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麦食品存货数据异常,数千万营业收入来源不明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纯燕麦片和复合燕麦片的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麦食品”)于近日报送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开始自己的IPO之旅。作為一家在燕麦食品市场中市场占有率居前的企业,西麦食品本次拟在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2000万股,募集4.35亿元投入“燕麦食品产业化项目”和“品牌建设及营销渠道升级项目”。
  就西麦食品披露的招股书内容来看,《红周刊》记者发现,该公司报告期内不仅持续增长的营业收入未能获得现金流等财务数据的合理支持,且该公司采购和存货方面的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异常。
  数千万营业收入来源不明
  招股书披露,西麦食品的主要产品为纯燕系列麦片和复合系列麦片,报告期内(2014年至2017年1~6月,下同),燕麦系列产品贡献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8.38%、98.70%、98.46%和98.40%,贡献的毛利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为99.44%、99.56%、99.38%和99.26%。报告期内公司各年度的营收均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2015年和2016年时还分别同比增长了4.8%和11.05%,然而就是这持续向好的营收数据,从财务勾稽关系上分析,其无法与现金流量和新增债权数据进行合理匹配。
  招股书披露,西麦食品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56804.45万元(如表1),考虑17%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影响,含税营业收入应为66461.20万元。从企业财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考虑,66461.20万元含税营业收入应当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和新增债权变化与之相对应。
  在新增债权方面,2015年年末西麦食品应收账款余额为3630.71万元、应收票据余额为402.50万元,两者合计金额达4033.21万元,与2014年年末应收款项合计4013.20万元相比,新增债权仅为20万元,如此也就意味着剔除该部分债权的影响,则西麦食品的销售几乎在当期全都收到了现金。
  从招股书披露的“合并现金流量表”来看,西麦食品2015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59730.85万元,考虑到负债表中预收款项增减额,即预收款项的新增617.35万元影响后,与2015年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入达59113.50万元。以其对比含税营业收入则可发现,这一年66461.20万元含税营收要比现金流入多出7347.70万元,剔除新增的20万元债权影响,则该公司这一年有7327.70万元含税营业收入并没有获得现金流数据的支持,就这么凭空“冒了出来”。
  进一步去分析西麦食品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经营情况,依然可以发现这两年的营收数据也不太正常。其中,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63083.09万元,考虑到17%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影响,则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73807.22万元。西麦食品在这一年的新增债权为1552.06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3611.18万元,应收款项减少了205.89万元。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西麦食品在2016年有8438.09万元含税营业收入并没有获得现金流和新增债权数据的支持。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则有5911.77万元含税营业收入没有获得合理的现金流和新增债权数据支持。
  报告期内,西麦食品连续数年出现数千万元含税营业收入高于相关现金流量和新增债权合计的现象,这实在是不符合财务数据的一般勾稽关系,令人怀疑该公司报告期内披露的营业收入数据的真实性。
  采购数据异常
  招股书披露,西麦食品采购内容主要包括了燕麦粒、植脂末、白砂糖等原材料,因公司在招股书中没有直接披露报告期内各年的采购总额情况,《红周刊》记者依据其披露的报告期各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合计9211.44万元、11311.72万元、12555.96万元和5694.40万元,以及该数据占采购总额的比例45.86%、52.34%、54.40%和56.11%,推算出西麦食品在报告期内每期的采购总额分别达到了20086万元、21612万元、23080.81万元和10148.64万元。将推算出的采购总额与现金流以及新增负债等相关数据进行勾稽,记者发现其采购方面的数据与营收数据一样也存在一定的疑点。
  先以2015年的采购进行分析(如表2),这一年公司的采购总额为21612万元,考虑17%增值税税率影响,则含税采购总额达23500.62万元。从一般的财务数据勾稽关系角度看,这部分采购应与当年的现金流出和应付款项新增数据的合计形成大致对应关系。


