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来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并指出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造成学生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脱节,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降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重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用品和已有经验想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情感体验。
一、激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用我们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数学知识,理解力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研究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习了数学编码以后,就让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一幢楼房编门牌号码,用0104506表示01幢4单元506室;给本班学生编学号、考号,像这样利用生活用品中一些特殊数的意义引导学生体验数字编码在生活用品中的作用,了解数字编码的一些规律,探索数字式编码的特点。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用品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听数学,练数学,而是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是做数学,体验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地观察思考、猜测推理、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例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我们可以在课的开始部分,向呈现了丰富的实物图片,让学生从中找三角形,并借用多媒体技术,用彩色线条把学生找到的三角形标出来,此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其他实物中的三角形。这样的教学,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三角形,为三角形特征认识作了丰实的铺垫。
在通过对实物图的观察,唤醒头脑中三角形的表象后,顺势提出问题:你能做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利用丰富的材料,结合着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在做中思,在做中悟,并通过怎样做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对构成三角形的元素(边、角、顶点)进行分析、研究,再从部分到整体,归纳概括成三角形的特征,这一过程,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比较的过程,是学生掌握形体特征,建立起正确几何概念的自主建构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探索几何形体特征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研究其他几何形体的特征培育了方法结构的“根”。
在动手画三角形后,又引导学生进行围三角形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形内在的特征,教学时采用的一般操作活动是很难让学生自主体验的,因此,直接提出指向明确的问题:是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继而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把探索结果记录下来后,组织全班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其中,重点解决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并引导学生形成完成的思维: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指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正确认识。这一过程,使学生既加深了对三角形内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又通过此过程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害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在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认知学派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研究真实性,对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每逢节日,各商家都会进行促销活动,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琳琅满目,“买200送100”,“买一送一”,“打折活动等,我就让同学们做好父母的参谋,充分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去帮助家长,这样,同学们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在实战中学会理财。学生只有面对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才会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的策略,体现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通过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 ,体现数学价值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经过处理的问题,也就是我过去所说的应用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但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不仅仅涉及某个知识点,而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面来解决。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措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一课一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四一班60名同学每人一瓶汽水,商家正好搞活动,买10瓶送1瓶,买一箱36元,零买5元一瓶,那么怎样买最省钱?这是一道来源于生活,学生也非常熟悉的数学问题,可到底怎样买才最好呢?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马上议论,他们组成小组一起讨论研究:有的同学认为:有的同学从自己生活经验出发,马上就说整箱买合算,10瓶一箱,60瓶正好6箱,这样需要36×6=216元。
有的同学认为:买6箱的话,再送6瓶,这样每个同学一瓶还会剩余6瓶,买5箱又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又开始讨论,有的同学很快算了出来,买5箱送5瓶,还需零买5瓶,这样共需要36×5=180元,再买5瓶需要5×5=25元,一共需要180+25=205元。课堂上学生动一动,让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给学生营造这种体验式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展现自我、发展个性,丰富数学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用我们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数学知识,理解力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研究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习了数学编码以后,就让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一幢楼房编门牌号码,用0104506表示01幢4单元506室;给本班学生编学号、考号,像这样利用生活用品中一些特殊数的意义引导学生体验数字编码在生活用品中的作用,了解数字编码的一些规律,探索数字式编码的特点。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用品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听数学,练数学,而是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是做数学,体验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地观察思考、猜测推理、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例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我们可以在课的开始部分,向呈现了丰富的实物图片,让学生从中找三角形,并借用多媒体技术,用彩色线条把学生找到的三角形标出来,此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其他实物中的三角形。这样的教学,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三角形,为三角形特征认识作了丰实的铺垫。
在通过对实物图的观察,唤醒头脑中三角形的表象后,顺势提出问题:你能做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利用丰富的材料,结合着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在做中思,在做中悟,并通过怎样做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对构成三角形的元素(边、角、顶点)进行分析、研究,再从部分到整体,归纳概括成三角形的特征,这一过程,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比较的过程,是学生掌握形体特征,建立起正确几何概念的自主建构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探索几何形体特征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研究其他几何形体的特征培育了方法结构的“根”。
在动手画三角形后,又引导学生进行围三角形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形内在的特征,教学时采用的一般操作活动是很难让学生自主体验的,因此,直接提出指向明确的问题:是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继而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把探索结果记录下来后,组织全班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其中,重点解决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并引导学生形成完成的思维: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指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正确认识。这一过程,使学生既加深了对三角形内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又通过此过程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害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在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认知学派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研究真实性,对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每逢节日,各商家都会进行促销活动,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琳琅满目,“买200送100”,“买一送一”,“打折活动等,我就让同学们做好父母的参谋,充分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去帮助家长,这样,同学们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在实战中学会理财。学生只有面对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才会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的策略,体现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通过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 ,体现数学价值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经过处理的问题,也就是我过去所说的应用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但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不仅仅涉及某个知识点,而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面来解决。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措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一课一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四一班60名同学每人一瓶汽水,商家正好搞活动,买10瓶送1瓶,买一箱36元,零买5元一瓶,那么怎样买最省钱?这是一道来源于生活,学生也非常熟悉的数学问题,可到底怎样买才最好呢?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马上议论,他们组成小组一起讨论研究:有的同学认为:有的同学从自己生活经验出发,马上就说整箱买合算,10瓶一箱,60瓶正好6箱,这样需要36×6=216元。
有的同学认为:买6箱的话,再送6瓶,这样每个同学一瓶还会剩余6瓶,买5箱又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又开始讨论,有的同学很快算了出来,买5箱送5瓶,还需零买5瓶,这样共需要36×5=180元,再买5瓶需要5×5=25元,一共需要180+25=205元。课堂上学生动一动,让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给学生营造这种体验式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展现自我、发展个性,丰富数学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