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三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召开期间,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副校长陈铁军的专题报告详细地介绍了该校颇具童趣的国学校本课程,令人眼前一亮!而在会后的专访中,她对学校文化的见解同样精彩。
《学校品牌管理》:基于小学教育的特点,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才是好的文化?
陈铁军: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性存在。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指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正确的文化导向、良好的文化机制与氛围,以及所突出的文化成果和较强的文化辐射力。
经过多年努力,泡桐树小学现已构建起“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现代学校精神文化。我们一致认为,让每一个师生在一个融先进文化和人文关怀为一体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这样的学校文化就是好的文化。
《学校品牌管理》:如何让学校文化变得有趣起来?尤其是针对小学生。
陈铁军:从一定程度来说,学校文化的形成源于学校师生的文化认同,意味着学校师生接受、内化,并归属于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及其相应的文化样式。泡桐树小学的学校文化均以儿童为本,以儿童视角来设计。例如,“确立“成人成才,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的校训、让儿童参与学校文化设计、以师生作品美化校园等。
《学校品牌管理》:如何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小学校本课程?
陈铁军:根据小学生的年齡特点,考虑所选取资源的适切性。以泡桐树小学为例,为低年级选取《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启蒙读物和韵文读物,并辅以二十四节气等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为中年级选取《唐诗》《幼学琼林》《论语》《孟子》等;为高年级选取《庄子》《史记》《宋词》《历代美文》等。这些内容的选择既有“国学”——学术性的传统文化浸润,也有“国文”——由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更有“国史”——学史通今。同时,我们在选修课程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内容,如“国艺”(川剧、书法、青花瓷、国画)等,“国技”(茶道、围棋、空竹)等。
《学校品牌管理》:您认为泡桐树小学的品牌有何文化价值?
陈铁军:品牌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无论是哪一阶段教育的学校,其品牌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剖析一所品牌学校的基本内涵,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三个构成要素,即办学理念、教育品质和由此积淀而形成的学校文化。其中,办学理念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教育品质是支撑,学校文化是底气。
泡桐树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和谐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 办学目标是“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教师幸福的学校,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办社会向往的学校”,对教育品质的追求集中体现是“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教育”。我认为,这些都彰显了泡桐树小学的品牌及其文化价值。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采编部记者)
《学校品牌管理》:基于小学教育的特点,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才是好的文化?
陈铁军: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性存在。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指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正确的文化导向、良好的文化机制与氛围,以及所突出的文化成果和较强的文化辐射力。
经过多年努力,泡桐树小学现已构建起“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现代学校精神文化。我们一致认为,让每一个师生在一个融先进文化和人文关怀为一体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这样的学校文化就是好的文化。
《学校品牌管理》:如何让学校文化变得有趣起来?尤其是针对小学生。
陈铁军:从一定程度来说,学校文化的形成源于学校师生的文化认同,意味着学校师生接受、内化,并归属于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及其相应的文化样式。泡桐树小学的学校文化均以儿童为本,以儿童视角来设计。例如,“确立“成人成才,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的校训、让儿童参与学校文化设计、以师生作品美化校园等。
《学校品牌管理》:如何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小学校本课程?
陈铁军:根据小学生的年齡特点,考虑所选取资源的适切性。以泡桐树小学为例,为低年级选取《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启蒙读物和韵文读物,并辅以二十四节气等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为中年级选取《唐诗》《幼学琼林》《论语》《孟子》等;为高年级选取《庄子》《史记》《宋词》《历代美文》等。这些内容的选择既有“国学”——学术性的传统文化浸润,也有“国文”——由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更有“国史”——学史通今。同时,我们在选修课程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内容,如“国艺”(川剧、书法、青花瓷、国画)等,“国技”(茶道、围棋、空竹)等。
《学校品牌管理》:您认为泡桐树小学的品牌有何文化价值?
陈铁军:品牌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无论是哪一阶段教育的学校,其品牌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剖析一所品牌学校的基本内涵,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三个构成要素,即办学理念、教育品质和由此积淀而形成的学校文化。其中,办学理念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教育品质是支撑,学校文化是底气。
泡桐树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和谐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 办学目标是“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教师幸福的学校,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办社会向往的学校”,对教育品质的追求集中体现是“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教育”。我认为,这些都彰显了泡桐树小学的品牌及其文化价值。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采编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