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可培养大批量适合于现如今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本文中将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索,对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职业技能
1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高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认识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内所开设的专业和学科呈多样化,更多的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而影响。理论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因此呈现出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教学现象。培养出的学生也大多是理论知识丰富,但一旦实践动手操作,便会频频出现问题,这就导致了当今教育行业中“头重脚轻”的教学结果。高职院校主要是将培养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操作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方向,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鼓励学生们勇于操作,敢于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不断的拓展和扩充,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将来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2 建设方案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大多还是为了满足试验的需要,并没有将实训作为一项培训课程来进行建设,因此,使实训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体现。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价值是要将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技能、开发学生思维为重点,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提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并且提升高职院校的招生标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脱节,严重的违背了实训的根本意义。
1.3 缺乏双师型教师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双重人才,需要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双师”教师的素质达不到标准要求,因此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有所欠缺。根据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想要培养出大批社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首先要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首要解决的对象,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是教育中的首要重点。
1.4 缺乏针对岗位的实训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材,实验针对性较强,却没有针对岗位实训进行具体的说明,因此,学生对实训方面还较为陌生。学生的知识大多都是通过教材和教师的知识传输得来的,由于有关部门以及校方对实训内容的不重视,学生也很难得知实训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实训教材对开展实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5 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多且不稳定
一些高职院校所建立的实训基地与实际的实训内容不相符,无法做到相互配合,进而实训内容受到干扰,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得到实战训练。
2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产学结合是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高职的专业设置,以确保培养的人才适合市场需求;又利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2 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在多个专业都需要建设投入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重点、特色专业和长线专业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
2.3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凡涉及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内容确定,应侧重工艺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的经济实力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专业的校内建设需要,因此,实训基地建设还要靠两条腿走路。专业课实训尽量借助本地行业、企业和教育部设立的地区性职教实训中心。尽量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
2.5 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原则。各实训基地在完成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训任务基础上,通过积极开展面向校内外的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来满足在校生“双证书”要求和企业对职工的培训要求。
2.6 设备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实训基地购买的仪器设备,能够反映本专业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准,不仅要实用,能够满足一般职业培训要求,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则,没过多久就过时,还得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筹建方式
3.1 学院全额投入所有建设资金。这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在目前,只有经济发达地区院校或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可能做得到,因为他们有大企业的背景或政府重点扶持基金。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3.2 扩建改造。在原有实训基地基础上,通过少量资金投入,进行扩建、挖潜,从而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达到用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3.3 合作共建。争取与本地区行业、企业或个人共建实训基地。本着“平等互惠、互通有无,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合资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吸纳校外资金,达到建设目的。例如,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化,各地原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变成行业协会,国家通过它指导并培训本行从业人员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3.4 临时租赁设备。对一些资金投入较大,使用率并不高的专业实训基地,不一定非要自己建设。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精神,在需要时临时租赁,即使价格高一些也是划算的。
3.5 职工集资筹建。我院在科技大楼的筹建时采用了这种融资方式。建成后通过部分临街门面出租,每年收益作为资金占用费支付给教职工,使教职工的经济利益与学院的建设发展联系在一起,大家既是受益者又需要休戚与共,风险同担。
4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创新
4.1 突出区域特色,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我们注意到,高职院校的布局和办学形式有向区域化、功能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和行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兴趣,在于高职教育能否为其带来合适的人才、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在于能否为劳动力转移服务,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大力投入和建设,逐步集中了本地区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拥有相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训设施,最有能力承担本地区各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开发和技术轉化任务,也完全应该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对下岗再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岗前培训等,提升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4.2 建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财力有限,各院校都是在资金筹措极为困难、还款压力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完成大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建成后,每年还得往里投入几十万、几百万资金进行设备保养、维护,这必将成为各院校更加沉重的经济包袱。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必须是集产、学、研、培训为一体的经济实体,不仅可以进一步更新设备,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为学院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项目嫁接、转化与推广服务,而且能进一步降低实验实训成本,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实践证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师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进程深入,都必须寻求有效的实训环境,尤其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培养模式创新,这将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伟.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2]马薇,赵建军.高职院校小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9).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职业技能