  招股书披露,2015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8202.86万元,预付款项新增了296.70万元,由此可推算出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流出了27906.16万元。与23500.62万元含税采购总额相比,现金多支出了2620.12万元。从财务勾稽关系看,理论上这将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出现相应减少。
  事实上,西麦食品2015年的负债确实是出现了减少,但减少的金额却与理论值相差较大。西麦食品2015年年末的应付账款为8581.02万元、应付票据为2022.84万元,两者合计形成的期末债务余额为10603.86万元,相比2014年年末债务余额11644.78万元减少了1040.92万元,与理论减少的2620.12万元负债值相比,仍有1579.20万元差距,即公司在当年存在超过千万元的现金流出没有获得合理的采购数据与之相对应,让人感到蹊跷。


  2016年的采购情况也与之相似。根据这一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以及17%增值税税率的影响,当年含税采购总额达27004.55万元。同期,公司的2016年年末有应付账款10692.41万元、应付票据2233.80万元,合计金额比上年年末应付款项余额新增2322.35万元。综合核算后,可以发现,这一年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流出理论上应该在24682.20万元左右。   招股书披露,2016年西麦食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6088.04万元,预付款项新增额为346.51万元,由此可推算出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流出金额为25741.53万元。以该数据与24682.20万元理论现金流出值相比,两者之间仍相差了1059.33万元,这意味着公司在2016年也存在1000多万元的现金流出没有获得采购数据支持。
  虽然非流动资产的购置及其相关现金流情况也可能会对应付款项及采购相关的现金流有影响,但是,从西麦食品非流动资产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表3所示),其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增减金额合计数均少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再考虑各期间的折旧与摊销金额,可合理推测购置非流动资产不太可能形成大额的应付款项,即该部分数值的变化不太可能会对前述采购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造成很大的影响。
  离奇消失的库存
  除了购销方面的财务数据出现异常外,西麦食品库存方面的数据也有一定的瑕疵。
  一般情况下,西麦食品的两类产品纯燕麦片和复合燕麦片除了已经销售出去的部分,未销售部分就会留在库存而计入存货之中。招股书披露,纯燕麦片为西麦食品营业收入贡献最多品种(如表4),该产品在2015年共生产了27093.03吨,销售了26761.93吨,产销数据出现331.10吨的差额,而这部分产销差必然要计入存货中,增加相应数量的库存商品。根据招股书披露的2015年纯燕麦片的单位成本每千克5.38元推算出,库存商品新增的331.10吨纯燕麦片的成本价值为178.13万元。类似的,另一种产品复合燕麦片2015年的产量为9175.37吨,销量为9481.94吨,销量大于产量说明公司在这一年还需要消耗往年库存306.57吨,进而这将使得库存商品出现相应数量的减少。同样,根据招股书披露的2015年复合燕麦片的单位成本每千克9.65元推算出,这一年中该库存商品将减少295.84万元。
  整体上,从销售角度看,两种商品在2015年的产销数据差合计使得这一年库存商品总金额在理论上减少了117.71万元,可奇怪的是,招股书却披露,2015年年末有库存商品2073.09万元、发出商品1170.09万元,合计达3243.18万元,和2014年年末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总和2944.96万元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98.22万元。在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理论值和真实值之间竟相差了415.93万元。
  进一步分析2016年库存商品数据,同样可发现异常。这一年纯燕麦片产量30757.69吨、销量31162.98吨,产销差为405.29吨,考虑当年的纯燕麦片单位成本是每千克5.54元,可以推算出,因销售旺盛理论上会导致2016年末库存商品中的纯燕麦片库存减少224.53万元。而至于复合燕麦片,当年的产量为9273.92吨,比9183.99吨销量多出了89.93吨,考虑当时9.82元/每千克的成本,可以推算出2016年复合燕麦片的库存应该会在理论上增加88.31万元。
  一减一增,两种产品在2016年的库存数据变化合计应当使得库存商品总体金额理论上会减少136.22万元。然而实际上,从招股书披露的库存数据看,西麦食品2016年年末库存商品1581.69万元、发出商品1303.42万元,合计金额比上年年末却减少了358.07万元。真实减少值要大于理論减少值221.85万元,即这一年还有200多万元的库存商品不知道去了哪里。
  同样的逻辑去分析2017年1~6月纯燕麦片和复合燕麦片的产销和库存情况,推算出该公司在这一年同样存在355.52万元的库存商品不知去向的问题。
  报告期内,西麦食品库存商品连续每年都出现数百万元的异常变动,这从侧面呼应了前文中谈到的营业收入、采购数据的不合理。而购销、库存方面数据的持续数年异常,实在令人怀疑西麦食品招股书中还有多少数据是可以让人信服?
