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结构问题的研究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就业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2-0034-03
  
  一、我国东北地区就业结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带动了就业结构的转化,不论是就业结构的特征,还是其表述的含义、数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就业结构变化状况。
  就业结构作为反映社会生产部门之间占有劳动力数量和比例关系的内部结构,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大量统计数字表明,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就业结构变化总的趋势是: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不断增加,逐步超过第二产业。只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差别,这种变化趋势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是有着速度差别的。
  吉林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在东北处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中间,兼具辽、黑两省的主要特点。因此,本文以吉林省的统计数据作一分析。
  1978年,吉林省从业人员总数为645.4万人,到1995年达到最高峰的1270.77万人,此后有所下降,到2001降到1167.41万人。2001年比1978年净增加522.01万人,增加幅度为80.88%。具体变化情况是: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绝对数增加,相对数(占就业总人类的比例)变化不大。
  1978年,吉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318.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9.3%。到2001年从业人数为585.8万人。2001年比1978年净增加267.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为50.2%。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绝对数增加,相对数下降。
  1978年,吉林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20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8%。此后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在1992年达到峰值352.6万人后,到1997年平缓下降到315.5万人,但到1998年则骤降至229.9万人,到2001年又达到216.0万人。2001年比1978年净增加1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下降到18.5%。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绝对数增加,相对数也增加。
  1978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122.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8.9%。1997年达到峰值371.2万人后,到2001年达到365.6万人。2001年比1978年净增加243.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增加到31.3%。
  截止到2001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别是:第一产业50.2%、第二产业18.5%、第三产业31.3%。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接近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第二产业,这与全国的大趋势是一致的。
  2.就业结构反映的产业结构状况。
  通过分析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构成,大致可以对照出改革开放以来各产业部门综合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1978年,吉林省全省GDP为81.98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占用劳动力645.38万人,人均(每个劳动力)GDP 1270.26元。到2001年,GDP达到2032.48亿元,占用劳动力1167.41万人,人均GDP 7640元。这期间,占用劳动力总量增加了80.88%,人均GDP增加了501.4%。
  上述对比初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23年间第一产业GDP占总量比例下降,占用劳动力略有增加;第二产业GDP占总量比例下降,占用劳动力比例下降;第三产业GDP占总量比例上升,占用劳动力比例上升。这大体符合世界各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关系,同时说明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居高不下,与就业结构协调合理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二是23年间,第一产业人均GDP增长幅度低于全省平均值,第二、第三产业均高于全省平均值。较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3.就业结构反映的问题。
  (1)第一产业劳动力规模庞大,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末,吉林省全省农村劳动力为640.03万人,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剩余劳动力呈增加趋势。问题更加严重的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偏低,其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为86.8%,文化程度不高,制约了他们向其他经济领域转移。
  (2)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波动较大,下岗职工问题突出。据统计,在1997年末,吉林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为315.5万人,而到2001年末,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到216万人,减少了99.5万人。其间,出现了大量的企业下岗职工,而下岗职工的主要来源便是第二产业,这是导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经上升为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的主要矛盾。
  (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1978年到2001年的23年间,吉林省从业人员总数净增加了522.03万人,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加了267.7万人、11万人和243.3万人,增加幅度分别是84.1%、5.4%和198.9%,第三产业增长幅度是最高的。但是,从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与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仍然偏低。我国若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就必须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
  
  二、就业结构发展趋势
  
  就业结构发展的趋势大体是伴随着产业结构发展而发展。综观世界各国就业结构总的发展趋势是:
  第一产业占用劳动力不断减少,减少到一定程度保持相对平稳。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曾经以每年5%的幅度减少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吉林省目前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55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9.2%,预计未来一个时期,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仍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会很大。
  第二产业占用劳动力的发展趋势比较复杂。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一般呈现出相对数和绝对数同时增长,继而相对数下降绝对数继续增长的趋势。有资料表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不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都处于增长趋势。由于我国未来5年内面临着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任务,将有一大批下岗职工从企业剥离出来进入社会,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关停,由此导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将呈下降趋势。但同一时期,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吸纳的就业人数大体可以抵补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减少的人数。因此,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将会继续呈现相对数减少,绝对数增加的趋势。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发展趋势,不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且,生产力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发展越快,在整个就业人数中的比重就越大。按照一般规律,当人均国民收入为500~1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约为25%~36%(个别国家例外)。只有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才会有更快的增长,逐步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之和。综合上述情况,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仍将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三、就业渠道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取消了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步建立起劳动力供求双方互相选择的市场就业机制。产业结构的变化左右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就业渠道的变化。
  1.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就业渠道变化。
  从1978年到2001年的23年间,吉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26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64万人。但客观上第一产业只能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第二产业增加了11万人,增加幅度是最小的。考虑到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就业人员近期内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但由于其他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仍可吸收一部分就业人员,因此预计未来5年内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总量基本保持平稳。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鼓励发展政策的实施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将有较快的发展,就业人数将随之增加。在未来5年内,第三产业将逐步上升为这个时期就业的主渠道。
  2.经济成分多元化带来的就业渠道变化。
  统计数字表明,在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其吸纳就业的能力逐年下降。1998—2002年,吉林省共有64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新增就业人员到一、二、三产业就业的比率分别是5%、25.7%、69.3%。可以预计,在未来5年内,这种情况仍将继续下去,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将替代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成为这一时期就业的主渠道。
  3.企业规模类型变化带来的就业渠道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大中型骨干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减员增效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能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可以预计随着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颁布实施,中小企业将有较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企业将在未来5年内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四、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对策措施
  
