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小孩会影响财务状况吗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大学同学中比较熟的人做了统计,想看看选择生小孩的家庭(或者个人)的财富水平是否比不生小孩的对照组糟糕很多。为什么把调查对象定为我的大学同学?因为我试图避免学历问题对调查结果造成干扰,而且我对他们大体的财务状况是了解的。
  你能猜到结果吗?事实跟我预想的似乎正好相反:生了小孩的家庭肯定花费更多,但是他们的财务状况明显好于不生小孩的家庭。我不想说生育下一代有旺财的作用,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因果倒置的可能性,那就是未养育下一代的家庭很有可能是由于财务状况不够理想才这么做的,而不是反过来。
  不过,这种情况大概可以说明,虽然养育小孩是净花销,但是这种行为并未让这些家庭的财富水平相对受损。如果人是一种非激素类的存在,那么可以肯定这个结果哪里弄错了。但人类不是啊,他们总是会因为外界刺激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很多家庭在有了小孩之后花销会大幅度增加,但是他们获得了一个财富升级要素——更强烈的财富目标感。这大概是有小孩的家庭和无孩家庭财务生活中最大的差别。这种目标感很可能让有小孩的家庭更翔实地制订和实施自己的财务规划,也更有动力赚更多的钱。
  无论是财务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也许它们本身很难分割),目标感对人们的生活状况非常重要。这种重要程度曾经被多个行为学团队验证过。
  其中有一项对养老院老人的测试。试验者在养老院中找了两组生命快走到尽头的老人,把购买的一些花草交给其中一组,告诉他们这些花草的重要性,托他们照料这些花草,还在每次看望这些老人时听取关于花草健康状况的报告。而对于对照组的老人,试验者只是按一定的频率去看望他們。试验者看望两组老人的频率是一样的。试验结果是:经过一段时间,有花草可照顾的那组老人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没有小孩的家庭的财务规划水平相对较低是一个普遍状况,这和丁克家庭的财务规划水平相对较好相矛盾。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更习惯被动地受目标所限,这也是人们社会性的一种体现。
  (摘自《第一财经周刊》2018年第20期 图/怜南)
其他文献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深爱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在1861年离开人世。丈夫在世时,她觉得自己没受过足够的教育,也没有经验,因此事事依赖丈夫。丈夫死后,政局讨论和政策决议都让她烦得眼泪不断。这导致王室越来越不受爱戴,权限也因此受到冲击。  1874年,保守党执政,已经70多岁的本杰明·迪斯雷利成为首相。迪斯雷利为犹太人,年轻时曾引领时尚,还写过哥特风格的流行小说。有人建议迪斯雷利:为了取悦女王,要掩饰自己对
期刊
中世纪时,航海着实危险。  中世纪晚期,有一种开船方法:先把船移到一个可靠的纬度——因为那会儿测定纬度比较容易,然后一股劲儿地往西或往东航行。哥伦布当时西行,就是把船向南行驶,走到了一个纬度,觉得“老子要去的印度就在这个纬度了吧”,于是转舵向西,一门心思航行,结果到了美洲。哥伦布甚至用了一个极笨的法子来测方位:让水手们尝船舷旁的水。咸的,说明在海上;淡的,说明这一带已经是河水了,快要接近陆地了! 
期刊
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家中二楼的办公室撰写文章。我的进度太慢了,这时,我察觉到有一种声音。我走下楼梯,震惊地发现整个一楼都被水淹了。我涉水而过,走进储藏室,一股水流从天花板直冲到我头上,我瞬间被淋成落汤鸡。“哦,我的天。”我想,“整个房子都被水淹了。”下一個念头是:“哦,不,现在可不能发生这种事。”我不久前才决定搬家,并且开始卖房子。两天之内,我们就要让别人来看房子,现在我却站在洪水中。  我拨打“9
期刊
以前,我在受到情伤的时候,去请教过我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教我:在亲密关系中只能做狠事,不能说狠话。我觉得这简直戳中了我一个命门啊!当跟亲密伴侣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虽然会说一些不适当的狠话,可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对方一看就知道我是个纸老虎,所以绝对不会去改变自己,而且会变本加厉地纵容自己的本性,最后闹得两个人走上分手的道路。这是我在亲密关系中一再受到挫折之后,痛定思痛检讨出来的。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我
期刊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有兩个思维定式。第一个思维定式是因果倒置,即不理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反而以现象作为原因去回答。这种思维定式简单且大肆蔓延。  “A产品销量不佳”→“必须想办法卖掉”。  这样轻松、直接地思考,就很可能是陷入了因果倒置的思维定式。诚然,A产品销量下降,可能是因为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到了比起销量更重视利润的阶段;也可能是因为必须开发新产品的时期已经到来,A产品面临淘汰,甚至是A产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他喜欢听相声,没事就听听那些经典的段子。我问他:“听过的相声还会觉得有意思吗?”他说:“当然。”  以前我看书的速度非常快,坐火车回家,路上有三十多个小时,我要带上好几本书打发时间。有一回,我忽然醒悟:何必看那么快呢?我的目的又不是收获知识,只为消磨时间,理应细嚼慢咽才对!这笔账要反过来算:并非我耗费了几个小时来换取一本书里的信息,而是我耗费了一本书能换取多少小时的愉悦体验。可见读书
期刊
其实,妈妈们希望的分担家务并不是指什么困难的事情,而只是希望女儿可以帮助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比如扔垃圾的时候帮忙提一个最轻的垃圾袋……  记得那是情人节前后,我和女儿去我爸爸那里暂住几天。女儿突发奇想,情人节那天非要自己动手做巧克力,说是要给男友一个惊喜。虽然应她的要求,把买材料的钱“借”给了她,但我知道等她還钱是猴年马月的事。没过多久,老爸家里的客厅和卧室就充满了巧克力被烧焦的煳味儿。  当时,
期刊
三年前,当我用学生的身份坐在大学的教室里时,我已经46岁了。四年的博士课程,如果一切顺利,我正好50岁毕业。我努力了一把,终于扯住四十的尾巴,成为一名博士,按照中文世界的流行定义,即成为一名高龄女博士。  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学术训练和自己曾经擅长的领域是如此截然不同。工作和人生经历当然是一种积累,但是如果没有入门学术研究范式,在课堂上,我往往跟不上老师和同学们的节奏,因为毕竟距离之前的硕士生生
期刊
人们常说“女人心,海底针”,但是通过下面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女人的心其实很容易了解。  故事的主角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算命师,一个是他的女顾客。  女顾客年纪大约30岁,看上去有点争强好胜。她对算命师其实并不是很信任,只是经人推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才来的。算命师觉得这可能是个比较难说服的客人,但并非搞不定,于是打算先给她一个下马威。他问她:“你相信冥冥中的巧合吗?”  女顾客反问道:“什么巧合?”  算
期刊
很多年前,我就注意到了这种无以言表的气氛,当时我正和几位小提琴家和贝斯手吃饭。一般而言,他们一周的工作要么是给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演奏,要么是为瑞典王室举办私人演出。  在这里,约定俗成的着装规范是:女士们穿着蓝色牛仔裤,搭配宽松的上衣,男士们则身着裁剪更为考究、更加修身的服饰。  我们周围弥漫着一种适度的氛围,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似乎都不会出现毫无理由的自我吹嘘,也没有人愿意透露个人信息,除非有宾客专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