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与内涵的意义统一体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x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段台词究竟是如何成为好的、优秀的文本,除了从历史的、美学的、社会的角度加以评价之外,对台词形式本身的关照也应该成为影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文学理论中“新批评”派的“张力”论,通过界定台词的“外延”与“内涵”并研究其中联系,为分析电影台词张力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标准。
  【关键词】台词 张力 外延 内涵
  
  在影视艺术中,台词是作品维系剧情、人物、主题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艺术形象获得审美价值的重要基础。一段台词究竟是如何成为好的、优秀的文本,除了从历史的、美学的、社会的角度加以评价之外,对台词形式本身的关照也应该成为影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影视作品中的台词,本身是一种介于“诗歌风格与散文风格之间”的文学形式,而这,正好符合了梵·奥康纳在1943年发表的《张力与诗的结构》一文中对张力存在的描述。因此,本文选择文学理论中“新批评”派的“张力”论对影视艺术中的台词进行研究。
  张力理论是由艾伦·退特在其《论诗的张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退特在文中写到,“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一部影视作品真正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的台词却往往只是其中的聊聊几句或一小段话。这些成为经典的台词文本往往兼具哲理与诗意,其语言本身正是充满了退特所言的“张力”。
  
  一、作为“外延”与“内涵”的台词
  
  退特的“张力”论中,“外延”与“内涵”是诗歌文本的一对基本范畴。对影视剧的文本——台词而言,同样具备“外延”与“内涵”之分。所谓“外延”,即文本本身的语义,其与字面之外的任何引申或暗示意义是相分离的。譬如在电影《梅兰芳》中十三燕有这样一句台词——“你穿着戏服到这世上,小心把戏里的人物给弄脏了”。在这段台词中,戏服穿到市井,会沾染尘土,弄脏戏服,玷污戏妆,这便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也就是它的全部外延。除此之外,观众在这段台词里读出的任何潜在的或可能的意思均不属于外延的范畴。而“内涵”则恰恰相反,它是一段文本使人产生的联想和领悟,是字面意义即外延的比喻意义。同样在之前列举的一段台词中,观众可以体会到十三燕由于对戏剧艺术的诚挚热爱,不仅仅在告诫梅兰芳小心弄脏戏服戏妆,更是在用“戏里的人物”来暗指其心中的艺术世界容不得世俗的玷污。这番隐藏在字面表述之下的“潜台词”,就正是“张力”理论中的“内涵”。
  
