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国普通高职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构建体系、育人功能进行了探究,本文将从学校相关体育制度建设、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和谐校园等进行探究。通过建立建立和完善校园课余体育的规章制度,促进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高职;课余体育;功能;构建
校园课余体育是学校正常体育课之外的体育活动,它是体育课的延伸,对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
“制度”即由规则调节着建立起来的秩序。高职校园体育制度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课余学生体育锻炼有效的组织和实施以及体育物质和器材是否能够有效的得到利用和保障。只有完善的和具有执行力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立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措施,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实施和建设。
二、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方面参差不齐,有些课余体育活动都是以竞赛形式来开展的,缺少对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考量,没有充分得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导致了有些学生对于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另外,在一些课余体育活动项目的设置上过于单一,多样性不够,使得经常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学生主要是具有运动爱好和运动兴趣的学生群体,其他的学生往往是不固定的比较随意,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些设置好的运动项目到最后可能因参与的人数不够而开展不起来。
三、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功能
1.体育的育人功能。体育的内涵包括: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以知识技能为手段,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素质提升为抓手,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在体育活动中一定要发挥体育内涵的德育功能,运用教学方法做好“育人”工作,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些体育项目是个人项目进行的,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有些运动项目是耐力型的,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教育者要善于利用体育课的特殊方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
2.体育的健身功能。健身功能体现在,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内脏器官的机能得到提高,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人体的机能,体质的增强可以很好地预防各种疾病对身体的入侵,避免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受到有害细菌病毒的侵蚀,从而使得人体更加强壮和健康。
3.体育的娱乐功能。在校园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当人们参与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在运动中寻找快乐,在竞赛中赢得胜利,在某些项目中克服困难,征服一切不利因素取得胜利,内心得到满足和快感,达到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自豪感。在愉快的运动中产生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使课余体育产生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协调。
四、高职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实施
1.融入体育课教学。体育课是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校园课余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和传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道德以及对体育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动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挖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2.课余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是运动会的延伸,在课余时间里开展趣味运动会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趣味运动会本身与传统的运动会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运动会主要是以竞技比赛为主,而趣味运动会是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主,适宜的群体为大众的学生。趣味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一般要求在竞技水平方面降低了,由于很多器材都是简单和现场取材的,这种新鲜感让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规则简单,易学易懂,很容易受到广大同学们的喜爱,以达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营造气氛的效果为主要目的。
3.户外体育拓展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场地举办课余体育拓展活动,以户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性别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拓展活动项目,如:体育词汇接龙、两人三足比赛、拔河等。学生在体育拓展活动中可以自由组建自己的队伍、队旗和口号等,使大家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在比赛中感受体育的快乐。
4.体育社团组织。成立与体育项目有关的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并积极举办各种与本社团相关的课余体育赛事,让社团的成员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比赛的策划、组织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社团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提供相应的器材和活动场所,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定期对体育社团的成员的运动技术能力进行培训,让成员们在学习培训中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校园课余体育活动对于校园文化本身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应该要与学生素质发展相统一,这将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育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促进体育意识观念的形成,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和实施有一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武昌桥,关道权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09.25(2).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课余体育;功能;构建
校园课余体育是学校正常体育课之外的体育活动,它是体育课的延伸,对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
“制度”即由规则调节着建立起来的秩序。高职校园体育制度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课余学生体育锻炼有效的组织和实施以及体育物质和器材是否能够有效的得到利用和保障。只有完善的和具有执行力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立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措施,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实施和建设。
二、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方面参差不齐,有些课余体育活动都是以竞赛形式来开展的,缺少对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考量,没有充分得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导致了有些学生对于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另外,在一些课余体育活动项目的设置上过于单一,多样性不够,使得经常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学生主要是具有运动爱好和运动兴趣的学生群体,其他的学生往往是不固定的比较随意,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些设置好的运动项目到最后可能因参与的人数不够而开展不起来。
三、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功能
1.体育的育人功能。体育的内涵包括: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以知识技能为手段,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素质提升为抓手,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在体育活动中一定要发挥体育内涵的德育功能,运用教学方法做好“育人”工作,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些体育项目是个人项目进行的,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有些运动项目是耐力型的,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教育者要善于利用体育课的特殊方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
2.体育的健身功能。健身功能体现在,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内脏器官的机能得到提高,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人体的机能,体质的增强可以很好地预防各种疾病对身体的入侵,避免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受到有害细菌病毒的侵蚀,从而使得人体更加强壮和健康。
3.体育的娱乐功能。在校园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当人们参与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在运动中寻找快乐,在竞赛中赢得胜利,在某些项目中克服困难,征服一切不利因素取得胜利,内心得到满足和快感,达到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自豪感。在愉快的运动中产生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使课余体育产生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协调。
四、高职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实施
1.融入体育课教学。体育课是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校园课余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和传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道德以及对体育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动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挖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2.课余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是运动会的延伸,在课余时间里开展趣味运动会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趣味运动会本身与传统的运动会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运动会主要是以竞技比赛为主,而趣味运动会是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主,适宜的群体为大众的学生。趣味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一般要求在竞技水平方面降低了,由于很多器材都是简单和现场取材的,这种新鲜感让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规则简单,易学易懂,很容易受到广大同学们的喜爱,以达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营造气氛的效果为主要目的。
3.户外体育拓展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场地举办课余体育拓展活动,以户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性别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拓展活动项目,如:体育词汇接龙、两人三足比赛、拔河等。学生在体育拓展活动中可以自由组建自己的队伍、队旗和口号等,使大家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在比赛中感受体育的快乐。
4.体育社团组织。成立与体育项目有关的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并积极举办各种与本社团相关的课余体育赛事,让社团的成员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比赛的策划、组织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社团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提供相应的器材和活动场所,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定期对体育社团的成员的运动技术能力进行培训,让成员们在学习培训中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校园课余体育活动对于校园文化本身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应该要与学生素质发展相统一,这将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育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促进体育意识观念的形成,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和实施有一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武昌桥,关道权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09.25(2).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