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涉外审计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章基于中国审计署2010年-2013年间的绩效报告,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我国涉外审计发展情况研究,找出影响我国涉外审计健康发展的因素,对如何开展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涉外审计;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可持续发展
2008年我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先生被聘为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委员,并于2010年成功轮任审计委员会主席一职。2014年7月刘家义审计长与印度审计长顺利完成工作交接,代表着中国审计团队在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圆满结束。这期间,我国的涉外审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我们该如何继续推动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讨论重点。由于我国在涉外审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将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涉外审计的绩效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我国开展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一、 我国涉外审计的现状
一般说来,涉外审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是对外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在国外投资项目进行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是指国家参与的对国际组织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审计监督。涉外审计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一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引进外商投资期间,我国审计单位对外资企业或者项目进行审计;另一部分是指我国审计署参与的国际项目的审计活动和我国审计署对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审计。根据我国人民审计署的绩效报告,我国参与的国际涉外审计主要包括:一是继续履行好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的职责;二是对国际组织贷款,援助,捐赠所带来的项目,经济事项等进行公证公平客观的审计;三是对中国在一些其他国家的大使馆进行审计监督;四是对一些驻守在香港的从属于中央的机构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由于第三与第四项相关的资料属于国家保密信息,笔者无权获得。所以,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人民审计署在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来探讨我国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我国涉外审计事业在能够促进或者不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前提下,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
二、 我国涉外审计的年度比较
1. 2010年~2013年我国涉外审计项目数量与所提建议数量比较。2010年我国审计署涉外审计项目为3类,2011年为5个(类),2012年为4类,2013年为5类。
(1)2010年~2013年联合国项目比较。2010年我国国家审计署审计了联合国的一十四个机构的三十六个项目,并且按照相关规定以书面的形式签署发布了九份审计报告,八个管理意见书。2011年我国国家审计署对联合国17个机构,38个项目进行了审计,总共出具35份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在其提出的590多条审计建议中,94 %得到了落实或正在落实。2012年,审计署的工作绩效与2011年基本持平,对17个联合国机构中的37个项目组织实施了审计,最终出具报告和管理意见书共计47份,其中包括审计建议335条。鉴于很多审计问题在前两年已经解决,2013年的审计任务略微宽松,被审计机构和项目分别减少为11个和34个,审计报告和管理意见书锐减为近2012年的50%,为25份,审计建议也减少为315条。见表1。
(2)非联合国审计委员会涉外审计项目比较。2010年我国审计署完成国外贷援款公证审计项目102个,2011年审计署在这方面的工作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为99个,2012年国外贷援款项目的公证审计幅度得以大幅提升共完成367个,2013年完成数额与2012年基本保持一致,共完成356个项目。我国审计署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外贷援款机构出具的公证审计报告自2010年以来成逐年下降趋势,但变动幅度不大,2010年为102份,2011年降为99份,2012年为93份,2013年则减少为78份。在發现审计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方面,2010年审计署发现问题194个,根据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项目执行单位提出建议194条,2011年审计署向相关项目执行单位提出建议124条,2012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十条,为137条。基于之前的工作成效,2013年的审计建议仅为上年的一半为62条。综上所述,我国审计署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提供了有效的监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提升了被审计单位的项目管理水平。
2. 2010年~2013年审计署联合国项目投入产出比。
(1)比较2010年~2013年审计署联合国项目成本投入。审计署每年都会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联合国审计骨干人员实施审前培训,其中2010年支出483万元;2011年支出309万元;2012年支出278万元。
(2)比较2010年~2013年审计署联合国项目投入产出。2010年~2013年这四年期间,从审计发现问题角度,审计署审计工作成果(可用金额计量)投入产出比为1∶82、1∶96、1∶116、1∶252。由此可见,我国审计署的工作成效已经有了大幅提升。