其他文献
11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今年以来表现良好的一些蓝筹股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对于市场调整的原因,业内人士有各种解释,其中一个观点认为,2018年1月1日开始,基金(包括各类公募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买卖股票的价差收入将需缴纳增值税;为了合理避税,对于今年一些涨幅较大的蓝筹股,一些基金将在年底前主动兑现浮盈、择机卖出,以应对即将实施的增值税新政。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上述说
期刊
区块链大热引爆一批概念股的炒作,其中不乏赶来蹭热点借光的公司。本周四中午爱康科技突然发布子公司设立上海分公司暨开展区块链业务的公告,导致爱康科技下午开盘瞬间从跌2%直拉涨停。第二天爱康科技再发补充公告说明早在三年前就介入区块链研究了,意在撇清不是蹭热点,结果开盘再度涨停。  临时起意激股价  爱康科技的这家子公司名叫江苏爱康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的名称经历过两次更改,先叫苏州爱康绿色家园低碳技术
期刊
又见龙魂  主持人:本周沪指刚结束周线五连阴,一根小小的缩量阳线,就能引发新股的集体暴动。果然还是你说的那句,“春江水暖次新先知”!  泛舟:现在再回想下12月6日博客说的,这个次新在盘面泥沙俱下,人气万念俱灰的情况下还能高开,不简单。虽然当时它没有信号,但是根据我始终坚持观察新股的方式,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之后两天就发出了次新战法的信号。复牌后再次出现不规则的必涨信号,然后继续冲击了3
期刊
笔者之所以关注家具行业,因为该行业净利润增长较快,相关公司营收增速逐年呈现两位数的增加。可能有人会说,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家具制造行业利润体现是有滞后性的,笔者不排除房地产政策对于新屋家装的影响会间接影响家具行业,但是如今的家具行业已经走在消费升级的路上。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定义愈加清晰,家具行业传统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全屋家具定制、电商活动推广等已经开始带动了家具业二次
期刊
艾古:大约在国庆节前,我有两期主要讲“双三角收敛”,以上海机电为例作了讲解,并且特别强调可能不久后会以“以圆弧形”攻击形态启动。  主持人:这个我有印象,这个案例和理论讲解配合较好,把握的时机也挺好。而且上涨也确实是圆弧形启动的。  艾古:有些概念,我多次讲反复讲,就是有特别意义的。双三角收敛和圆弧形都是我多次反复强调的东西。虽然我提出的技术分析理论体系非常复杂庞大,但最后提炼出来真正精华的东西是
期刊
2017年的A股市场,价值投资之风越刮越猛,受北上资金的加速流入,以及国内机构投资者占比和影响力日趋上升的影响,价值投资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博泽资产投资部负责人周胤表示,真正绩优的蓝筹股在2018年的A股市场中仍有望持续获得资金的青睐。  市场整体估值仍有上升空间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个股表现两极分化明显。沪深两市3459家A股公司中有2364家股价呈现下跌趋势,如若剔除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公司
期刊
狗年旺财,这是所有做投资人的美好期待。回看历史,A股经历了两个狗年,1994年股指暴跌,2006年牛市行情气势如虹。  在A股生存超过20年的职业投资者们都曾经历过这两个狗年的海水与火焰。有投资者说,未曾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论人生;未曾在A股生存过20年的,不足以谈投资。而这个市场中,人们喜欢关注冠军,但“寿星”的经历才最值得回味。于此,从未停止眺望的《红周刊》本期邀请在资本市场打拼至少20年的职
期刊
在2017年的结构性行情当中,格雷资产收获满满。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股权,买成长的确定性。”格雷资产副总经理、合伙人杜可君在接受《红周刊》专访时指出,买入一家公司一定是基于看好这家公司的“生意”。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格雷资产选择重仓茅台和腾讯这样兼具成长性的白马股,为格雷资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杜可君表示,贵州茅台就是那种“自带光环”的公司,除了拥有宽阔的品牌“护城河”之外,直接面对消费者
期刊
A股市场即将迎来“价值+成长”牛市  2017年,“漂亮50”的闪亮登场使得绩优白马股成为年内最大赢家,而此前几年相对强势的小盘股却兵败滑铁卢。在2017年行情即将落幕、2018年即将到来之际,该如何把握2018年的行情发展成为投资者近期最为关注的话题。  在2017年结构性行情中,消费白马成为最大的赢家,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伊利股份、恒瑞医药、中国平安等消费龙头股的极佳表现成为价值投资最为成功的
期刊
2017年年末,永清环保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永清集团以及杭湘鸿鹄合计持有的康博固废100%股权,支付对价高达10.75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康博固废将成为永清环保的全资子公司。也就在此公告发布后数个交易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此次收购下发了问询函,就公司并购预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问询。《红周刊》记者在详细阅读该并购预案后发现,除交易所关注到的问题外,永清环保此次并购预案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