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中药消癜汤和环孢素胶囊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对患者PLT的影响,观察中药消癜汤能否加强环孢素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治疗方案:中药消癜汤水煎5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环孢素胶囊25 mg/(kg•d)分两次口服,持续3个月对照组治疗方案:环孢素胶囊25 mg/(kg•d)分两次口服,持续3个月。结果结果表明,中药消癜汤和环孢素胶囊治疗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方案,升高PLT效果明显,治疗ITP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03%,比环孢素胶囊治疗方案有效率高15%左右,统计学显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消癜汤和环孢素胶囊治疗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副反应轻,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关键词】中药消癜汤环孢素胶囊慢性难治性ITP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至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1]。现治疗方案较多,但各有不足之处,笔者采用中药消癜汤和环孢素胶囊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的100例患者均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George等制订的慢性难治性ITP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11~65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11~40岁37例,40~65岁1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11~65岁,中位年龄32岁,其中11~40岁32例,40~65岁16例。治疗过程中均检测心电图、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肝肾功能。
12药物选择
121中药消癜汤自拟中药消癜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组方分为两类:(1)方功能:活血化瘀止血,主治瘀血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方功能:补脾摄血,滋阴凉血,主治脾虚失摄、阴虚火旺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处方组成:(1)方为鸡血藤30 g,赤芍10 g,丹皮1 g,三七粉(冲服)1 g,茜草12 g,当归10 g,党参15 g,大枣10 g,墨旱莲20 g,熟地15 g,水煎服。(2)方为黄芪20 g,当归10 g,白术10 g,茯苓10 g,酸枣仁10 g,龙眼肉20 g,甘草6 g,白芍12 g,山药15 g,生地12 g,知母11 g,墨旱莲20 g,水煎服。辨证加减:若出血程度达Ⅲ级以上者,暂去赤芍,加仙鹤草、藕节、血余炭、棕榈炭鼻衄加茅根、焦山栀齿衄加枸杞子、玄参便血、柏油便加地榆、槐花、阿胶咳痰带血加白及粉月经过多加侧柏炭、棕榈炭。
122环孢素胶囊英文名:Ciclospotin Capsules,分子式:C62H111N11O12,生产厂家: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67992。
13诊断及疗效标准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标准:George等[2]制订的一个较为明确的慢性难治性ITP的诊断标准:(1)糖皮质激素及脾切除无效(2)年龄>10岁(3)病程>3月(4)无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5)血小板计数<50×109/L。疗效评价按国外疗效标准:(1)显效:血小板上升到≧100×109/L,持续2个月或2个月以上(2)良好:血小板上升到50×109/L~100×109/L,持续2个月以上(3)进步:血小板波动在20×109/L~50×109/L之间,至少较治疗前增加一倍,持续2个月以上(4)暂时疗效:血小板上升到50×109/L,但不能维持(5)无效:血小板达不到以上标准[1]。
14方法治疗组治疗方案:中药消癜汤水煎5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环孢素胶囊25 mg/(kg•d)分两次口服,持续3个月对照组治疗方案:环孢素胶囊25 mg/(kg•d)分两次口服,持续3个月。治疗过程中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紧急处理:血小板低于20×109/L,出血严重、广泛者,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处理办法:(1)血小板输注:成人按10~20 U/次,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2)丙种球蛋白:200~400 mg/(kg•d),静脉滴注,4~5 d为一疗程。(3)血浆置换:3~5 d内连续3次以上,每次置换3000 ml血浆。(4)大剂量甲泼尼龙1 g/d,静脉滴注,3~5次为1个疗程。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
21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观察的基本资料见表1和表2。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22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表12个月后血小板计数资料(×109/L)组别≥10050~10020~50曾≥50<20合计治疗组211853552对照组129127848合计3327131017100表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n(%)]不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ⅠⅡⅢⅣⅡ~ⅣⅠⅡⅢⅣⅡ~Ⅳ恶心、呕吐12(231)3(58)1(19)0(0)4(77)14(292)2(42)2(42)0(0)4(83)血清转氨酶10(192)2(39)1(19)0(0)3(58)11(229)2(42)1(21)0(0)3(62)BUN(mmol/L)6(115)1(19)1(19)0(0)2(38)9(188)2(42)1(21)0(0)3(62)表3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组别有效(显效+良效+