3. 我国与英美等国审计署投入产出比较。审计单位间绩效对比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比较可用金额计量的投入产出比。从审计发现问题角度,2010年我国审计署的审计工作成果的投入产出比与日本会计检察院同年的投入产出比基本相同,分别为1∶82和1∶81。这说明我国审计署已经基本具备了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审计工作接轨的能力,然而与英美等国的审计署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英国与美国在2010年的投入产出比高于我国审计署分别为1∶11和1∶100。然而,2011年我国审计署的工作绩效远低于日、美、英等发达国家审计署。我国审计署2011年的审计工作成果较上年略有提升为1∶96。但仅为日本同期的1/3,远低于日本会计检查院及英美两国审计署可用货币计量的投入产出比,日、英、美三国分别为1∶264、1∶133、1∶824 5。 4. 从指标看我国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2013年中国国家审计署的投入产出比节节攀高,这说明中国国家審计署的绩效是一年比一年好的。此外,中国的审计比英美日等国发展起步落后大概20年的时间,但是从2010年与2011年四个国家审计署的投入产出比的比较来看,中国的审计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也非常有效。这些充分说明了我国涉外审计已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说明了它的可持续性。
三、 中国国家审计署任职联合国六年绩效分析
2008年~2014年以来,刘家义审计长及其带领的审计团队认真工作,共计对联合国及其二十多个下属单位二百多个项目的审计中,增加收入节约支出金额共计超过五亿元;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其审计整改建议书超过163份;减少空闲岗位编制一千五百多人,找出问题五百多个。
1. 推动联合国预算改革。刘家义审计长及其带领的团队在解决联合国预算问题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审计团队提出对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稳定所需费用的申请步骤进行改革。以往都是审查完下一年度的预算后才对所需费用的申请进行审查,我国审计团队建议联合国首先根据审计报告,找出之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之后再对费用申请做出审查。这样一来,在新的预算申请中可以缩减之前已经出现的不必要的支出,并补足经费不足的地方,也可以把费用申请中没有提到但以往已经出现的项目补充完整。除此之外,我国审计团队帮助并督促联合国的各个机构将其收支情况,资产状况,现金流量等信息详细完整的公告出来。透明的财务状况使得联合国对各机构各单位的统一管理更为便利。我国审计团队直接推动联合国修正了预算编制办法,使预算编制更加具体、详细、合乎常理,迫使联合国各机构完整真实的将其收支状况汇报给联合国,从而提高了联合国从整体上对各机构进行管理与监督,更为有效的把会员国缴纳的会费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2. 推动绩效审计提高绩效。任职期间,我国审计团队深知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并持续地在审计委员会宣扬这种思想理念。最终,在第六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了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实行绩效审计的重要举措。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审计工作由最基本的合规性审计提升到评估被审单位绩效高度。
3. 推动联合国健全问责机制。考虑到审计委员会提出审计建议后各机构对建议的执行力较弱,我国审计团队致力于推进联合国全面落实问责机制,并把官员所在的机构对于审计委员会出具的整改意见执行得好坏作为他们的绩效考评。此外,在我国审计团队的努力下联合国还发布正式文件规定只有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才能通过年度的考评。这些举措都是确保高效整改率的强大后盾。我国审计团队任职期间,总共给出七百二十多条审计整改建议,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和落实。
四、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涉外审计起步晚,团队年轻,但从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工作的完成情况来看,我国审计团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与认可。我国审计署非常重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每年都会从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法制化建设等方面来加强自建。
1. 审计署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团队建设。我国国家审计署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继续加强团队建设。第一,塑造团队文化,培养审计师热爱祖国,热爱审计工作的精神。第二,采用确实有效的人员选拔方法,选拔出真正热爱审计工作,专业技能强,理论水平高,不断进取的应聘者作为审计署工作人员。第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做好涉外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还需审计人员熟悉外语并对管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当前我国审计署的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匮乏,仅能把工作限于对数等表面工作,从而不能对相关项目提出针对性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审计署可以组织审计师们出国交流学习,或者参加培训,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审计工作水平,以使我国审计师们在第一时间掌握审计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与理论。最后,设立或完善审计师与高层领导们的绩效考核指标,以便更好鼓励与督促大家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完成审计工作,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诉求的有效保障。
