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隐秘村庄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双版纳境内,生活着以傣族为主的13个民族。如果说西双版纳的神秘、美丽,是造物主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那么西双版纳境内,澜沧江畔、密林深处的一座座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则得益于这里各民族的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这些隐秘的小村庄,都完好地保留了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千百年来守护着祖先留下的土地与传统,平静而快乐地生活。
  
  千年布朗古寨
  王 鹏
  
  刚刚下过雨的道路有些泥泞,小面包车哼哼了两声终于在一个略大些的上坡面前泄了气。司机师傅打着了火准备继续努力,而我们刚好下车走一段,从景洪闷热的气氛中脱离,呼吸着凉爽又略带着雨后青草味道的空气,溜溜达达地往已经不远的章朗布朗山寨走去。一片独具布朗族民居建筑风格的竹楼,在凤尾竹后面若隐若现,这座千年古寨掩映在坡坡青翠的林木中,旁边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座风格独特的耀眼佛塔,沿路的山坡上层层叠叠地种植着台地茶,而我的眼睛更在附近的山林里面搜寻,想要知道著名的大树乔木古茶树的藏身之处。
  
  
  布朗古寨
  
  刚走进章朗村,见得一座建筑古老的小乘佛教寺庙把守在村口,这可是一座闻名遐迩的佛寺,寺内有高大的佛房,房顶涂满金粉,在太阳下面金光闪闪,寺内还有七八座佛塔,塔上铃声叮当非常悦耳,寺内最珍贵的是那个涂着金粉高达两米的佛龛,四面雕有精美无比的人物,花草,动物,佛龛内藏有经书,一般人是不能随便打开的。佛寺内有块石碑,记载着这座章朗佛寺已有1400年的历史,由此可知,布朗人在章朗至少已经居住了1400年,寺庙的藏经阁内珍藏着一百多卷古老的贝叶经,记载着这座佛寺千年来的历史。
  一位穿着僧袍的年长僧人正坐在台阶上认真地写着贝叶经,虽然我们完全看不懂上面的傣文写了些什么内容,然而他专注的神情让人丝毫不怀疑这些经文在他心中的重要。写了一会儿,他停下来休息,点燃了一支香烟,语言的障碍让我们无法有更多的交流,但看着他在自己的天地中悠然自得,也让我们不由得感受到佛教给人心灵的安宁与抚慰。
  布郎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环境,章朗寨四围葱葱绿绿,寨子被几千亩阔叶林和竹林护拥着。清晨,我们在寨子里起伏的小路上漫步,沿着山坡而建的层层竹楼错落有致,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种着艳丽的兰花。妇女们大都穿着布朗族的传统服装,还有许多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不会讲汉话,但每个见到我们的人都面露微笑,有许多女人面对镜头的时候,一边腼腆地笑着一边很羞涩地用手遮住自己的脸。
  寨子外面有一口千年历史的古井。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走到村前,天气炎热,大象口渴难忍,便用鼻子在地上钻出一口水井。人们称水井为“那么着章”,汉语意为大象用鼻子掏出来的水井。据说,这口井一年四季从不干枯,水井里的水总是那么多,无论有多少人挑也挑不完,很是神奇。
  
  千年古茶
  
  
  章朗古寨中居住着布朗族一百多户,云南人常说“濮人种茶”,而“濮人”就是古时对布朗族的称呼,而现在依然可以说,有布朗族居住的寨子就一定会有人工栽培的古茶园。章朗的古茶园分布在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据说面积有五百多亩,茶树高大,要架着竹梯爬上去才能采摘,章朗的古茶树与阔叶林伴生,茶叶洁净无比,有不少港台的茶商每年都要到章朗买茶。
  伴着清晨的鸟鸣,村长带我们顺着村边的一条小路向下走,原来他是带我们去看就在村子旁边百余米的林中,藏着的一棵百年以上历史的古茶树。这棵古茶树看起来有五六米高,枝叶茂盛,周围还有几棵稍微矮一些的茶树,这些古茶树是布朗族的祖先种植的,千百年来在其他参天大树的树荫下生长,空气洁净湿润,鸟儿欢唱,土地肥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茶叶,怎能不回甘清甜呢?
  傍晚,我们到村长家里吃饭,好客的主人给我们煮了一壶茶,我第一口喝下去觉得有些苦涩,稍过会儿,便感觉嘴里很长时间都保留着甜甜的味道。白天在寨子里溜达的时候,看到许多人家的阳台上都晒着茶青,我们喝的就是将鲜嫩的茶芽由树上采摘下来后,直接晒干后就煮开喝的,这可以说是云南最早的普洱茶,现在章朗等地的云南少数民族仍以这种简单的古法制作,用于平时饮用。
  晚饭后,我们很幸运地与村长一起来到炒茶的作坊,观看布朗茶农们炒制白天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茶芽。人们把新鲜的茶芽倒入大铁锅里,然后用手直接炒制,这一步也称为“杀青”。手工翻炒的速度不能太慢而且要尽量地均匀,否则,出现炒糊的叶子那就不妙了。我的同伴忍不住试了试,结果是弄得茶芽满天飞,手也热得难以忍受,在这样高温的炉灶前,我们只呆了一小会儿就出了一头的汗,而茶农们可能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将
   一天的茶芽炒完。炒好的茶叶摊开稍微晾一会儿后,还需要揉茶。现在一些茶农已经开始使用机器揉茶,但手工揉出的茶叶,相对来说口感会更好。村长告诉我们,揉捻后的茶青还需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干,茶厂会根据品质收购,再进行更多的加工制作,就成为了市面上出售的各种普洱茶饼了。
  隐藏在巴达山深处的章朗古寨,人们慢节奏的生活,受到外界影响不多,完整地保存了布朗族的文化,西双版纳州政府2004年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颇大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介绍布朗族的历史文化。要了解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布朗族,那就一定要到章朗来,这千年的静谧古寨,拥有贝叶经卷的古佛寺,伫立千年的古茶树都会向你诉说布朗族与茶密不可分的人生。
  