进步+暂时疗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475903对照组361275*注:*P<0053讨论病因分析:ITP发病相关因素很多,目前认为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系,其佐证有:约80%的急性ITP患者,在发病前两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慢性ITP患者,常因感染使病情加重病毒感染后发生ITP患者,血中可发现抗病毒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感染不能直接导致ITP发病,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正常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12~24 h),而患者血小板在正常血清或血浆中,存活时间正常(8~10 d),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破坏血小板的抗体。80%以上ITP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称为血小板抗体(PAIg),多为IgG。脾是ITP患者PAIg的产生部位,与PAIg或IC结合之血小板,其表面性状发生变化,在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滞留,增加了血小板被单核吞噬系统吞噬清除的可能。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中有与脾类似的作用。HLA-DRW9及LA-DQW3阳性与ITP密切相关的事实表明,ITP的发生可能受基因调控。鉴于ITP在女性多见,且多发于40岁以前,推测此病可能跟雌激素有关。现发现雌激素可能抑制血小板生成和(或)增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之血小板吞噬的作用。笔者应用的环孢素为一种强力的免疫抑制剂。动物实验证明,本品能延长皮肤、心脏、肾脏、胰腺、骨髓、小肠或肺移植的存活期。研究表明,环孢素能抑制细胞介导反应的发生,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移植物宿主病和T细胞依赖的抗体的产生。环孢素还能抑制淋巴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和释放。环孢素还可阻断细胞生长周期,是静止淋巴细胞停留在G0或G1期,抑制抗原激活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T细胞又是B淋巴细胞的重要调控因子,所以环孢素具有强力的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自体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从而保护血小板免受损害,使血小板数量上升。自拟中药消癜汤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组方分为两类:(1)方功能活血化瘀止血。主治瘀血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方功能补脾摄血,滋阴凉血。主治脾虚失摄、阴虚火旺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在应用环孢素强力免疫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组方综合调治,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且治疗组患者耐受性好,副反应轻,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参 考 文 献
[1] 张梅.血液科手册.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266.
[2] 张之南.血液病疗效及诊断标准.第3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174.
[3] 贺志光.中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93-207.
(收稿日期:2010-09-29)
(本文编辑:郎威)
11一般资料入选的100例患者均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George等制订的慢性难治性ITP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11~65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11~40岁37例,40~65岁1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11~65岁,中位年龄32岁,其中11~40岁32例,40~65岁16例。治疗过程中均检测心电图、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肝肾功能。
12药物选择
121中药消癜汤自拟中药消癜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组方分为两类:(1)方功能:活血化瘀止血,主治瘀血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方功能:补脾摄血,滋阴凉血,主治脾虚失摄、阴虚火旺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处方组成:(1)方为鸡血藤30 g,赤芍10 g,丹皮1 g,三七粉(冲服)1 g,茜草12 g,当归10 g,党参15 g,大枣10 g,墨旱莲20 g,熟地15 g,水煎服。(2)方为黄芪20 g,当归10 g,白术10 g,茯苓10 g,酸枣仁10 g,龙眼肉20 g,甘草6 g,白芍12 g,山药15 g,生地12 g,知母11 g,墨旱莲20 g,水煎服。辨证加减:若出血程度达Ⅲ级以上者,暂去赤芍,加仙鹤草、藕节、血余炭、棕榈炭鼻衄加茅根、焦山栀齿衄加枸杞子、玄参便血、柏油便加地榆、槐花、阿胶咳痰带血加白及粉月经过多加侧柏炭、棕榈炭。
122环孢素胶囊英文名:Ciclospotin Capsules,分子式:C62H111N11O12,生产厂家: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67992。
13诊断及疗效标准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标准:George等[2]制订的一个较为明确的慢性难治性ITP的诊断标准:(1)糖皮质激素及脾切除无效(2)年龄>10岁(3)病程>3月(4)无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5)血小板计数<50×109/L。疗效评价按国外疗效标准:(1)显效:血小板上升到≧100×109/L,持续2个月或2个月以上(2)良好:血小板上升到50×109/L~100×109/L,持续2个月以上(3)进步:血小板波动在20×109/L~50×109/L之间,至少较治疗前增加一倍,持续2个月以上(4)暂时疗效:血小板上升到50×109/L,但不能维持(5)无效:血小板达不到以上标准[1]。