(2)加强法治建设。依法审计是防范审计风险,维护审计独立性的强有力保障。完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涉外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搜集到有效的信息,并得出可靠的审计结论。与此同时,加强民众审计知识的普及力度,增强民众对审计结果的关注度,以便加大民众与舆论的监督作用。此外,审计人员应重视对相关法律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的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自觉提高法制意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
(3)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信息化建设为审计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和支持。绩效评价需要依托大量复杂且客观的数据,这必然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绩效评价提供真实的数据,从而促进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如开发相关的绩效评价软件,通过日常客观数据的录入,使软件自动计算出考评结果,并可及时对各种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监督力。信息化建设可以让审计部门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针对各种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如缩短绩效报告公告的时间,由目前的一年一次缩减为每半年一次扩大资源数据库;将2007年以前审计署的绩效报告整理编辑后传到数据库,方便人们群众查阅;将我国涉外审计的历程总结汇编成册,以便于后人学习。这样不仅使审计署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力度加强,同时还可通过民众的舆论压力使得审计建议的采纳率得到提高。
2. 加强涉外审计国际交往活动。当前,我国的国际化水平在逐年提高,各种国际交流会议及活动也在逐年增加。至今为止,我国国家审计署已经成功的举办、承办了很多国际大型培训活动,学术分享会等。如2013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世界审计大会。同时我国审计署也参加了很多国际间的审计交流活动,如2013年我国审计署成功主持了亚洲审计组织在越南举办的工作会议等。这些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不仅可以提供给我们向世界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更能给我们展示自我审计风采的机会,对于提升我国审计在国际审计界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帮助。 3. 继续加强政府对涉外审计的重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我國政府逐年加强涉外审计的投入。每年国家拨给我国审计署的财政预算收入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我国审计署2010年~2013年间的涉外审计支出来看,我国政府一直把涉外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其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前,在一带一路国家级战略的推动下,涉外审计显得尤为重要。涉外审计要积极监督国家对外援助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加强对外债资金的监督。涉外审计可以有效维护境外国有资产的使用,并积极推动企业跨国间的合作与发展。国家在各方面政策的倾斜有利于涉外审计的发展,因此,加大或者坚持我国政府对审计和涉外审计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以促进我国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综合国力助推我国审计国际影响力。首先,我国审计的国际影响力依托于综合国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为涉外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各项审计活动的开展,审计人员的培训及审计软件的研发都离不开相关经费的支持。如我国审计署每年在联合国审计工作组的培训费高达几百万元,如果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很难负担这一笔培训费用,由此可见,我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我国涉外审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依托。其次,如同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一样,审计委员会的选拔也需要大会决议,会员国投票决定。要获得如此之多的投票,尤其是对于没有悠久审计史的我国,能够成功当选,获得多数国投票,这就需要我们的政治、经济、国际影响力等综合国力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一国的综合国力,长期累积的外交友谊也是涉外审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我国的涉外审计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对外开放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和保障。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的深化,外资、外债及外援项目的建设规模会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既能有效的增强对国外国有资产的监督,提高国外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推动跨国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因此,不断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增大对涉外审计及对外交往投入,从多个方面加强我国审计署的自身建设等方法都是确保我国涉外审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7):90-95.
[2] 王家新,晏维龙.《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学习笔谈纪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1):3-17.
[3] 王秀明,项荣.关于审计机关绩效评价若干问题的思[J].审计研究,2013,(4):24-27.
[4] 刘家义.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审计研究,2009,(1):3-11.
