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守望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领羊裘,一钓竹竿。
  春光和煦,严光望着眼前不断变化着的富春山,想到了自己所经历的那个王朝更迭无常的变化和尔虞我诈的官场,想到了那位高居朝堂之上的同学——光武帝刘秀,这些似近似远的一切,终于被自己抛在了脑后。严光深深吸了一口气,不由得伸出双手,在眼前飘忽的光束里狠狠抓了一把,是空的,亦如那些过往,他笑着摇了摇头。
  我想,这应该是2000年前那个春天里最为惬意的场景吧!不然,严光怎会抛却名利,千里迢迢,归隐山居?
  《后汉书》记载,严光本姓庄,叫庄光,字子陵,会稽(今浙江)余姚人。因汉明帝叫刘庄,为了避讳,改名为严光。细说起来,严光也算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汉武帝时,他的高高祖庄助,曾经做过会稽的太守,正因如此,严光祖上才从河南迁至余姚。
  严光的父亲庄迈,曾经做过南阳郡新野的县令。严光自小就跟随父亲,受父亲熏陶,喜读书,爱思考,聪慧过人。当然,除了读书之外,严光还是个“管”不住腿的人,受古圣先贤影响,爱好游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书读活,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来形容他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也可能是他日后不愿出仕、隐居山野、寻觅青山绿水相伴的一个主要原因。严光十几岁就精通《诗》《书》,不同凡响。稍大后,《尚书》更是成了他的专攻。每每与同学们交流,他不但多才善辩,而且逻辑缜密多思,人们预言:小小余姚,将会因为严光而荣耀无限。“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为进一步深造,严光跋山涉水独自一人来到梦寐以求、人才济济的京都长安,在汉朝最高的学府太学府里就读,也就是在这里遇到了十几年后登上皇帝宝座的刘秀。严光和刘秀于太学相遇,一个官宦之家,一个帝王之后,虽然严光比刘秀大了整整32岁,但刘秀对博学多才的严光崇拜至极,二人彼此欣赏,性情相投,交情深厚。
  西汉王朝,演绎了200多年辉煌之后,最终被一个叫作“新”的朝代取代。
  一直仰慕先生才华的王莽,登基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邀请严光出仕。然而,让王莽意想不到的是,严光断然拒绝了他的诏命。王莽虽然对此有些不悦,但他反倒更加真切地认为严光这种清高与孤傲,正是自己需要征服和利用的栋梁之材。对于王莽这种近似于纠缠的邀请,严光再三拒绝之后,还是心有余悸。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为彻底摆脱这种羁绊,严光悄悄离开了长安太学,独自一人东出函谷关,准备取道洛阳,南归故乡。可计划没有变化快,此时的中原狼烟四起,荆棘满地,可谓百里之内不见人烟。严光一路走,一路望,一路苍凉,不由得想起了圣人老子的哀叹:“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归乡已无路,无奈之下,严光想到儒家的发源地齐鲁,这也是学子们心中的圣地,游历好学的他早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去那里寻觅良师益友。于是,严光几经辗转,来到群山连绵的沂蒙山南麓,最终在沂水河畔结庐安身。
  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登基上位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当刘秀得到了用人民血汗换来的“赤符”后,亦如王莽盛邀严光出仕。不料,严光却避而不见。刘秀只好不谈做官之事,只请他去宫中叙旧。
  在帝都洛阳,当光武帝刘秀正式授予严光谏议大夫之职时,他跟以往一样,坚决不做官,請求皇帝放他回家乡。刘秀见他确实不愿为官,纵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好放了严光。
  严光大摇大摆,身上反穿羊皮袄,头上戴着草帽走进皇宫,却一权不取,一名不沾,之后,他又穿着老羊皮袄,戴着大草帽从皇宫里走了出来。
  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桐庐七里濑,又称严陵濑、子陵濑、严滩,因了严光在此隐居而闻名。而今,这一段被人们誉为“富春江小三峡”。
  说起严光富春归隐,不得不提范仲淹,两人虽然相距近千年,却有一段难解的历史渊源。范仲淹作为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立身孤高,谏言无忌,以至屡谏屡贬,后来留下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千古名言。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的那个春天,草长莺飞,万物萌发。46岁的范仲淹又因反对仁宗皇帝废黜郭皇后,被贬任睦州知州,当时睦州府城就在现在的建德梅城。范仲淹清楚地看到大宋王朝在太平盛世掩饰下的各种弊端,因此,他不断地向朝廷提出各种建议,以至于一生遭遇三次贬谪,但他心胸开阔,推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这一点也与他崇拜的偶像严光有那么点儿相似。来睦州之前,范仲淹就已经对此行做了规划,除了修建校舍、兴办教育之外,最为主要的是去拜谒一下心中的偶像严光。等范仲淹来到严子陵钓台时,此时的严光祠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范仲淹立即组织全力以赴修缮,特意派自己得力助手章岷推官主持修缮工程,还专门请来会稽的僧人为严子陵画像,又亲自写信向大书法家邵竦求字,并写下了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北宋时,睦州郡也称桐庐郡),于是,就有了传世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为保护严祠建规立制,定下了官府修缮的规矩,免除了严家四代后裔的徭役,让他们专门负责祭祀事情。自北宋到民国,严祠一共修缮了26次之多。范仲淹为睦州翻开了文化史上灿烂的一页,使得严光归隐的故事不仅仅停留在山水之间,还走进了世世代代人的心里,严先生“高风亮节”之灯被范仲淹拨亮。
