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电神经刺激不同部位对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yyive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单次(45 min)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不同部位治疗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 按TENS的治疗部位将1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同时刺激偏瘫侧上、下肢组(上下肢组)8例和单独刺激偏瘫侧上肢组(上肢组)6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1次45 min的TENS治疗,刺激频率为100 Hz,脉宽为200 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分析双侧上、下肢或双上肢SEP检测过程中N9和N20的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SEP的重复检测信度,并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得到的SEP结果差异.结果 2组患者2次检测的SEP值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值为0.9006~1.0000,上肢组优于上下肢组.治疗前、后比较,上下肢组的N9和N20波幅及潜伏期无明显变化,而上肢组N9及N20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以N20的改变更为显著.治疗前2组患者SE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治疗前SEP值为协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2组患者S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次45 min的TEN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SEP值,单独刺激上肢或同时刺激上下肢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但单独刺激上肢的方法可重复性更高,SEP值的改变更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动态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血浆中NSE、ET、CGRP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低频电刺激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ADL评分显著改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导致多系统器官损伤,是围产儿死亡及致残的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我们对55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最早表现为海马病变所致的记忆缺损,接着是大脑皮质病变,最终导致记忆减退及语言、空间等认知功能降低[1]。
期刊
脑功能研究是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和重视.自从1991年5月美国麻省总医院的Belliveau等[1]首次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展示人脑视皮质功能活动以来,fMRI技术很快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期刊
自1998年Muto等报道椎间盘注射O2-O3混合气体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以来,该方法很快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该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1].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我院针灸科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内、外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以抗痉挛治疗为主的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5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以及以抗痉挛治疗为主的康复训练.2组均于入组时以及治疗1个月出院时,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入组
目的 研究线分法试验中线段位置对不同程度偏侧忽略脑卒中患者线分结果的影响,探讨线段位置对线分结果影响的机制.方法 根据凯瑟林-波哥量表(Catherine Bergego Scale,CBS)检出26例首发脑卒中致左侧偏侧忽略的患者,分为轻度忽略组(15例)和重度忽略组(11例),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线分法检查时,让患者中分在A4纸的左侧、中央和右侧的长度为10 cm的水平线段
电、磁治疗是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它应用范围广,是现代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上电、磁疗法也不断创新,包括理论上的探索、治疗方法的革新、新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