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护理继续教育是继医学教育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护理继续教育应以医院总体发展目标和护理人员的职业规划为指导,建立合理的护理人才梯队,开展分层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评价机制。
【关键词】 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水平的快速进步和新医疗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学科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护理内容也大大丰富。护理工作正逐步从单一疾病护理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护理,护理的知识结构正从传统的单纯治疗护理知识优化为包括自然科学、医疗、护理学、人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以适应多元化人文护理要求。传统的护理专业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及临床经验式的传教培养的护理人员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沿知识[1],不断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护理工作才能保持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1 护理技术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当前护理队伍建设现状 由于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性,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全日制学历教育以中专学历为主,专科学历较少,本科学历只有3%左右,而且职称结构不合理,70%的护理人员职称为初级。同时,医院对护士的继续教育缺乏有计划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实践锻炼及职称考试逐步晋升为护师、主管护士,只能通过自学掌握高级护理科学理论与技术,而多数护士本职工作繁忙,家务负担又重,真正能够通过自学提高业务水平的很少。护理人员与病床、病人比例严重失衡,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医疗机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仅为0.26∶1,尚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的要求,即病房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0.4∶1。现实情况是护士床位比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下滑,这就造成了护士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过大,无形中压缩了护士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空间。
1.2 缺乏高级护理人才的正规培养途径、专科护士培训不足 高级护理人才及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业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工作中专护士利用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高级护理人才除直接护理工作外,还可以对其他护士起咨询和指导作用,直接决定着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2]。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并发症等诸方面有巨大作用,特别是重症专科护士,对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更是功不可没。实际实践中,专科护士还局限于ICU、糖尿病等领域,其他常规科室严重缺乏。专科护士人数比例低,未建立科学有效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
缺乏高级护理人才正规培养途径,高级护理人才的缺失,不仅妨碍临床护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影响护理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中、初级护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1.3 培训安排不合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是医院的人力资源部还在负责考勤、薪资、档案管理等一些低水平的人力资源工作,没有完成角色转换以适应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缺乏把人力当成资源来看待,强调人性化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无法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计划。二是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内容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教育培训形式死板,护士缺乏参加教育培训的兴趣和动力。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护理工作是一套系统工程,护理效果和护理水平无法以科学、严谨、有效的量化指标来衡量。教育培训往往最后以学分为考核标准,无法真实有效地反应出教育培训的效果。
2 科学规划,切实加强护理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培训人才培养计划 护士继续教育与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制订教育培训计划时应以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护理发展规划需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龄等特点,主动帮助护理人员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打破护理人员职称的“天花板”,拓展护理人员的发展空间。充分尊重不同科室的不同需求,给予护士长在的培训人员、教训内容、培训方式上更大和自主权,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工作中来,让教育培训计划更加科学、适用,也可更好地调动护士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3]。
2.2 加强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 人力资源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护理人力资源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计划需要合理的经费保障。在申报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时,应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基本原则。根据护理工作教育培训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结合实际需要,对比上年度预算经费实际执行情况,对预算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做到科学化和精细化。保证教育培训实践中计划目标保质保量,重点项目倾斜有度,激励项目取得实效。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对于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效果评价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或制度,很多的护理培训,包括院内或院外的短期学习班、进修都缺乏教育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多采取学分考核的方式。甚至出现学习为学分、学分为晋升,而不是以获得知识为学习目的,对于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过程”,忽视“结果”。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整体性、科学合理性、可发展性。要求评价体系在建设中应以医院护理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评价指标协调一致、科学准确,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目标要求,并可以根据医院整体目标发展需要做出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 聂成梅.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探讨[J].医药前沿,2012.1.
[2] 程旭.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J].全科护理,2011.9.
[3] 戴柏秋.临床护士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14.
【关键词】 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水平的快速进步和新医疗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学科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护理内容也大大丰富。护理工作正逐步从单一疾病护理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护理,护理的知识结构正从传统的单纯治疗护理知识优化为包括自然科学、医疗、护理学、人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以适应多元化人文护理要求。传统的护理专业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及临床经验式的传教培养的护理人员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沿知识[1],不断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护理工作才能保持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1 护理技术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当前护理队伍建设现状 由于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性,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全日制学历教育以中专学历为主,专科学历较少,本科学历只有3%左右,而且职称结构不合理,70%的护理人员职称为初级。同时,医院对护士的继续教育缺乏有计划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实践锻炼及职称考试逐步晋升为护师、主管护士,只能通过自学掌握高级护理科学理论与技术,而多数护士本职工作繁忙,家务负担又重,真正能够通过自学提高业务水平的很少。护理人员与病床、病人比例严重失衡,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医疗机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仅为0.26∶1,尚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的要求,即病房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0.4∶1。现实情况是护士床位比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下滑,这就造成了护士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过大,无形中压缩了护士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空间。
1.2 缺乏高级护理人才的正规培养途径、专科护士培训不足 高级护理人才及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业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工作中专护士利用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高级护理人才除直接护理工作外,还可以对其他护士起咨询和指导作用,直接决定着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2]。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并发症等诸方面有巨大作用,特别是重症专科护士,对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更是功不可没。实际实践中,专科护士还局限于ICU、糖尿病等领域,其他常规科室严重缺乏。专科护士人数比例低,未建立科学有效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
缺乏高级护理人才正规培养途径,高级护理人才的缺失,不仅妨碍临床护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影响护理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中、初级护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1.3 培训安排不合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是医院的人力资源部还在负责考勤、薪资、档案管理等一些低水平的人力资源工作,没有完成角色转换以适应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缺乏把人力当成资源来看待,强调人性化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无法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计划。二是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内容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教育培训形式死板,护士缺乏参加教育培训的兴趣和动力。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护理工作是一套系统工程,护理效果和护理水平无法以科学、严谨、有效的量化指标来衡量。教育培训往往最后以学分为考核标准,无法真实有效地反应出教育培训的效果。
2 科学规划,切实加强护理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培训人才培养计划 护士继续教育与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制订教育培训计划时应以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护理发展规划需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龄等特点,主动帮助护理人员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打破护理人员职称的“天花板”,拓展护理人员的发展空间。充分尊重不同科室的不同需求,给予护士长在的培训人员、教训内容、培训方式上更大和自主权,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工作中来,让教育培训计划更加科学、适用,也可更好地调动护士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3]。
2.2 加强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 人力资源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护理人力资源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计划需要合理的经费保障。在申报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时,应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基本原则。根据护理工作教育培训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结合实际需要,对比上年度预算经费实际执行情况,对预算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做到科学化和精细化。保证教育培训实践中计划目标保质保量,重点项目倾斜有度,激励项目取得实效。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对于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效果评价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或制度,很多的护理培训,包括院内或院外的短期学习班、进修都缺乏教育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多采取学分考核的方式。甚至出现学习为学分、学分为晋升,而不是以获得知识为学习目的,对于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过程”,忽视“结果”。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整体性、科学合理性、可发展性。要求评价体系在建设中应以医院护理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评价指标协调一致、科学准确,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目标要求,并可以根据医院整体目标发展需要做出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 聂成梅.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探讨[J].医药前沿,2012.1.
[2] 程旭.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J].全科护理,2011.9.
[3] 戴柏秋.临床护士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