  一代大隐,一代忠臣,跨越时空相遇,千古传颂。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胡也佛
其他文献
1  在石头中开凿新的河流  又在石头中开凿出自己  每一天,他在河流中出出进进  一个人的河流中  他把自己封为王  一个人的世界中  他试图制造更大的  动静  2  窃窃私语。没有人听清,昨天夜晚  河流与月光,交谈了些什么  天亮时,它们都交出了星子  起风了。一些波浪  向另一些波浪和岸挥手  我模仿波浪  向行人和树挥手  3  在水里,他模仿鱼,画  草鱼,鲤鱼,青鱼,鲢鱼  鲫鱼,
期刊
游落进夏天  季节是四个循环摆着的水池  万物如鱼  哪能游得上岸  我游了四十三圈  又回到春夏交汇点  即将游落进夏天  日月为证  黑土内墙被屋顶上的亮瓦  打出一块移动的补丁  白天,蝉不断地叫喊  夏天本来就有许多的事情  雷雨频繁出没  蚊虫常常光顾  门前,那条河里的流水  不管那么多了  自己流淌自己的  等我還清世上的一切  这巴掌大的一块乌云,是你送来的  我前生没有还清的债 
期刊
等待海风从异乡拐角处探出头  点燃一棵草芥,一池静水,甚至一个词  鹿冲关森林起伏的影子  藏在火焰背后  大雨清空了铁锈味的空气  被颜色覆盖的大地,散发阵阵乳香  也許是潮湿愈来愈重,也许是黑暗愈来愈深  情绪如疾病一样加重某些联想  在这个节点上  我把发生过的和没发生过的进行打理  天花板隐约在蜕皮  过程无法述说  书中一枚不知名的枯叶,露出光阴的去向  过往的梦,在天外继续生根发芽  
期刊
1  他给自己布了许多道,可能否缓解他的难处呢?他不清楚,如许多个春天的不期而遇,却抓不着。  女儿歌瑞莎半喜半忧的脸,如一首诗,每落在纸上就像火焰落在眉间。她的病例,有许多专家门诊的笔迹。  邻居家的那个孩子切尔,正背着小小书包经过门前,他头上有只活泼的小棒球帽。  妻子看见了,说了很多次:“再要一个吧……”他每次想回答,都如麦芒抵在喉。  2  他给歌瑞莎刷了几遍漆的小黑板挺漂亮,它有着黑夜的
期刊
跳跃的苍鹭  春天里,我喜欢跳跃的事物。  一阵轻风过后,满树的杏花、桃花、杜梨花跳跃起来,没有一点儿声音。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怒放了,成群结队的蜜蜂在一朵朵油菜花上跳跃着,它们纤细的腿上一定沾满了蜜。一群苍鹭掠水而过,落在村口的一棵大杨树上,它们在树梢上愉快地跳跃着,或修补旧巢,或孵育生命。  树梢上的苍鹭跳跃起来,我也跟着它们跳跃的节奏,绕着树一圈一圈地跳跃着。  一树的苍鹭,像是在春天里遇到了什
期刊
在《烬余录》中,张爱玲以她特有的笔调表达“到底仗打完了”的心情:“时间又是我们的了——白云,黑夜,一年四季——我们暂时可以活下去了,怎不叫人欢喜得发疯呢? ”她提到了她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云。  某种意义上,云这种元素,是属于精神生活的;对于被物欲蒙蔽了双眼的人来说,他们难得抬头看一下天空,天空中有云无云,他们既不关注,更不在乎。但对于张爱玲来说,云彩,季节,饮食,衣服,书籍,写作,爱情……都是她
期刊
那年,中考失利后,母亲很是失望,也很无奈。我倒是轻松,没觉着啥,毕竟家里有二亩地等着呢。  教书的父亲少有时间回家,里里外外全靠母亲,就连犁田、耙地、扬场、撒种那些男人们的活计,也是母亲一人撑着。作为兄妹中的老大,我决定不再复读。  没料想,母亲断不从我的选择。父亲不善言语,每遇纠结之事,习惯于默不作声,母亲气得责怪父亲的不称职。  几天后,父亲对我说:“这样吧,公社轮窑厂,我有熟人,你先去做个工
期刊
在一块石头里能找到什么?是一座山,或祖先的名字吗?我们留不住云朵投下的符号,更留不住耕犁从身体上缓缓经过。我内部的悲壮被砌成一堵高墙。  它们感受到身上的重量,像驮着一片海。我也放不下那些经过海水浸泡了的梦想。远了的远方,是否还有古老的月光存在?  对着铁锤时,石头们还是保持沉默。  可我知道它们也有疼痛的时候。泪水不是没有,只是被收藏起来,不轻易打开。它们或许也是柔软的、流动的,并执着于出现的那
期刊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与人交往中,我的反应往往比别人慢半拍。  一次,母亲从上海回来带给我一块花手绢,上面印着上海的高楼大厦和街道,街道上有奔驰的小汽车,人行横道,红绿灯,过往的城市里的人,这一切都使生活在乡下的我感到新鲜。一天,我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一个人玩儿,手里拿着那块印着城市风光的花手绢。忽然从大门外挤进来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小女孩儿,向我露出了笑脸,出于礼貌,我便和她一起玩儿了起来。没有想
期刊
孩子的水痘总算好了。我的咳嗽也有所好转了。  生病期间,我一般都不要求她做什么,放任她自己。有时她就躺在床上,有时她就坐在那里听歌。她也会觉得实在无聊时,跑过来跟我聊天。  带她去户外骑行了一圈儿,也去公园逛了逛。一般她都不愿意出门,能够叫出来已经非常难得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她每次在经过人行道时,绿灯亮了,通过时,她都会从单车上下来,推着单车一路小跑着走过去。每一次,每一段路都会如此,从来不破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