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剧本文献的匮乏长期制约清末民初外江戏历史形态的相关研究。二十世纪上半叶新加坡余娱儒乐社、潮州八邑会馆及陶融儒乐社所传抄的三批早期外江戏剧本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不仅保存了清末民初外江戏名班所用剧本和民国时期著名的陈子栗藏本,还较后期整理本更多地保留了早期外江戏的历史形态特征,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文本信息,对广东地方戏曲文献研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