  户外探险
  
  交通:从勐海县城出发,穿过云南省最大的坝子之一勐遮镇,在勐遮镇向南沿公路盘山而上,然后行驶在巴达群山之中,距离勐海70公里的地方便是章朗泰的寨门了。
  食宿:章朗村里面,没有对外经营的饭馆,可以在村民家里一起食宿,当然,要早些定好,不然家里不会准备足够的饭菜,走时适当的付些费用给主人家。另外,章朗博物馆可以住宿。条件也是比较简单的,在房间的地上有垫子,最好自带睡袋。在村外不远的小学校旁边,有一个很小的摊子,早上有米线卖给来上学的孩子们,味道比较一般,而且主要只是在早上时段卖如果九点多之后,很可能就没有了。
  
  雨林深处的桃花源
  红 骏
  
  
  带有露水的芭蕉叶在微光中亮晶晶地呈现出些许红色,厚厚的晨雾缭绕在周边的山坡上。山峦层层叠嶂,树影在雾气中时隐时现。曼旦村的竹楼就被掩映在这雾气蒸腾的坝子里。徒步登上旁侧的小山,能俯瞰整个寨子,山顶有—佛塔和—佛寺。通过“宇谢千达山顶塔”修建的历史,能了解整个村庄的历史。此塔原建于傣历522年,公历11 60年,那 的民俗都是要包头的,用黑色的布把头包起来,大人小孩都要,现在很少人包头了。我小时候穿的是大喇叭裤,裤角有60公分宽。”村长边说边打着手势给我看,提起儿时,村长眼里充满柔情与怀念。“我们老人一直传下来的风俗,阿克人结婚了不能离婚,而别的民族是可以离的。还有我们自己本村寨的大门,跟哈尼族不一样,不要看外形长得像,可我们是双线叫魂。”对于阿克人归属为哈尼族,村长有着自己的见解。
  
  阿克人的灵魂
  龙包头是阿克人的祖先,阿克人每个寨子都有龙包头,一直延续至今,龙包头必须姓龙,由村民选出。龙包头一般在30岁左右当选,一直当一辈子,世袭制。龙包头管理着村子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在传统节目,重大活动会出来主持,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等等。村子里如果有关系不好的住户,可以考虑搬迁,但搬迁之前要选出一个龙包头来。
  如果龙包头是阿克人的依托,那么龙包门就是阿克人的灵魂。每个寨子的最高处,都有一座龙包门,龙包门是由木头搭建而成,要在村子的高处,旁边必须有树。龙包门每年从村子里往外依次递增新建。每年4月份都要在龙包门举行隆重的建新门仪式,全村老少都要来参加,杀鸡宰猪,每家每户都出钱出力。仪式结束后,全村人在龙包门聚餐。
  龙包门门框上方中间处挂着一块猪骨头,门框两边还摆放着木头刻的小鸟,长刀,枪等图腾,村长也解释不出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只说祖宗一直这样挂的。阿克人走龙包门的时候也很小心,即便是打柴归来,也得弯腰而过,以免柴火碰到门筐上的图腾图案,不吉利。
  阿克人世代沿袭着不能与傣族通联的习俗,他们觉得与傣族结婚,灵魂会被水冲走。阿克人甚至还有自己的年历,与汉族的新历,老历时间都不一样。阿克人而今只能靠种甘蔗,水稻,茶叶维持生计,人年均收入约两千元。阿克人还有本民族的服饰,姑娘的服饰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在走访村子过程中,虽然村长全程陪同解说,但我了解到的阿克人的文化也只是很片面,还未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群族。尽管很多外来文化开始融入阿克人的生活,但阿克人依旧艰辛地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和维护着自己民俗文化,但愿这异族的风情能被更多的人了解与关注。
  