14方法治疗组治疗方案:中药消癜汤水煎5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环孢素胶囊25 mg/(kg•d)分两次口服,持续3个月对照组治疗方案:环孢素胶囊25 mg/(kg•d)分两次口服,持续3个月。治疗过程中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紧急处理:血小板低于20×109/L,出血严重、广泛者,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处理办法:(1)血小板输注:成人按10~20 U/次,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2)丙种球蛋白:200~400 mg/(kg•d),静脉滴注,4~5 d为一疗程。(3)血浆置换:3~5 d内连续3次以上,每次置换3000 ml血浆。(4)大剂量甲泼尼龙1 g/d,静脉滴注,3~5次为1个疗程。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
21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观察的基本资料见表1和表2。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22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表12个月后血小板计数资料(×109/L)组别≥10050~10020~50曾≥50<20合计治疗组211853552对照组129127848合计3327131017100表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n(%)]不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ⅠⅡⅢⅣⅡ~ⅣⅠⅡⅢⅣⅡ~Ⅳ恶心、呕吐12(231)3(58)1(19)0(0)4(77)14(292)2(42)2(42)0(0)4(83)血清转氨酶10(192)2(39)1(19)0(0)3(58)11(229)2(42)1(21)0(0)3(62)BUN(mmol/L)6(115)1(19)1(19)0(0)2(38)9(188)2(42)1(21)0(0)3(62)表3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组别有效(显效+良效+
进步+暂时疗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475903对照组361275*注:*P<0053讨论病因分析:ITP发病相关因素很多,目前认为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系,其佐证有:约80%的急性ITP患者,在发病前两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慢性ITP患者,常因感染使病情加重病毒感染后发生ITP患者,血中可发现抗病毒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感染不能直接导致ITP发病,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正常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12~24 h),而患者血小板在正常血清或血浆中,存活时间正常(8~10 d),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破坏血小板的抗体。80%以上ITP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称为血小板抗体(PAIg),多为IgG。脾是ITP患者PAIg的产生部位,与PAIg或IC结合之血小板,其表面性状发生变化,在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滞留,增加了血小板被单核吞噬系统吞噬清除的可能。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中有与脾类似的作用。HLA-DRW9及LA-DQW3阳性与ITP密切相关的事实表明,ITP的发生可能受基因调控。鉴于ITP在女性多见,且多发于40岁以前,推测此病可能跟雌激素有关。现发现雌激素可能抑制血小板生成和(或)增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之血小板吞噬的作用。笔者应用的环孢素为一种强力的免疫抑制剂。动物实验证明,本品能延长皮肤、心脏、肾脏、胰腺、骨髓、小肠或肺移植的存活期。研究表明,环孢素能抑制细胞介导反应的发生,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移植物宿主病和T细胞依赖的抗体的产生。环孢素还能抑制淋巴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和释放。环孢素还可阻断细胞生长周期,是静止淋巴细胞停留在G0或G1期,抑制抗原激活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T细胞又是B淋巴细胞的重要调控因子,所以环孢素具有强力的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自体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从而保护血小板免受损害,使血小板数量上升。自拟中药消癜汤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组方分为两类:(1)方功能活血化瘀止血。主治瘀血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方功能补脾摄血,滋阴凉血。主治脾虚失摄、阴虚火旺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在应用环孢素强力免疫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组方综合调治,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且治疗组患者耐受性好,副反应轻,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参 考 文 献
[1] 张梅.血液科手册.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266.
[2] 张之南.血液病疗效及诊断标准.第3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174.
[3] 贺志光.中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93-207.
(收稿日期:2010-09-29)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