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门集弹奏技巧、音乐知识和音乐情感于一体的音乐表演艺术。在钢琴演奏中,和声理论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掌握钢琴演奏中情绪和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中,融入一定的和声理论,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使其演奏更具活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和声理论 钢琴演奏 教学 应用分析
1.前言
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需要大量的音乐基础理论才能突出其表现力,而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和声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和声分析和键盘使用技术上。把和声理论应用到钢琴演奏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对作品的掌握能力以及和声技巧的应用能力,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演奏水平[1]。为此,笔者针对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2.钢琴演奏中的和声理论
21世纪是音乐急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钢琴教学还是钢琴演奏,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推敲,任何一部钢琴作品都融入了作曲家对艺术的感知、对生活的感悟,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大多都是用和声因素来诠释音乐在调性布局上的改变。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教学时,首先要告诉他们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元素、风格特点等,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将整部作品通过娴熟的和声技巧表现出来,最终使得这部作品能够打动听众。
3.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初期阶段的应用
很多钢琴学习者虽然已经取得业余考级证书,但是面对新作品,仍然不能连贯地将旋律唱出来,由此看来,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的初期阶段就应当介入。初期阶段的和声理论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弦转位知识、认识调及调性、调式中的和弦,从而对旋律和织体有一个全面认识,当然,这一切需要一个大前提——学生对充足的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对声音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灵活接收和声理论,是使其理解音乐作品的强大动力,和声作为一项展现作品内涵的重要因素,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必然涉及到它,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把和声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为学生领悟作品、表现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2]。
4.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高级阶段的应用
处于中高级阶段的学者在弹奏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储备也达到了一定量,他们所面对的曲目也由之前的单一变为多样化,形式更加丰富。这时,将和声理论注入教学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体现在识谱速度方面,也体现在记忆能力上。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更把重点放在技巧上面,而和声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手指对音色的影响,通常来说,大调式中音色需要明亮,小调式中音色需要柔和,相同调式中和声色彩的变化对音色的要求更大。另外,和声理论着重体现在和声进行、和声序列、和声表现当中,意在告诉学生注意大小和弦的音色变换。
在这一阶段中,需要教育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不同时期的作曲家有风格不同的作品,大多是反映自然、折射社会百态,音乐是表现作曲家思想的重要渠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演奏者想要把这种丰富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得不借助于和声理论,它是表现音乐情感的有力工具,协助演奏者向听众传递复杂多样的情感,使音乐有了广阔的表现领域和展示空间。
5.和声理论在即兴演奏中的应用
即兴演奏考察的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是艺术实践思维。在钢琴即兴演奏中,首先要确定一首曲子的调性,再分析其中的和声调性构架,总之,和声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它会最终影响到演奏效果,为了避免演奏中出现和声选择错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拓宽其感悟的视野。譬如说,在分析曲目结构时,为了使和声选择更符合理论依据与实际逻辑,要适当的对作品结构进行相应处理,使其效果更佳。事实上,音乐的发展就是和声表现音乐形象的方式,从开始到高潮再到结束,和声技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整个过程都需要靠它来追踪引导。
另外,旋律的表现力主要是利用和声的结构形式和运动形态,这一方面的专业术语叫做织体,织体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强化旋律方面,也体现在补充旋律方面。对于即兴演奏来说,和声理论运用得是否合理最终在对织体的把握上得以表现,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对和声技巧正确选择、对织体合理把握,能让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更加灵活,提升了即兴演奏的水平[3]。
6.结语
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属于音乐教育中较为高层面的内容,这也是当代钢琴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出新的教育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从综合角度出发,对于和声理论的应用展开讨论,意在强调其功能和作用,有助于钢琴演奏教学开辟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曾强.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2]杨通八.初级和声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1).
[3]熊晓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科建设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关键词:和声理论 钢琴演奏 教学 应用分析
1.前言
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需要大量的音乐基础理论才能突出其表现力,而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和声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和声分析和键盘使用技术上。把和声理论应用到钢琴演奏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对作品的掌握能力以及和声技巧的应用能力,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演奏水平[1]。为此,笔者针对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2.钢琴演奏中的和声理论
21世纪是音乐急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钢琴教学还是钢琴演奏,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推敲,任何一部钢琴作品都融入了作曲家对艺术的感知、对生活的感悟,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大多都是用和声因素来诠释音乐在调性布局上的改变。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教学时,首先要告诉他们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元素、风格特点等,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将整部作品通过娴熟的和声技巧表现出来,最终使得这部作品能够打动听众。
3.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初期阶段的应用
很多钢琴学习者虽然已经取得业余考级证书,但是面对新作品,仍然不能连贯地将旋律唱出来,由此看来,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的初期阶段就应当介入。初期阶段的和声理论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弦转位知识、认识调及调性、调式中的和弦,从而对旋律和织体有一个全面认识,当然,这一切需要一个大前提——学生对充足的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对声音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灵活接收和声理论,是使其理解音乐作品的强大动力,和声作为一项展现作品内涵的重要因素,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必然涉及到它,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把和声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为学生领悟作品、表现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2]。
4.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高级阶段的应用
处于中高级阶段的学者在弹奏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储备也达到了一定量,他们所面对的曲目也由之前的单一变为多样化,形式更加丰富。这时,将和声理论注入教学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体现在识谱速度方面,也体现在记忆能力上。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更把重点放在技巧上面,而和声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手指对音色的影响,通常来说,大调式中音色需要明亮,小调式中音色需要柔和,相同调式中和声色彩的变化对音色的要求更大。另外,和声理论着重体现在和声进行、和声序列、和声表现当中,意在告诉学生注意大小和弦的音色变换。
在这一阶段中,需要教育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不同时期的作曲家有风格不同的作品,大多是反映自然、折射社会百态,音乐是表现作曲家思想的重要渠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演奏者想要把这种丰富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得不借助于和声理论,它是表现音乐情感的有力工具,协助演奏者向听众传递复杂多样的情感,使音乐有了广阔的表现领域和展示空间。
5.和声理论在即兴演奏中的应用
即兴演奏考察的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是艺术实践思维。在钢琴即兴演奏中,首先要确定一首曲子的调性,再分析其中的和声调性构架,总之,和声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它会最终影响到演奏效果,为了避免演奏中出现和声选择错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拓宽其感悟的视野。譬如说,在分析曲目结构时,为了使和声选择更符合理论依据与实际逻辑,要适当的对作品结构进行相应处理,使其效果更佳。事实上,音乐的发展就是和声表现音乐形象的方式,从开始到高潮再到结束,和声技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整个过程都需要靠它来追踪引导。
另外,旋律的表现力主要是利用和声的结构形式和运动形态,这一方面的专业术语叫做织体,织体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强化旋律方面,也体现在补充旋律方面。对于即兴演奏来说,和声理论运用得是否合理最终在对织体的把握上得以表现,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对和声技巧正确选择、对织体合理把握,能让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更加灵活,提升了即兴演奏的水平[3]。
6.结语
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属于音乐教育中较为高层面的内容,这也是当代钢琴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出新的教育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从综合角度出发,对于和声理论的应用展开讨论,意在强调其功能和作用,有助于钢琴演奏教学开辟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曾强.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2]杨通八.初级和声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1).
[3]熊晓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科建设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