  户外探险提示
  交通:从景洪翻新寨为二级公里,约一百公路,新泰就在公路边,比较好找。
  食宿:老乡家可以住宿,食宿约40/天。
  时间:每年的7—8月份,有一段时间阿克人是不允许外人进寨子的,如果这个时间段到寨子,最好先咨询一下。每年的11月初,是阿克人自己的新年,所有的民俗活动都在新年的时候举行。
  注意:进入寨子的时候,最好找向导。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其他文献
2008年并没有太多的优秀户外运动知识类图书出现,倒是登山探险纪实类图书出现了一批本土的作品,比如王秋杨《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这是王秋杨继《极度体验》、《风过高原》之后的“在路上三部曲”之一;世界知识出版社的《那些山那些人》记录了西藏14座8000米高峰探险队完成攀登的经历,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登山探险纪实图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灏铮的《梦上巅峰》是《危险的脚步》的升级版,在原
Lost Arrow岩塔是优胜美地大岩壁先驱John Salethe在50年前开创的第一条大岩壁线路。当刘勇站在仅有三平方米的岩塔箭尖上,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优胜美地峡谷的旖旎风光。这是每个攀岩者都梦寐以求的时刻。  关于攀登的回忆总是幸福的。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经历了一个月的攀岩之旅。对于热衷于传统攀登的攀岩者来说,这里绝对是天堂——数不清的线路,遍地的攀岩者,来到这里每一天都是在冲坠和完攀
真的好似“昨日重现”还是主干道上川流不息的藏民,还是半山腰上鳞次栉比的藏式房屋,还是身穿酒红色藏袍的云游僧人……康定,这个康巴地区的门户和一年前几乎一模一样,那时Karen McNeill和我经历了三天颠散了骨架昏头转向的汽车之旅,取道这里去措普平原。  这是我第三次来中国。2001年,我作为登山题材电影《垂直极限》的拍摄技术指导和顾问,曾与EllenSagmyr一起在中国北京举办了攀登讲座,第二
关键词:地震遗迹 古羌寨 黄泥碉楼  推荐探访地:映秀 萝卜寨 布瓦寨 龙溪羌人谷  气候:  汶川——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多,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然而,去年的一场大地震,给这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也使这里迅速地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知晓。地震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汶川正在逐步地恢复、重建。来这里旅行吧,
如今距我一人单车骑完川藏线已经过去很久了。路上的酸甜苦辣早已淡去,而我内心深处始终挥之不去的,是路上游离于躯体之外的真我。骑车行进在通往拉萨的路上,我犹如一个虔诚的教徒,如此真诚,如此无畏,因为我知道我正在通往内心的深处。  回到城市,回到现实,太多的无奈。我已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也不再歇斯底里地呐喊。淹没在这充满欲望的都市中,我随波逐流,但不曾迷失自我,因为在城市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个
赤裸度:***  赤裸宣言:让海水吻上我的每一寸肌肤    “PG岛是一个潜水者的天堂,我从1985年就来到这里,再也不想离开。”说这话的是澳大利亚人Frank,在20年后的今天,他身边有了一位菲律宾妻子和一个漂亮的混血女儿,他还拥有了一间在PG岛富有盛名的潜水学校—PADI(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专业潜水教练协会,是总部在
在中国人心目中,昆仑山的含义包括两大部分——地理意义上的伟大山系和精神层面的神山圣域。“昆仑”之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等书中就有,但当时所说的昆仑究竟在何处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霍去病开发西疆之后,才得以实定。《史记·大宛传》中说:“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由于昆仑山一直与“河源”相联系,因此在中华民族文化
中国第一批开设国际青年旅舍的户外爱好者,上海蓝山国际青年旅舍的当家人,同时经营着昆明大脚氏国际青年旅舍,北京子非鱼国际青年旅舍。虽然他一直“奋争”,但熟悉他的朋友依然喜欢叫他“拉登”  OUTDOOR:你是哪一年来到上海的?你认为上海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卜为明:我1999年来到上海,上海给我的感受始终是包容,这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有人说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其实对于外地人的歧视,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
当我站在留寿都酒店门口,面对着三座大山的滑雪场时,还是忍不住连连惊叹!厚厚的雪,连绵的山,如果再把镜头稍微拉长,似乎可以闻到电影《情书》的味道了。对我而言,北海道的冬季陌生而又熟悉。  留寿都滑雪场坐落于羊蹄山脚附近之广阔原野上,而羊蹄山则在洞爷湖旁边,其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雪场分East,West和Isola三座山脉。留寿都是北海道最大的一家滑雪场,属于加森集团旗下产业,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雪
唐朝时期,有一个小村庄,因为一个小池塘而出名,这个村庄就是荷花村。小池塘里荷叶田田,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个个可爱的少女。正值夏末,一个个莲蓬更是颗颗饱满。  这天,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下田种地。他觉得十分无聊,突然看到了小池塘里的莲蓬,口水都流了出来。他想:我可以偷偷撐船去偷几个莲蓬来尝尝。说干就干,他趁爸爸妈妈种地的空当儿,偷偷来到了池塘边。  池塘里的景色可真美啊!碧绿的荷叶挨挨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