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人的时候常常跟他们说“描写人物要生动啊”“要用上描写方法啊”“不要写成流水账啊”这样的话。学生答应得挺好,可是写出来的人物却常常带有或粗糙或概念化或空洞的毛病。不少同学只能粗略地写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比如“他高兴极了”“他难过极了”“他特别高兴”“他别提有多难过了”,等等。如果说“我难过得稀里哗啦”还有点幽默感,问题是这些简单而空泛的文字总是“亲切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为什么呢?我想还是老师的指导不到位吧。下面是我以“悲伤”的情感描写为例,在课堂上“具体”地指导学生“具体”地描写人物情态的课案。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情态不是单一的,而是非常复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单一地描绘某一器官或部位无法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特写除外)。描写人物的情态,我们可以用上多种描写方法。那么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等这些方面,我们是不是像照相一样把它们都写出来就是好呢?让我们看看作家是怎么写“悲伤”的:
卡拉特特的妻子出场了。她还很年经。她的头发乱披在肩膀上,又号啕,又哽咽,哀声震天。她一面哭,一面声诉,模模糊糊的话音、缠缠绵绵的悼念、断断续续的语句都颂扬着死者的品德;哀痛到极点时,她躺在土堆脚下,把头在地上直擂。
——[法国]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生1:这段文字好像只描写了卡拉特特妻子的哭声、说话声还有动作。
生2:还有她的外貌——“她的頭发乱披在肩膀上”。
师:非常对!你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这段文字只以“乱披”的头发、“哀声震天”的哭声,还有“把头在地上直擂”的动作来表现卡拉特特妻子的悲伤。所以,我们从凡尔纳这段描写中得到的第一个启示是——
生1: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但要有选择。
师:嗯。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生2:最能突出人物悲伤的方面。
师:太对了!那这个“悲伤”从何而起呢?归根结底还是与人物特点有关。说到人物特点,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老师举个例子:身份特点。
生3:年龄特点。
生4:情感不同,表现也不同。
生5:还有性格,不同性格的人,悲伤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
师:既然不能样样都写,我们还要突出地表现人物的悲伤,怎么办才好呢?从凡尔纳的这段描写中,还能得到怎样的启发呢?
生1:我觉得只要动词用得好,写得少也没关系。
师:对哦!你太聪明了!能举个例子吗?
生1:“把头在地上直擂”中的“擂”。这个动词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卡拉特特妻子那种悲痛不能自拔的样子。
师:说得一点没错。描写人物情态,词语的锤炼是很重要的。词语用得恰当准确,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能鲜明生动地表现人物。鲁迅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在描写一个被封建礼教折磨得快要死去的女人——祥林嫂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丧夫、丧子,人们把她看成“丧门星”而躲避她,冷漠她,种种打击让祥林嫂无论从身体还是精神上完全不成人样。“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说明祥林嫂由于营养不良已经病入膏肓;“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更从反面表现她在礼教的打击下,精神失去支撑后内心的麻木和绝望。
因此,我们可以稍作总结,写一个人悲伤时,不必外貌、心理、神态、动作、语言样样都写,要有选择,一定要精心锤炼词语。
锤炼词语不仅是锤炼动词,还应锤炼修饰语。我们再回头看《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节选文字。你们能找到名词或动词的修饰语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生2:我觉得“又”这个副词连续用了两次,起突出表现的作用。“又号啕,又哽咽”,是写卡拉特特的妻子一会儿号啕大哭,一会儿哽咽流泪,能体现她的内心在不断变化。还有“把头在地上直擂”中的“直”这个副词,表明她一个劲儿地、不间断地把头撞向地面,说明她痛苦到极点了!
生3:“模模糊糊的话音、缠缠绵绵的悼念、断断续续的语句都颂扬着死者的品德”中的叠词最有表现力。
师:看得准!能具体说说吗?
生3:“模模糊糊”说明她由于悲伤地哭泣吐字不清楚;“缠缠绵绵”说明她的爱和不舍;“断断续续”说明她因悲伤而头脑不清,思路阻断,所以说话不连贯。因此这些叠词最能表现卡拉特特的妻子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师:说得太好了。鼓掌!