[5] 王克玉.境外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5,(5):14-1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3AZD002);大信审计教育研究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叶陈刚(1962-),男,汉族,湖北省蕲春县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审计研究;初春虹(1985-),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审计研究;夏春芳(1986-),女,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会计与审计研究。
收稿日期:2016-08-27。
关键词:涉外审计;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可持续发展
2008年我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先生被聘为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委员,并于2010年成功轮任审计委员会主席一职。2014年7月刘家义审计长与印度审计长顺利完成工作交接,代表着中国审计团队在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圆满结束。这期间,我国的涉外审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我们该如何继续推动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讨论重点。由于我国在涉外审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将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涉外审计的绩效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我国开展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一、 我国涉外审计的现状
一般说来,涉外审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是对外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在国外投资项目进行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是指国家参与的对国际组织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审计监督。涉外审计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一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引进外商投资期间,我国审计单位对外资企业或者项目进行审计;另一部分是指我国审计署参与的国际项目的审计活动和我国审计署对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审计。根据我国人民审计署的绩效报告,我国参与的国际涉外审计主要包括:一是继续履行好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的职责;二是对国际组织贷款,援助,捐赠所带来的项目,经济事项等进行公证公平客观的审计;三是对中国在一些其他国家的大使馆进行审计监督;四是对一些驻守在香港的从属于中央的机构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由于第三与第四项相关的资料属于国家保密信息,笔者无权获得。所以,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人民审计署在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来探讨我国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我国涉外审计事业在能够促进或者不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前提下,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
二、 我国涉外审计的年度比较
1. 2010年~2013年我国涉外审计项目数量与所提建议数量比较。2010年我国审计署涉外审计项目为3类,2011年为5个(类),2012年为4类,2013年为5类。
(1)2010年~2013年联合国项目比较。2010年我国国家审计署审计了联合国的一十四个机构的三十六个项目,并且按照相关规定以书面的形式签署发布了九份审计报告,八个管理意见书。2011年我国国家审计署对联合国17个机构,38个项目进行了审计,总共出具35份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在其提出的590多条审计建议中,94 %得到了落实或正在落实。2012年,审计署的工作绩效与2011年基本持平,对17个联合国机构中的37个项目组织实施了审计,最终出具报告和管理意见书共计47份,其中包括审计建议335条。鉴于很多审计问题在前两年已经解决,2013年的审计任务略微宽松,被审计机构和项目分别减少为11个和34个,审计报告和管理意见书锐减为近2012年的50%,为25份,审计建议也减少为315条。见表1。
(2)非联合国审计委员会涉外审计项目比较。2010年我国审计署完成国外贷援款公证审计项目102个,2011年审计署在这方面的工作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为99个,2012年国外贷援款项目的公证审计幅度得以大幅提升共完成367个,2013年完成数额与2012年基本保持一致,共完成356个项目。我国审计署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外贷援款机构出具的公证审计报告自2010年以来成逐年下降趋势,但变动幅度不大,2010年为102份,2011年降为99份,2012年为93份,2013年则减少为78份。在發现审计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方面,2010年审计署发现问题194个,根据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项目执行单位提出建议194条,2011年审计署向相关项目执行单位提出建议124条,2012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十条,为137条。基于之前的工作成效,2013年的审计建议仅为上年的一半为62条。综上所述,我国审计署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提供了有效的监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提升了被审计单位的项目管理水平。
2. 2010年~2013年审计署联合国项目投入产出比。
(1)比较2010年~2013年审计署联合国项目成本投入。审计署每年都会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联合国审计骨干人员实施审前培训,其中2010年支出483万元;2011年支出309万元;2012年支出278万元。
(2)比较2010年~2013年审计署联合国项目投入产出。2010年~2013年这四年期间,从审计发现问题角度,审计署审计工作成果(可用金额计量)投入产出比为1∶82、1∶96、1∶116、1∶252。由此可见,我国审计署的工作成效已经有了大幅提升。