  1.制定优先发展辅助战略。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力争在短时间内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振兴,步入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行列,东北各省都制定了优先发展战略,并且确定了一批优先发展项目,这是一项战略举措,应坚定不移组织实施。但从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的角度出发,可否考虑同时制定一项优先发展的辅助战略,或称为辅助优先发展战略。总的思路是,优先发展战略确定的项目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确保东北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辅助优先发展战略确定的项目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确保较高的就业率,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基于上述考虑,结合东北地区实际,辅助优先发展战略确定的项目应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在产业顺序上,以第三产业为主。主要是以社区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等为主。二是在所有制类型上,以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为主。要制定切实的鼓励和保护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发展,使其成为促进就业新的增长点。三是在企业规模类型上,以中小企业为主。这是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发达省份取得成功的做法,应该借鉴。
  2.更好解决城镇就业问题。
  (1)进一步加强对劳动就业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对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通过开发教育产业尽可能吸收初、高中毕业生升入上级学校,对没能升学的城镇新成长劳动力,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等措施,延缓其求职的时间,缓解近几年的就业压力。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随着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建立,在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市场。对城镇集体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失业人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实行特殊保护政策,继续实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已在辽宁搞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试点,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这方面的试点工作应抓紧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通过扩大试点,使整个东北地区整体上做到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这三条保障线的相互衔接,深化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失业保障范围,建立规范、多样、稳定的筹资渠道,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收缴和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基金收缴率,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作用。
  (3)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把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作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指针,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培育和建立市场就业新机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各级政府要对劳动力市场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劳动力市场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
  (4)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所有城市的街道以及就业任务较重的镇、乡都要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在社区聘用专门的工作人员,构筑街道和社区基层服务网络和工作平台,使人民群众得到及时便捷的劳动保障服务。并以此为依托,推进社区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为统筹城乡就业提供各项服务。
  3.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主要有:一是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逐步把农村劳动力从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从种植业转向种植、养殖和畜牧业全面发展;二是从农村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通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深加工,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推动小城镇的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三是大力提倡科技支农,除农业技术外,也要推广适合农村组织生产的其他工业技术。四是在农村广泛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力争在短期内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掌握一些专业技术,以便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五是充分利用国家允许有序流动的政策,组织大规模国内外劳务输出。六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本文作者: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其他文献
奥的斯公司占据全球超过17%的市场份额,它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做对了很多的“小事”  当无聊的人还为了拉夫劳伦设计的2012美国奥运会队服究竟是时尚还是老套而争论不休时,奥的斯电梯公司(Otis Elevator)早就把目光放到了2014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杯和2016奥运会。奥的斯电梯公司得到了一份大合同,为举办这两次盛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安装21部高效节能电梯和自动扶梯。这份合同的价值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深入到了人们的心中。就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来看,建筑节能的设计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应开展
一、引言rn随着行政国家的兴起,行政管理事务日渐繁杂,行政行为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可以说:有多少种行政,就有多少种行政程序.在当代,行政程序的重要性自无须多言.然而,面对行
期刊
路桥施工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路桥施工中必须做好技术与质量的控制工作,这样不仅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实现县级以上改革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向乡镇级纵向延伸,将改革“一推到底”.为抓好财政资金支付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国库集
期刊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审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内部审计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融合内部审计与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手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科学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理论实践和行为实践的双重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矿作为国家支柱性能源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煤矿产业支撑着国家中部地区的经济,但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直接反映了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监
创新以效益效率为导向的差异化分类考核管理体系绩效考核是对组织和员工的业绩、效率、效能进行管理,是承载企业使命和战略的驱动器,通过层层分解指标将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
随着我国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煤矿的使用量原来越大,因此对于煤矿资源的开采程度和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对煤矿进行挖掘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断层的现象,这对综采工作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