  二、并行不悖:台词的“外延”与“内涵”矛盾统一
  
  外延与内涵是一段文本的两种属性。在明确了外延与内涵应用在影视剧台词上的定义之后,本文将接下来探索台词的张力如何存在于外延与内涵两者的相互作用。按照退特的描述,张力是一种比“极端例证更加处于中心地位的成就”,而在文本(台词)处于这一中心地位的同时,“每一方都靠充分的想象的技巧尽量向对立的一端推展其意义,借以填满全部内涵一外延的领域”。
  1 矛盾性与同一性
  下面引述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中的一句台词,以分析外延与内涵如何统一于一个主题之下:
  ——“生命中充满了巧合,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
  影片的语境告诉观众这部影片的主题是:生活中、感情中,尽管许多事看似不可能的,但总会有奇迹发生。在这句台词里,外延是“两条平行线”,是抽象的无交集的两人生活的具体化、形象化,它可以使观众很容易的了解到内涵的意思。同时它是有趣的,因为按照数学或者科学的精神,“平行线相交”是不被接受的。然而当不被常理接受的事发生的时候,它便是奇迹。这样的逻辑无疑是诗意的、是艺术化的。当人们不能舍弃诗意的时候,这句台词便迫使人们忽视了明指的“平行线”,而去重视巧合。因此,尽管平行线相交这一外延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但是它是可以忽略的,因为“生命中的巧合”这一内涵已经完全寄寓在了“线相交”这一可能的形象里面,内涵和外延在这里已经合二为一、意趣相印了。
  2 和谐统一彰显艺术魅力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影片《阿甘正传》中的这一段台词被广大影迷奉为经典,流传甚广。而这句话同样也是张力论的极好例证。台词中外延非常明确:一盒巧克力,不伸手去取就永远不会知道里面的巧克力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编剧用“一盒巧克力”这样一个简明、清楚的外延很好地传达给了我们句中描述的抽象的“生活”是怎样一个形象。同时这句台词的内涵也很丰富且有深意:生活充满了未知数,要勇于去尝试、去体验,才能体会到它的滋味。这样含蓄且兼具哲理的内涵不仅让剧中的阿甘铭记于心,也使得无数看到、读到、听到这句台词的观众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并获得了激励。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同时获得了明晰的外延及深刻的内涵的基础上,这句台词将两者很好地串联在了一起,二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而这,正是这句台词高于其他类似台词的地方。作为比较,这里选择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一句台词来加以分析——“我觉得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不想浪费它,你不会知道下一手牌会是什么”。这句台词表达的内涵相似,然而它的全部张力却不如“巧克力”完满。这首先是因为在这句台词在外延的选择上,“礼物”并不够形象、具体,甚至不够诱人(相比甜美的巧克力而言),而且也不如巧克力常见。而在这句台词的后半部分中,“下一手牌”虽然用常见的扑克牌这一形象弥补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却又失去了“礼物”带给人的憧憬与期待。更遗憾的是,“礼物”与“牌”之间联系模糊,不够统一连贯。因此,通过对比发现,对于使人怀有美好期望的生活,似乎难以再找寻到比巧克力更适合的比喻了。尽管“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但总之它是美好的,令人渴望去体验的。
  以上联系台词文本的实例,说明了用退特的张力理论解释影视作品中台词的艺术魅力是可行且有效的。台词的张力并不是一个界定模糊的混沌名词,它是可以按照既有的文学理论,通过明确的“外延”和含蓄的“内涵”的矛盾统一来实现的。当然,张力亦不是评价一段台词的唯一标准。但是_对于习惯了从历史文化等外围视角来分析作品的影视批评而言,张力论无疑提供了一种更聚焦于台词语言本体的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 伦勃朗绘画中的形式语言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它既是集传统绘画技法于一身,同时又是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他把光影,构图和色彩等形式语言的运用与其作品要表达的“精神”性审美主题作了完美的结合。他在绘画形式语言上的探索,不仅丰富了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而且也对后来许多艺术家起到了启发和感悟作用。  关键词 伦勃朗 形式语言 “精神”性审美    作为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伦勃朗在其艺术作品中所
【摘要】电影《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执导,根据旅外华人女作家张翎小说《余震》改编。亲情作为《唐山大地震》传达的主题,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情感归宿。从首映式到全国公映,票房节节攀升,再次证明了影片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场面的震撼、情感的真挚、细节的考究等,从影片中让人感悟到如何更加珍惜幸福,在幸福中如何懂得生命和爱的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关键词】场面震撼 情感真挚 细节考究  [D
[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艺术的发展依然是本民族观念意识自我更新的历史过程,这种更新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审美思想的变更,而是以复古的形式延续发展的进程,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 审美理念 复古    自古以来,艺术的发展就不是一意孤行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诸多因素左右着时代审美思想理念的进程。一个时代的审美理念,往往融合时代人文特色,形成适时性的大众认可的审美思想,审美理念的形成
摘要:《潜伏》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影视形象,再一次验证了后现代中国在消费时代的尴尬境遇,这种消费社会对价值主体的消费询唤功能,首先表现在对价值主体意义性的暧昧和多义性阐释,其次以红色意识形态为外壳的,世俗性与传奇性的结合,再次是接受群体改变的表现,同时也是受众群体心理需要的反映。在对“余则成”式的消费主体形象的询唤之中,其文化抵抗的意味和文化媚俗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一个矛盾百出、却充满了魅力的形象。
[摘要]“主旋律”影片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处于中国电影主导地位的“主旋律”影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当发挥改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品格,帮助协调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主旋律 影视文化 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标,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
摘要:电影《张思德》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讲述了张思德平凡而真实的故事。张思德朴实而憨厚的形象,使当代大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和感动,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非常巨大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灾难片 人性 英雄主义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9
2004年起,在器材专家、时任杂志社副社长陈仲元的建议与推动下,《大众摄影》开始了以器材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思路。曾经作为封面主形象的人物、风光、花鸟等摄影作品,退而成为背景,烘托着不同时期、不同品牌的代表性产品。这个持续了三年的举措,因为要考虑多方因素,且要自己设计,做得非常艰辛,但同时,既宣传了厂商产品,又增加了杂志社收入,也照顾到摄影群体中大量关注器材的爱好者,可谓一举三得。  回看历史,《大众
摘要 《无佞府》是在河南越调同名传统剧目基础上经过重新整理、改编的一部大型古装戏,经过重新改鳊、重新诠释,是对越调传统的一次发现、一次发掘、一次发展,使其释放出更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也触发我们对传统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认真思考。  关键词 越调 《无佞府》 导演 阐述    一    河南越调传统剧目《无佞府》,又名《柴郡主挂帅》《斩杨景》。系以斩杨景为中心事件,把《三私访》、《柴郡主挂帅
[摘要] 张杨导演的作品《向日葵》以父子关系为视角,连缀起画家张向阳的成长轨迹。这一成长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弑父”的冲动,但却最终归于和解。这个反抗一皈依的过程实则是一种普泛性的人生困境,它彰显了“自我”这一概念的虚妄——“主体”归根到底只能在“他者”的目光中被建构。   [关键词] 《向日葵》“弑父” “自我”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史诗,其中的波澜壮阔只有自己心知肚明。电影的一个伟大之处。
摘要 电影《立春》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都在表现女性的欲望诉求与外在空间的关系。有更多的关于女性的具体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和阐释,但超越女性的局限来探讨人类的生存,应是一个显著的话题。在表层文本里,创作者可以讲述栩栩如生、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必须有小群山、凌绝顶的眼界,否则难脱匠气而成不了探讨终极关怀的大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比《立春》行得更远些。  关键词 《立春》《关于我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