3. 我国与英美等国审计署投入产出比较。审计单位间绩效对比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比较可用金额计量的投入产出比。从审计发现问题角度,2010年我国审计署的审计工作成果的投入产出比与日本会计检察院同年的投入产出比基本相同,分别为1∶82和1∶81。这说明我国审计署已经基本具备了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审计工作接轨的能力,然而与英美等国的审计署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英国与美国在2010年的投入产出比高于我国审计署分别为1∶11和1∶100。然而,2011年我国审计署的工作绩效远低于日、美、英等发达国家审计署。我国审计署2011年的审计工作成果较上年略有提升为1∶96。但仅为日本同期的1/3,远低于日本会计检查院及英美两国审计署可用货币计量的投入产出比,日、英、美三国分别为1∶264、1∶133、1∶824 5。 4. 从指标看我国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2013年中国国家审计署的投入产出比节节攀高,这说明中国国家審计署的绩效是一年比一年好的。此外,中国的审计比英美日等国发展起步落后大概20年的时间,但是从2010年与2011年四个国家审计署的投入产出比的比较来看,中国的审计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也非常有效。这些充分说明了我国涉外审计已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说明了它的可持续性。
三、 中国国家审计署任职联合国六年绩效分析
2008年~2014年以来,刘家义审计长及其带领的审计团队认真工作,共计对联合国及其二十多个下属单位二百多个项目的审计中,增加收入节约支出金额共计超过五亿元;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其审计整改建议书超过163份;减少空闲岗位编制一千五百多人,找出问题五百多个。
1. 推动联合国预算改革。刘家义审计长及其带领的团队在解决联合国预算问题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审计团队提出对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稳定所需费用的申请步骤进行改革。以往都是审查完下一年度的预算后才对所需费用的申请进行审查,我国审计团队建议联合国首先根据审计报告,找出之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之后再对费用申请做出审查。这样一来,在新的预算申请中可以缩减之前已经出现的不必要的支出,并补足经费不足的地方,也可以把费用申请中没有提到但以往已经出现的项目补充完整。除此之外,我国审计团队帮助并督促联合国的各个机构将其收支情况,资产状况,现金流量等信息详细完整的公告出来。透明的财务状况使得联合国对各机构各单位的统一管理更为便利。我国审计团队直接推动联合国修正了预算编制办法,使预算编制更加具体、详细、合乎常理,迫使联合国各机构完整真实的将其收支状况汇报给联合国,从而提高了联合国从整体上对各机构进行管理与监督,更为有效的把会员国缴纳的会费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2. 推动绩效审计提高绩效。任职期间,我国审计团队深知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并持续地在审计委员会宣扬这种思想理念。最终,在第六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了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实行绩效审计的重要举措。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审计工作由最基本的合规性审计提升到评估被审单位绩效高度。
3. 推动联合国健全问责机制。考虑到审计委员会提出审计建议后各机构对建议的执行力较弱,我国审计团队致力于推进联合国全面落实问责机制,并把官员所在的机构对于审计委员会出具的整改意见执行得好坏作为他们的绩效考评。此外,在我国审计团队的努力下联合国还发布正式文件规定只有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才能通过年度的考评。这些举措都是确保高效整改率的强大后盾。我国审计团队任职期间,总共给出七百二十多条审计整改建议,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和落实。
四、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涉外审计起步晚,团队年轻,但从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工作的完成情况来看,我国审计团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与认可。我国审计署非常重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每年都会从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法制化建设等方面来加强自建。
1. 审计署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团队建设。我国国家审计署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继续加强团队建设。第一,塑造团队文化,培养审计师热爱祖国,热爱审计工作的精神。第二,采用确实有效的人员选拔方法,选拔出真正热爱审计工作,专业技能强,理论水平高,不断进取的应聘者作为审计署工作人员。第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做好涉外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还需审计人员熟悉外语并对管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当前我国审计署的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匮乏,仅能把工作限于对数等表面工作,从而不能对相关项目提出针对性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审计署可以组织审计师们出国交流学习,或者参加培训,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审计工作水平,以使我国审计师们在第一时间掌握审计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与理论。最后,设立或完善审计师与高层领导们的绩效考核指标,以便更好鼓励与督促大家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完成审计工作,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诉求的有效保障。
(2)加强法治建设。依法审计是防范审计风险,维护审计独立性的强有力保障。完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涉外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搜集到有效的信息,并得出可靠的审计结论。与此同时,加强民众审计知识的普及力度,增强民众对审计结果的关注度,以便加大民众与舆论的监督作用。此外,审计人员应重视对相关法律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的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自觉提高法制意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
