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入法在语文课中的体现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jun0412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启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现在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应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
  课堂理念——用人文精神点亮学生的心灵,创设新颖的导入方式。
  
  一、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如果放一段音乐,饱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词,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新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读效果,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氛围之中。
  在教学《背影》前,我有选择地播放了几句歌词:“草鞋是船,爸爸是帆……”,“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这些饱含深情的歌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和敬仰之心,同时也是对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我大约用了15分钟时间,使课堂教学很自然地进入语文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激起他们对长辈们的爱戴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达到学文育人的至高境界。
  
  二、设疑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类的思维活动是由于要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引导“疑”,而要学生有“疑”,且“疑”在关键处、困惑处,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我首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分析标题含义,激发学习兴趣,用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的语言直切主题。
  例如《最后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最后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请大家齐读两遍课题,揣摩揣摩,这个题目告诉了你什么?
  生1:这个题目点明了所学内容。
  师:能从语法分析着眼,说得再具体明确一些吗?
  生2:“课”是中心词,“最后”是修饰语。
  生3:我有疑问:为什么是最后一课?我虽进行预习,但不学本国语,一下子学外国语可以吗?
  生4:如果我是当时的学生,第二天就不来上课了。
  生5:我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侵略作斗争,集体罢课。
  …………
  一时间课堂群愤激动,气氛相当热烈。
  师:同学们问得非常好,你们的爱国精神也是当时作者的爱国之心,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朗读以下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这样,学生带着激情去朗读课文,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更在他们幼小心灵中植入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三、图片导入法
  
  每册语文课本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使用这些素材可一举两得。通过网络资料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
  师: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紫藤萝瀑布》。大家知道,紫藤萝是一种植物,可是怎么跟“瀑布”连在一起呢?很难理解,是吗?大家说说看法。
  生1:去年我随爸爸去旅游,去公园时正值紫藤萝盛开,像瀑布一样,很美丽。(许多同学愕然)
  师:是像这样吗?(打开投影,展示大幅的紫藤萝照片,学生哗然惊叹)文章中还表现出紫藤萝的哪些特性?
  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主题,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掌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为体现作者的忧患意识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入时一边播放优美的音乐,一边用投影展示未被人类毁坏时的那个绿树环绕、牛马成群的罗布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的美,然后伴随着比较悲伤低沉的音乐展示着今日变成了沙漠的罗布泊图片,让学生在导入中积蓄情感,转化为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
  
  四、故事导入法
  
  我们教师在一起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起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兴趣很高。所以我想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导入课文,应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五柳先生传》:
  笔者这样导入: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我们曾跟随他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了解,同时比较我们以前对他认识的差异。
  这样既温习了过去的知识,同时提升了学生们对《五柳先生传》学习的极大兴趣。
  例如《从三到万》,我以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个乡下财主,家财很多,但几代不认识一个字。有一年,他聘请当地一个读书人教他的儿子。先生先是教他儿子握笔描红,写一画说:“这是‘一’字。”写两画说:“这是‘二’字。”写三画说:“这是‘三’字。”财主的儿子高兴地把笔一丢,跑到父亲那里说:“我已经会了,我已经会了!可以不必麻烦先生,多花费学费了。还是辞退了他吧。”他父亲听了很高兴,依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过了一段时间,那位财主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他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帖。过了很长时间,请帖还没有写完。财主就想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你们猜,他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说法与原故事基本相符)
  师:傻儿子闹了一个大笑话。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目录,猜一猜,今天课内读哪篇课文?
  生:(齐声)《从三到万》。
  这样既把课文的主题抛给了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实物演示导入法
  
  实物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教授新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
  教学《核舟记》,先在学生面前展示了核舟的投影片,然后模拟一个用墨水涂抹的实物。大小按书本长八分有余,高可二黍许,再请学生试着用纸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之后发现只有半个粉笔那么长,高度还赶不上粉笔的直径。接着我又让他们在纸船上画五个人,八扇窗,学生们都反映很难做到,我就此顺势引导古代的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这样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好奇心、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语文教学导入法很多,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周边环境、人物风情等来运用,就能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缺铁性贫血(IDA)经铁剂治疗后,临床上一般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的恢复情况来进行疗效的判断。近年来,随着网织红细胞(R
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Sc对ZA27合金铸态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合金元素Sc,在Sc的加入量为0.5%时,ZA27合金铸态显微组织细化效果较好,粗大的树枝晶组织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保证发展循着科学的轨道健康运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
新课标把对话理论引进了语文教学领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话的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师生倾听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正如王尚文教授所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①因而,倾听,可谓是阅读教学的精魂,学会了倾听,可谓是把握了阅读教学的精魂。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这是带有审美意味的人生旨趣,意味着人在立足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
在“食品安全与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认为,将国外先进理念引进我国法律体系,常常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在国际法律制度中,日本的食品安全法算是非常严厉的,其中的“一
尽管节味淡了,但传统节日从未离开过我们,它还在日历上标着,在人们心底流淌.过节的美好像血液一样默默流过我们的身体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