1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高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认识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内所开设的专业和学科呈多样化,更多的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而影响。理论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因此呈现出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教学现象。培养出的学生也大多是理论知识丰富,但一旦实践动手操作,便会频频出现问题,这就导致了当今教育行业中“头重脚轻”的教学结果。高职院校主要是将培养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操作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方向,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鼓励学生们勇于操作,敢于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不断的拓展和扩充,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将来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2 建设方案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大多还是为了满足试验的需要,并没有将实训作为一项培训课程来进行建设,因此,使实训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体现。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价值是要将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技能、开发学生思维为重点,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提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并且提升高职院校的招生标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脱节,严重的违背了实训的根本意义。
1.3 缺乏双师型教师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双重人才,需要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双师”教师的素质达不到标准要求,因此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有所欠缺。根据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想要培养出大批社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首先要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首要解决的对象,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是教育中的首要重点。
1.4 缺乏针对岗位的实训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材,实验针对性较强,却没有针对岗位实训进行具体的说明,因此,学生对实训方面还较为陌生。学生的知识大多都是通过教材和教师的知识传输得来的,由于有关部门以及校方对实训内容的不重视,学生也很难得知实训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实训教材对开展实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5 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多且不稳定
一些高职院校所建立的实训基地与实际的实训内容不相符,无法做到相互配合,进而实训内容受到干扰,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得到实战训练。
2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产学结合是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高职的专业设置,以确保培养的人才适合市场需求;又利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2 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在多个专业都需要建设投入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重点、特色专业和长线专业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
2.3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凡涉及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内容确定,应侧重工艺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的经济实力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专业的校内建设需要,因此,实训基地建设还要靠两条腿走路。专业课实训尽量借助本地行业、企业和教育部设立的地区性职教实训中心。尽量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
2.5 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原则。各实训基地在完成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训任务基础上,通过积极开展面向校内外的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来满足在校生“双证书”要求和企业对职工的培训要求。
2.6 设备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实训基地购买的仪器设备,能够反映本专业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准,不仅要实用,能够满足一般职业培训要求,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则,没过多久就过时,还得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筹建方式
3.1 学院全额投入所有建设资金。这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在目前,只有经济发达地区院校或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可能做得到,因为他们有大企业的背景或政府重点扶持基金。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3.2 扩建改造。在原有实训基地基础上,通过少量资金投入,进行扩建、挖潜,从而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达到用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3.3 合作共建。争取与本地区行业、企业或个人共建实训基地。本着“平等互惠、互通有无,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合资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吸纳校外资金,达到建设目的。例如,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化,各地原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变成行业协会,国家通过它指导并培训本行从业人员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3.4 临时租赁设备。对一些资金投入较大,使用率并不高的专业实训基地,不一定非要自己建设。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精神,在需要时临时租赁,即使价格高一些也是划算的。
3.5 职工集资筹建。我院在科技大楼的筹建时采用了这种融资方式。建成后通过部分临街门面出租,每年收益作为资金占用费支付给教职工,使教职工的经济利益与学院的建设发展联系在一起,大家既是受益者又需要休戚与共,风险同担。
4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创新
4.1 突出区域特色,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我们注意到,高职院校的布局和办学形式有向区域化、功能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和行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兴趣,在于高职教育能否为其带来合适的人才、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在于能否为劳动力转移服务,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大力投入和建设,逐步集中了本地区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拥有相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训设施,最有能力承担本地区各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开发和技术轉化任务,也完全应该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对下岗再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岗前培训等,提升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4.2 建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财力有限,各院校都是在资金筹措极为困难、还款压力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完成大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建成后,每年还得往里投入几十万、几百万资金进行设备保养、维护,这必将成为各院校更加沉重的经济包袱。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必须是集产、学、研、培训为一体的经济实体,不仅可以进一步更新设备,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为学院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项目嫁接、转化与推广服务,而且能进一步降低实验实训成本,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实践证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师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进程深入,都必须寻求有效的实训环境,尤其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培养模式创新,这将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伟.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2]马薇,赵建军.高职院校小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