(3)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信息化建设为审计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和支持。绩效评价需要依托大量复杂且客观的数据,这必然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绩效评价提供真实的数据,从而促进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如开发相关的绩效评价软件,通过日常客观数据的录入,使软件自动计算出考评结果,并可及时对各种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监督力。信息化建设可以让审计部门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针对各种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如缩短绩效报告公告的时间,由目前的一年一次缩减为每半年一次扩大资源数据库;将2007年以前审计署的绩效报告整理编辑后传到数据库,方便人们群众查阅;将我国涉外审计的历程总结汇编成册,以便于后人学习。这样不仅使审计署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力度加强,同时还可通过民众的舆论压力使得审计建议的采纳率得到提高。
2. 加强涉外审计国际交往活动。当前,我国的国际化水平在逐年提高,各种国际交流会议及活动也在逐年增加。至今为止,我国国家审计署已经成功的举办、承办了很多国际大型培训活动,学术分享会等。如2013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世界审计大会。同时我国审计署也参加了很多国际间的审计交流活动,如2013年我国审计署成功主持了亚洲审计组织在越南举办的工作会议等。这些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不仅可以提供给我们向世界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更能给我们展示自我审计风采的机会,对于提升我国审计在国际审计界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帮助。 3. 继续加强政府对涉外审计的重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我國政府逐年加强涉外审计的投入。每年国家拨给我国审计署的财政预算收入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我国审计署2010年~2013年间的涉外审计支出来看,我国政府一直把涉外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其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前,在一带一路国家级战略的推动下,涉外审计显得尤为重要。涉外审计要积极监督国家对外援助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加强对外债资金的监督。涉外审计可以有效维护境外国有资产的使用,并积极推动企业跨国间的合作与发展。国家在各方面政策的倾斜有利于涉外审计的发展,因此,加大或者坚持我国政府对审计和涉外审计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以促进我国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综合国力助推我国审计国际影响力。首先,我国审计的国际影响力依托于综合国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为涉外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各项审计活动的开展,审计人员的培训及审计软件的研发都离不开相关经费的支持。如我国审计署每年在联合国审计工作组的培训费高达几百万元,如果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很难负担这一笔培训费用,由此可见,我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我国涉外审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依托。其次,如同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一样,审计委员会的选拔也需要大会决议,会员国投票决定。要获得如此之多的投票,尤其是对于没有悠久审计史的我国,能够成功当选,获得多数国投票,这就需要我们的政治、经济、国际影响力等综合国力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一国的综合国力,长期累积的外交友谊也是涉外审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我国的涉外审计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对外开放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和保障。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的深化,外资、外债及外援项目的建设规模会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涉外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既能有效的增强对国外国有资产的监督,提高国外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推动跨国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因此,不断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增大对涉外审计及对外交往投入,从多个方面加强我国审计署的自身建设等方法都是确保我国涉外审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7):90-95.
[2] 王家新,晏维龙.《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学习笔谈纪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1):3-17.
[3] 王秀明,项荣.关于审计机关绩效评价若干问题的思[J].审计研究,2013,(4):24-27.
[4] 刘家义.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审计研究,2009,(1):3-11.
[5] 王克玉.境外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5,(5):14-1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3AZD002);大信审计教育研究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叶陈刚(1962-),男,汉族,湖北省蕲春县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审计研究;初春虹(1985-),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审计研究;夏春芳(1986-),女,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会计与审计研究。
收稿日期:2016-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