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weiwei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国已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为了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的需求,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只有在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面向人生、面向新时代、面向未来。
  [关键词]信息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学者型”教师 教学理念
  [作者简介]霍雅娟(1965- ),女,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内蒙古 赤峰02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29-02
  
  中国古代文学从远古的神话传说时代一路走来,已走过几千年的历程,为我们中华民族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悠久的历史、绵延不绝的传统是任何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所无法比拟的。
  从孔子兴办私学,为门徒讲授《诗经》等古代文学作品开始,中国古代的优秀典籍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发展成一个专门的学科。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辈们积累并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体现了这一学科最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提出“学思并重”“传习结合”的教育理论,提出“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的精辟见解,还指出教学中应遵循“有教无类”“循循善诱”的教育原则。中国古代文学在以后的岁月中,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始终遵循着这一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对于这些行之有效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要很好地继承。但我们又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急遽发展,时代环境、社会环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仅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各种新信息、新思潮、新理念的冲击,而且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代文学,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历程后,如何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去熏陶、感染读者,使读者从中受到知识的启迪、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爱国激情、艺术才情、美善感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学者化:古代文学教师应是“学者型”教师
  
  所谓“学者型”教师,是指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就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教育专家。一个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他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学者。教师学者化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该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重要而深刻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无论是文学家们纯心灵、真性情的抒发,还是担负着“载道”重任的言志之作,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一部浩瀚的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生动、真实的中国文化发展史。
  作为“学者型”教师,应该全面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程,并对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征、走向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深刻理解影响文学走向的文化动因和文学得以生成的文化土壤。例如,如果教师不深刻领会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大分化、大瓦解所导致的“士”阶层的蓬勃兴起,就很难使学生理解何以在那一时代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学现象;如果教师授课时不联系魏晋士风的变化、魏晋玄学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就很难使学生理解“竹林七贤”的怪诞、正始文学隐晦曲折的特征和玄言诗的风行;如果教师不结合宋代“理学”进行讲授,学生就难以理解中国文学的风度气韵何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会由唐代的雄浑、壮阔而转向了宋代的内省、自敛。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文学深刻的文化内涵,把握文学与科学、宗教、哲学、艺术的关系,才能使学生在研读文学史、涵咏文学作品的同时,去探寻古人与今人心灵相通的东西,从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古代文学不是故纸堆,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
  比如在讲到《史记·货殖列传》的时候,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司马迁的经济观点,之后又结合现实,将20世纪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政策做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经济政策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他们对司马迁的经济观和对现有经济政策的认识与感受谈出来。这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以自己学者的风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古代文学不只是读几首诗、背几篇文章那么简单,古代文学中别有洞天。
  “学者型”教师还应该具有前瞻的眼光,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但他不应该只沉浸在旧纸堆中去考据、索引,而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研究和了解古代文学中那些与现实人生联系密切或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能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的人文色彩浓郁的文化精髓上。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科研心得和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把当今科研领域的新观点、新理念、新动态及时介绍给学生。这样使教学始终与现实接轨、与时代同步。
  (二)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所谓先进的教学理念,包括: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新的教学观提出师生是课程的共同创造者。作为“学者型”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与指导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导他们去尝试学术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可以在课外搞一个有教师参与的学术论坛,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论坛这个平台表述出来。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形成知识的良性循环。
  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不但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人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在注重学生整体发展时,注意张扬个性。近年来,随着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研究视角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观点和新理念,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能一味因循传统,要具有创新意识。同时,新的师生观也要求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师生关系,即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应该是知识的权威,但不应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讲授知识或以挑剔、审视的眼光去面对学生,而应该是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学术交流和沟通,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
  (三)教师应该是美、善的传播者和塑造者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体验。研读古代文学作品对人的审美意识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树立、心灵世界的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形象、深刻的理趣、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作家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感,使读者在阅读后产生或轻松、或愉悦、或超脱、或悲哀、或感叹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和真正的审美享受。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怡情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和塑造,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发扬真美,以娱人情”①,要将美育融于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可感的形象,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如屈原那为了实现“明君”“贤臣”“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孟子那“道不同,不相为谋”“辞万钟”的优厚待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志节品格;杜甫那“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和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品格;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等都使同学受到极大的精神震撼,同时也受到心灵的洗涤和净化。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雄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淡静;“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飘渺朦胧,使学生在对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的鉴赏中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美,从而生发出对自然人生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教学手段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古代文学课堂,在本学科领域进行多媒体教学实践,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制作出不同风格的,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使古老的教学内容借助现代化的手段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样就会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学信息量,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古代文学教学的需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达到如下教学效果:
  (一)使复杂的事件图表化
  如《秦晋 之战》,讲述的是秦、晋、郑三方的军事、外交冲突和纠葛。其中重要的情节有“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郑皇武子辞杞子”“先轸论战”“秦师败 ”“文嬴请三帅”等,事件复杂、关系错综、头绪纷繁,叙述起来,须费很多口舌,可学生理解的效果并不好。但如果运用电脑课件,将其绘成图表,则一目了然,且避免了繁琐的叙述。
  (二)将相关的背景材料文字化
  在介绍古代作家、引证材料、相互比较等方面,都涉及大量的文字板书,如果运用电脑课件直接提供给学生,再辅之以简单的阐释,即可节约教学时间。
  (三)使熟悉的内容新颖化
  笔者在讲授中学课本中就已出现的《陌上桑》时,主要针对其侧面描写的手法。这本来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创意,但笔者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为课文配上深情的朗诵,同时为突出侧面描写的妙处,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李延年的《佳人歌》、《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与《悲惨世界》中冉阿让走出采石场时的画面用课件展示出来,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去体悟侧面描写的妙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此诗有全新的审美感受。
  (四)使静态教学动态化、婉曲的内容直观化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如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有些诗歌意象比较朦胧含蓄,甚至难以言传。运用电脑课件转化为画面,即可化朦胧为清晰,化含蓄为直观,还可以启发想象,减少课堂语言,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难》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要想永葆青春,就要给学生以“诱惑”,这既要求教师具有高深的学养,又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唯有如此,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形势、新思维、新理念,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注释]
  ①鲁迅.鲁迅全集(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7.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37-139.
  [3]霍松林.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5-8.
  [4]曾大兴.古代文学教学的五个目的与五种方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2-86.
  [5]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经济活力的显现促进了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融合互动,农村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乡村治理
以拉康派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符号学方法,对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的作品进行分析。克鲁格对与父权制共生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多重批判:在其商业机制
目的探讨43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81.4%)和心肌缺血(53.5%),以呼吸困难(39.5%)及咳嗽、
中国民族歌剧的百年发展历程始终围绕着女性中心展开,女性主角、主题音乐、人物形象塑造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标志符号。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入手,进而分析女性
粉彩艺术瓷发展现状粉彩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粉彩题材多画故事、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和吉祥如意图案均为表现内容。粉彩属釉上彩,具有粉润柔和、绚丽雅致、色彩丰富
文章从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目标定位、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学生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等方面,对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内地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针对内地职业教育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带动小农户组织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迅速增长,质量却有待提升,而其质量提升
[摘要]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必须不断优化学籍管理制度,以期达到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 学籍管理 教学质量 学分制 二级管理  [作者简介]唐红妹(1967- ),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图分类号]G642.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精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优秀之作层出不穷。陶瓷造型离不开材料的运用和组合,为了使更多更好的陶瓷造型走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本文想通过材料与造型风格两者关系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