凡尔纳描写人物的悲伤痛苦是通过精妙的动词和修饰语来表现的。我们看下面的这段小说节选,它写的是主人公失去亲人的悲伤。你们能说说它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痛苦吗?
七嫂子哭得更厉害了。他那孱细的身躯在剧烈地抽动,她紧紧抱着丈夫的宽大肩膀,把脸偎在他的胸脯上。她的心,她的肉,她的血,她的骨头,她的筋髓,她的一切的一切,全碎了!全化了!全变成了泪水——不,是血,像滔滔的山泉,无止境地涌出来!
——冯德英《苦菜花》
生4:动词和修饰语用得好。
师:你看得很准。这一重要方法我们前面讲过了,这里不作详细分析。再看看。
生5:排比句。
生3:还有比喻和夸张。
师:对。修辞手法也能够表现人物的悲伤情态。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3:“她的心,她的肉,她的血,她的骨头,她的筋髓,她的一切的一切,全碎了!全化了!全变成了泪水”连续两次用了排比,增强语势,突出表现了七嫂子失去亲人就是失去一切的极度哀伤。
师:分析得太好了!
生4:“像滔滔的山泉”用的是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七嫂子眼泪流得多,伤心得厉害。
生5:而且这一句还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我们再看一段小说节选。看看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能学到什么描写人物悲伤情态的小方法。
她扑在床上。短促的、神经质的呜咽使她闭气。她的胳膊和腿抽搐着,哭声填满了寝室。她想起隔壁住着一个客人,就把头埋在枕头里,要堵住她的呜咽,可是枕头滚到地板上去了。她弯下腰去拣起来的时候,差点跌下去……
——[俄国]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生1:比较特别的是“闭气”,写的是她呼吸不畅。
师:对。我们写一个人,还可以写他的身体感受。例如:麻、痛、恶心、气闷等。
生2: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同。这段话里枕头的作用不可忽视。
师:是啊。这叫“道具”。我们看电影、电视,故事里全都有道具。那么在人物描写中,“道具”的作用有时比直接描写人物的作用大很多。
这段文字中“枕头”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她“头埋在枕头里”,侧面表现她的哭声很大,也表明她没有失去理智;二是她要拣起枕头的时候“差点跌下去”,表现她因为悲伤已经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所以,表现人物的悲伤,还可以充分利用“道具”。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写一个人的悲伤情态。
生(齐):1.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但要根据表现人物的需要有所选择;
2.锤炼词语;
3.巧用修辞手法;
4.可以描写身体的感受;
5.可以充分利用道具。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情态不是单一的,而是非常复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单一地描绘某一器官或部位无法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特写除外)。描写人物的情态,我们可以用上多种描写方法。那么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等这些方面,我们是不是像照相一样把它们都写出来就是好呢?让我们看看作家是怎么写“悲伤”的:
卡拉特特的妻子出场了。她还很年经。她的头发乱披在肩膀上,又号啕,又哽咽,哀声震天。她一面哭,一面声诉,模模糊糊的话音、缠缠绵绵的悼念、断断续续的语句都颂扬着死者的品德;哀痛到极点时,她躺在土堆脚下,把头在地上直擂。
——[法国]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生1:这段文字好像只描写了卡拉特特妻子的哭声、说话声还有动作。
生2:还有她的外貌——“她的頭发乱披在肩膀上”。
师:非常对!你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这段文字只以“乱披”的头发、“哀声震天”的哭声,还有“把头在地上直擂”的动作来表现卡拉特特妻子的悲伤。所以,我们从凡尔纳这段描写中得到的第一个启示是——
生1: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但要有选择。
师:嗯。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生2:最能突出人物悲伤的方面。
师:太对了!那这个“悲伤”从何而起呢?归根结底还是与人物特点有关。说到人物特点,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老师举个例子:身份特点。
生3:年龄特点。
生4:情感不同,表现也不同。
生5:还有性格,不同性格的人,悲伤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
师:既然不能样样都写,我们还要突出地表现人物的悲伤,怎么办才好呢?从凡尔纳的这段描写中,还能得到怎样的启发呢?
生1:我觉得只要动词用得好,写得少也没关系。
师:对哦!你太聪明了!能举个例子吗?
