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视域下英语教师角色误区、转换及实现路径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ao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对角色错位、缺位和越位有清晰的认识,实现自身角色从课程的执行者到课程的构建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教学的权威到学习心理的疏导员、从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到教学实践研究者的转换.当前,要通过提高教师角色意识、加强教师角色研究、缩短教师角色距离等路径,帮助英语教师有效应对翻转课堂中的自身角色转换,促使英语教师在良性循环中实现自我发展.
其他文献
社团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行动,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当前对大学生社团活动存在过度关注“交际拓展”而淡化“能力提升”的价值定位偏移.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需要在阐释将“能力提升”作为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本体性价值之意涵结构基础上,强调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和反思批判能力的运用,增强社团管理者“活动育人顶层设计师”的角色意识,以促进社团活动的价值定位从“交际拓展”到“能力提升”的深化演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了新工科的建设浪潮.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课程体系建设不足、教学方法亟待创新、学科交叉渗透欠缺、实践教学支撑不足等问题.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采取的策略是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方法创新化、学科交叉融合化以及实践教学深入化.
环境教育是理科教科书的重要内容,自然观是环境教育的基点.在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科书自然观分析框架对其环境教育内容进行分析表明,教科书呈现出浅层生态主义的自然观,其核心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并且存在着环境问题呈现表层化、环境教育内容窄化、环保行动抽象化和虚无化以及环境主体模糊化等问题.提出修订教科书建议:拓宽环境教育内容,揭示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设计多样化的环境保护活动,明晰环境主体及其权责.对教师进行教学建议:提升自身环境教育能力;走进大自然,进行环境美德教育;
“云班级”的出现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班级变革新挑战.班级是教育性组织,其变革可以借鉴组织变革的框架,即组织要素的革新.班级变革表现为班级目标、内外部管理结构、人员和技术的运行时空等要素的革新.目标变革需坚持教育学立场,回归班级的教育属性,实现整体育人的班级核心功能;要实现这一目标的结构、人员和技术的运行等,则需要组织理论的指引,变内外部管理结构为资源保障变革,变运行时空的挑战为机遇赢得变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重职能,为职业院校参与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指明了方向和途径.重庆市开展中职学校老年教育实践项目表明,提升职业院校的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应构建梯度型的老年教育服务模式、内外贯通的资源整合机制、灵活多维的质量评价方式及立体化的保障支撑体系.进一步挖掘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的优势与潜力,需要牢固树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突破老年教育的制度困境,完善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加强老年教育内涵发展.
从系统论视角审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顶层设计的整体性、内部架构的层次性、系统内外的开放性以及动态平衡性等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折射出当前存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整体构成不足、分层分类心理危机管理系统不够健全、系统内部未形成教育合力等问题.为了建立科学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提出“一二三四五”服务体系:让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线上与线下协同拓宽育人空间;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力量;紧抓四项工作重点,增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能力;采取五种教育措施,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
步入信息社会,职业教育发生巨变,亟需构建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生态系统.基于对生态系统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职业教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探究信息社会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包括实体、对象、特性.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生态系统是与普通教育系统、社会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教育系统,其实践应建立“标准化+特色化”的自组织体系结构,“政府+企业+学校”多元协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积极健康的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制度环境.
目前,公安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未能厘清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认同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预备警官和开展公安工作有积极作用;多数公安院校大学生具有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性别和年级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影响差异较大,大一学生可塑性强.公安院校应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开展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格修养、职业精神教育,构建系统教育、舆论宣传、实践活动、行为养成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学生管理有序开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提升管理质效的关键举措.大学生管理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有着双重内涵:第一重在于对传统教师角色品德、学识、习惯上的有序传承;第二重在于对现代教师形象的创新树立,即引导教师做持续学习的引领者、可见教育的创新者、独立自主的宣教者.自媒体时代,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管理中的示范作用,应当从示范主体、方式、环境、评估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媒介素养打造专业教师,用足媒介载体塑造典型榜样,抓住媒介特性创设情境引领,平衡主体诉求提高管理质效,以切实增强教师的示范作用,进而推动大学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最关键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一重要任务的完成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育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给教师推广与运用先进教学方法造成了制约,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全凭经验开展;二是教师对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不足,只是局限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对此项任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三是没有形成独立的体育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体系,阻碍了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发展与提高.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