身份随军来到抗日前线。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传达出的革命理想自信,周立波以高昂的革命情怀创作诸多战时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战场三记》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其中的《战场三记》是周立波“从延安南下途中的几个场景和一些人物的札記,”[2]以一名军人战士的视角和参与作战的“斗争情怀”歌颂着革命事业。周立波曾说:“军队中,我不断了解了作为中国革命中的主要一环的武装斗争的剧烈和艰苦,也目击了我们的百炼成钢的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崇高的品质。在党的教育之下,他们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不畏任何凶恶的敌人,是视死如归的铁汉。”
  在小说中,大量充分而具体的细节构建出清溪乡的时代质感,成为小说中的典型环境,而且并非一味地树立党员干部的先进形象,还着力塑造出盛佑亭等“中间人物”,提升小说农业合作化的真实性和可感性,将“非虚构”的因子注射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题材小说中。因而《山乡巨变》以更贴近人性需求,承袭“活泼健朗”的农民形象,同时也灌注着五四时期批判国民性的启蒙思路,以辩证的阐释方法叙述人民群众这一推动历史前进的核心动力,让国家的联盟阶级真正当家做主,书写出新一轮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阶级动摇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三、学习——完成自觉改造
  1939年周立波来到延安,后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编译处长兼文学系教育员,在教学期间周立波得出“冷静的现实主义,主观的浪漫主义”这一著名论断。在鲁艺,周立波将教学与自学结合在一起,在学校开设名著选读课,将自己在亭子间时期所积累的文学养料传送给“革命的预备军”,同时将自身融入底层群众,以平视甚至是仰视民众的方式进行自我改造。在这期间,周立波享受着鲁艺的平等、自由与民主,为自身广阔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形成找到了沉淀的现实场域,正如周立波夫人林蓝所述:“在讲稿上细小难辨的密麻的字里行间,倾注着周立波同志为党培养文艺接班人的无尽的赤诚和心血!……解放后,在全国各条文化战线奋斗的延安鲁艺的老同志,每每回想起在延安鲁艺一同度过的可贵的青春岁月时,必然会谈到周立波同志的名著选读课,大家都会对立波同志怀有深切的尊敬之情。”[3]
  参考文献:
  [1]姚时珍,邹理.百年周立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80.
  [2]周立波.周立波选集:第五卷报告文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288.
  [3]林蓝.林蓝作品选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258.
  (作者简介:张超,男,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桥  我喜欢夕照下眼前的这座桥——在通往人工湖的“小溪”上,它偏安公园一隅,却总能牵动我太多情思。  这弯腰弓背的桥,像立起的转轮,被溪湖交界处的水面一分为二,这两个相同大小的半轮,实的质感明晰,虚的缥缈着绿意。而湖边的亭榭和草坪花树,既自生妙趣,又点缀景观,成为桥不可或缺的背景。  常于傍晚时,闲坐在临溪近桥的长椅上,静静欣赏“夕阳桥”四季不同的美景:湖岸垂柳依依,轻拂着碧水,荷花美艳,在田田亭
期刊
麻将摊  三角地,  不规则,  小方桌,  马扎,  人头,  一局,  一晌,  一块钱。  夏秋,  帐篷。  冬春,  塑料棚,  恒温吗?  行吧。  哗啦啦,  哗啦啦。  收入呢?  烧鸡,  小酒,  商机啦。  你需,  我供,  尽情,  咋啦?  哈哈哈,  哈哈哈,  犄角,  旮旯。  寒食节  黄河远帆尽,  东昌湖泊舟。  光岳楼擎酒,  夕阳甩尾牛。  舅父  分家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深受大众青睐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影响,产生了不同的流派。本文从当前常见的唢呐流派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其音乐表现力进行深入研讨,希望可以为后续有关唢呐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唢呐 流派 音乐表现力  唢呐以其独有的音色、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以及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流传。然而由于唢呐形成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期刊
路  路!  有笔直,  有蜿蜒;  有坎坷,  有平坦。  更多的是艰难!  天下本来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后繼前赴。  这就是路,  象征着开辟,探索与不屈。  路,  就在你面前,  就在你脚下。  不断延伸、拓展,  只要你有生命  就不会走完。  路,  有笔直,  有回转。  笔直的时候要勇敢向前,  回转之处是告诉你,  躲避危险,  保护好自己,  才会勇往直前。  
期刊
离别  那年寒冬  漫天的雪花  飞舞成青春的身姿  送你去远方  找寻旖旎的梦  雪花轻盈地落在身上  落在你乌黑的发梢  从指尖悄悄地  为你弹却  星星点点的离愁  离别 雪上加霜  说好的不哭泣  仰望天空 一对飞鸟曳过  心疼这对鸟  如何熬过漫长的寒冬  走吧 不要回头  我没有哭泣  我会等你 到  天长地久  愿做佛前那朵莲  善因种善果  源于灵台中  三千年沐浴着清幽梵唱  坦
期刊
没风的天气  分手这几天  闭着眼睛睡不着  她像个魔鬼  一下在心里跳  一下在脑里游  寝室的木门  突然“哐”的一声  没风的天气  她也会敲我的门  我真的没再想你  七小时十五分  一会儿和这个聊  一会儿和那个聊  中途还写了两首诗  我真的没再想你  南站下车  我还要转车去古镇  七个多小时的时间  我都忘了买票  感谢老天的眷顾  我把所有听到过的笑话  都讲给你听  一个两个三
期刊
草原上,飘荡一抹中国红  草原上 飘荡一抹中国红  那是每周一必然的盛情  这不是普通的盛宴  是心灵与心灵的激碰  瞩目 庄严 起敬  边关这抹红与太阳一同升  缓缓升起的召唤声  响彻西北天山为证  西来异境上空的飘动  遥望东方默默升腾  满载着草原儿女的情  阵阵乐声让红深红  那一句句亮剑发声  沁透了种种坚定  使命与初心默然不停  一个时刻庄严地定格成景  马背民族燃烧的梦  静静走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的巨轮飞速前进,很多人都在思索着:在时代剧变的洪流中,平凡人该何去何从?很多人因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迷失了自我。导演贾樟柯则用他的一部电影《山河故人》来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他用一部电影诠释了自己的看法,映射出自己对大时代的哲思。  其实最开始看《山河故人》这个标题,就会让人有一种沧海桑田之感,不过这部电影不似普通电影一般以剧情跌宕起伏来吸引观众,它的剧情相比其他电影实在是平淡的,但是这种
期刊
春刃  温暖的春刃轻刺破寒冷  艳香已真实地入嗅  色彩在墨案上沁柔  吾将身心折叠在这世俗  心内被波澜涌动  無声的旷野茫茫渺渺往返游送  背离了都市的霓虹  让别离变得这样沉重  当絮樱如雨在啼哭  有风吹弱在脚下成为碎粉音符  浮尘在匍匐  在山峦的根部  眼里的黑在冲破  愁肠百结着狰狞  沼泽中的杂草被抚摸被晃悠  春刃  彼此思念中的满足  转场(一)  衰老中的不舍忧心忡忡  储物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对于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的意义重大。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并不能全面地帮助儿童利用图书馆进行有效的阅读,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阅读推广 活动案例  一、公共图书馆与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说:“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