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性”思维是指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局限于人们既定的理解,其主要特点是求异。“发散性”思维是客观事物复杂性的反应。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构成事物客观因素的多样性以及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决定了我们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向和思维方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实表明,这种思维方式为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和实现最优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般来说,发散性思维开始时往往在常识范围内进行思考,从常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不断的“发散”和反复的“变通”而产生出更多更好的新异性的成分。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呢?
  
  一、发散机制
  
  即在解决一个问题前要尽量发散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多种方法,以便多中选好、好中选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思维要自由奔放,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要尽量扩展自己的思路。这样,头脑灵活了,思路拓宽了,自然就为创造思维准备了条件。在发散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尽可能广泛地、接连不断地“发散”开去,像树枝那样一圈一圈不停发散开去。这样围绕中心一轮一轮地“发散”,学生思路闭塞的弊病自然就会有效地克服了。如写《苦与乐》可以这样做全?现在日子好过了,要不要提倡“艰苦奋斗”?生活中“苦”和“乐”的辩证法是什么?怎样理解“自找苦吃”“自寻苦恼”“苦尽甘来”?等等。这样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 “面面观”,学生就会有话有事可写了。他们写作的思维自然就扩展开了。
  
  二、换元机制
  
  事物和问题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发散性”。如果变换其中某个因素,即“换元”,就有可能出现新方案、新设想、新办法,促成事物的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换元机制,就是要引导他们能根据变化了的因素作出正确的反映,能据此修改原先提出的方案和做法并提出适合当前情况的新方案和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换元”来引导学生审题立意,让学生从斟酌比较中抓住“文眼”,从而写出合题意又新颖别致的文章。
  
  三、换向机制
  
  这是指思维朝某一个方向发展受阻时,能立即转换,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来考虑问题,以求得正确的答案。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个意思。如读了朱自清的《春》后,如果教师只是说“你们记住朱自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把课文中的修饰语和比喻及拟人方法尽量用到作文中去。”这种教法只是使学生机械地模仿范文。假如老师用另外的方法提出问题,“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春雨、春草非常喜人,而我们这里的春天又是怎样?你打算怎样描写?”很明显,后一种教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借用作家的语言,而且还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及时“换向”,找出“自己”的最佳表达方式。两种比较,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换向”,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思维逆向而行。即看到一种现象或遇到一个问题时,立即想到它的反面。为此,在作文教学乃至整个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众心理”显得十分必要。所谓“逆众”,就是要克服一般人容易产生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惰性”,敢于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具有自己的思维独立性,做到“言别人所不言,发别人所未发”。比如秋,大多数人都说它冷、无情,可也有人赞美它成熟、稳重。由“赞秋篇”、“贬秋篇”的作者各自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扩大了大家的视野。
  为了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抓好如下三点至关重要。
  一是促成脱换。所谓脱换,即脱离原来的或一般人的格调,转换成新的自己特色的格调。这些格调有时可能显得有点“怪”和“偏”,甚至可能还有悖于常情;对这些,只要不是荒谬的,老师就应给予保护支持并积极加以诱导,使其日臻完善。
  二是组织论争,中学生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喜欢根据自己的探索与思考,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论争,鼓励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已见,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闪耀,就能促成各种创造见解的产生,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良好契机。
  三是启发思维。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会对某一事物进行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值得一提的是,要特别重视联想对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广泛而精当的联想是使文章思路开阔,内容充实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保持了13年。其间,我们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克服了需求不足,战胜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非典疫情的影响。之所以能够摆脱历史上周期性大起大落的困扰,创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最长的时期,重要原因在于不断改善宏观调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同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然而去年以来,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能源、原材料供给
期刊
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集体的领导下正在积极的推进中。作为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浙江富润集团公司董事长赵林中,根据他难忘的一段经历和上的难得的一课,在本文中谈了自己的深切感受。  ——编者  2003年10月,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通知,邀请我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列席这样的会议,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们企业来说,都是件大事。于是我在较短时间内作了充分准备
期刊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景山学校,题了如下词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句规定教育的任务和方向性质的题词。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就将这一题词特别收入为独立的一篇文章。现在这一题词,已经不仅被看作是发展基础教育的方针,而且被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方针。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政治报告中都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要“发
期刊
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模式已有所转变从过去的重“知”轻“能”转变为“知”“能”并重,中考命题也由单一的知识考核转为技能考核。应用性、综合性增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举一道实验探索题,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题目:陕西省渭北有卤盐资源,当地中学生的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了1000ml卤水样品,为了测定卤水样品的密度,学生们来
期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利用所面临的难得机遇、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纪检监察机关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专门监督机关,必须全面履行《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充分
期刊
“natural rights”是近代西方启蒙学者提出来的。汉文出版物通常把英文“natural rights”译为“天赋人权”。夏勇认为,“在自然法学里,‘天’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人固有的本性”,“从根本上讲,这种权利是‘天然的’,不是‘天所赋予的’,是‘自然的’,不是‘他然的’”①。根据英文的原意,“‘natural rights’以译为‘本性权利’或‘自然权利’为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天赋
期刊
【摘要】本文叙述玻纤增强材料的特性、相应制品及模具的设计要求、设备的选用,并对其注塑成型工艺进行研究;以一个玻纤增强材料注塑制品为实例,对其注塑成型特点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玻纤材料在注塑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玻纤增强材料 成型工艺常见问题    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是将玻纤与树脂熔融共混形成的。一般的复合材料的两组分的相容性较好,复合材料的性能便优越;而玻纤是无机化合物,与
期刊
编者前言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写入全会文件,报刊上陆续发表文章作了阐释和论证,观点不尽一致;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以人为本,实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为题的社论,第2期又发表了何祚庥和段若非《关于“以人为本”的对话》。此后本刊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提出了一些与“以人为本”有关的问题,希望得到回答。为此,本刊选择了若干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我们的理解水平作了回
期刊
学校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又叫显在课程或正规课程,是指课程计划中排定的课程,或者没有排定但有计划的活动.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潜隐课程或隐蔽课程,是指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形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课程.隐性课程有物质文化层面,包括校园硬件设施、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制度风气层面,包括各种规章制度、校训、班训、校风、班风等;心理层面,包括同学之间、师生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高中扩招从初中选拔优秀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