生1:“把头在地上直擂”中的“擂”。这个动词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卡拉特特妻子那种悲痛不能自拔的样子。
师:说得一点没错。描写人物情态,词语的锤炼是很重要的。词语用得恰当准确,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能鲜明生动地表现人物。鲁迅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在描写一个被封建礼教折磨得快要死去的女人——祥林嫂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丧夫、丧子,人们把她看成“丧门星”而躲避她,冷漠她,种种打击让祥林嫂无论从身体还是精神上完全不成人样。“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说明祥林嫂由于营养不良已经病入膏肓;“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更从反面表现她在礼教的打击下,精神失去支撑后内心的麻木和绝望。
因此,我们可以稍作总结,写一个人悲伤时,不必外貌、心理、神态、动作、语言样样都写,要有选择,一定要精心锤炼词语。
锤炼词语不仅是锤炼动词,还应锤炼修饰语。我们再回头看《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节选文字。你们能找到名词或动词的修饰语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生2:我觉得“又”这个副词连续用了两次,起突出表现的作用。“又号啕,又哽咽”,是写卡拉特特的妻子一会儿号啕大哭,一会儿哽咽流泪,能体现她的内心在不断变化。还有“把头在地上直擂”中的“直”这个副词,表明她一个劲儿地、不间断地把头撞向地面,说明她痛苦到极点了!
生3:“模模糊糊的话音、缠缠绵绵的悼念、断断续续的语句都颂扬着死者的品德”中的叠词最有表现力。
师:看得准!能具体说说吗?
生3:“模模糊糊”说明她由于悲伤地哭泣吐字不清楚;“缠缠绵绵”说明她的爱和不舍;“断断续续”说明她因悲伤而头脑不清,思路阻断,所以说话不连贯。因此这些叠词最能表现卡拉特特的妻子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师:说得太好了。鼓掌!
凡尔纳描写人物的悲伤痛苦是通过精妙的动词和修饰语来表现的。我们看下面的这段小说节选,它写的是主人公失去亲人的悲伤。你们能说说它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痛苦吗?
七嫂子哭得更厉害了。他那孱细的身躯在剧烈地抽动,她紧紧抱着丈夫的宽大肩膀,把脸偎在他的胸脯上。她的心,她的肉,她的血,她的骨头,她的筋髓,她的一切的一切,全碎了!全化了!全变成了泪水——不,是血,像滔滔的山泉,无止境地涌出来!
——冯德英《苦菜花》
生4:动词和修饰语用得好。
师:你看得很准。这一重要方法我们前面讲过了,这里不作详细分析。再看看。
生5:排比句。
生3:还有比喻和夸张。
师:对。修辞手法也能够表现人物的悲伤情态。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3:“她的心,她的肉,她的血,她的骨头,她的筋髓,她的一切的一切,全碎了!全化了!全变成了泪水”连续两次用了排比,增强语势,突出表现了七嫂子失去亲人就是失去一切的极度哀伤。
师:分析得太好了!
生4:“像滔滔的山泉”用的是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七嫂子眼泪流得多,伤心得厉害。
生5:而且这一句还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我们再看一段小说节选。看看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能学到什么描写人物悲伤情态的小方法。
她扑在床上。短促的、神经质的呜咽使她闭气。她的胳膊和腿抽搐着,哭声填满了寝室。她想起隔壁住着一个客人,就把头埋在枕头里,要堵住她的呜咽,可是枕头滚到地板上去了。她弯下腰去拣起来的时候,差点跌下去……
——[俄国]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生1:比较特别的是“闭气”,写的是她呼吸不畅。
师:对。我们写一个人,还可以写他的身体感受。例如:麻、痛、恶心、气闷等。
生2: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同。这段话里枕头的作用不可忽视。
师:是啊。这叫“道具”。我们看电影、电视,故事里全都有道具。那么在人物描写中,“道具”的作用有时比直接描写人物的作用大很多。
这段文字中“枕头”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她“头埋在枕头里”,侧面表现她的哭声很大,也表明她没有失去理智;二是她要拣起枕头的时候“差点跌下去”,表现她因为悲伤已经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所以,表现人物的悲伤,还可以充分利用“道具”。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写一个人的悲伤情态。
生(齐):1.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但要根据表现人物的需要有所选择;
2.锤炼词语;
3.巧用修辞手法;
4.可以描写身体的感受;
5.可以充分利用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