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与评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tby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经过人们几千年的利用,得到许多人的关注,人文的含量也就特别丰富了。
  茶是嗜好性的农作物,也是高经济作物。嗜好性的饮品,常因个人的喜好而有不同的感受,世界上茶有千万种,一种茶好喝或不好喝,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喜好而不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因饮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喝茶、饮茶、品茶、叹茶,其中“品茶”为饮茶的高境界。
  品茶,是一种从感性、从人性出发的享受。今天心情好、天气好,又有三五好友来相聚,大家就来品一壶乌龙茶。一杯入口。慢慢细品,有人说涩、有人说甘,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都无伤大雅。品乌龙茶的清幽淡雅或醇浓美味,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嗅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悠远醇厚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一个人在家休闲时,泡一杯绿茶,静静看着杯中茶叶起伏,感受那种宁静、恬淡的幽雅清香,清纯甘鲜的茶汤,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也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清醇、真美的韵味来。所谓:淡中品致味。
  品茶是一种感性的喝茶,好似写抒情文。写抒情文时,要有心灵的触动和感悟,运用拟人、想象、比喻等方法,将心中的情感抒发出来,从而感动读者并产生共鸣。品茶时要将眼、耳、鼻、舌、身的感受,透过意的统摄,具体化的释放出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感动,才是品茶的高境界。孔夫子与弟子们谈各人的志向时,每位弟子的性格各有不同,也不免发出“吾与点也”的喟然而叹。茶人在面对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的茶时,自不免也有不同的感受,更有引发共鸣的期待,岂能让茶在滚烫的煎熬中默默地凋零?
  品茶有三乐: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茶,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茶,无须多言,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众品得慧。“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发,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是品茶的乐事。通过实践品茶后,从品茶活动中,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所以,品茶是一个综合性的感受,环境、气氛、茶友、心情,很多的元素都会融合到茶的滋味中。品茶不是要下定义、不是要打分数,只是去体验、去感受茶带来的感觉、感动与感悟。
  “评茶”是一种科学。科学是要讲究数据、讲究标准的。评茶师要从茶叶的质量、特色、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等,依照既定的标准,去仔细判别,如实阐述,甚至要参考科学实验所取得的数据,才能为这个茶下定论,而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影响到对茶叶的评判。评茶可以说是理性的喝茶,好像写说明文。写说明文时,要先对要说明的事有一清楚的概念、认识,把主题说得明白,并作出清楚的判断。所以评茶时要对所评之茶,其审评标准有所理解,以眼、耳、鼻、舌、身之所识,对茶的色、香、味、形做出不偏不倚的判断。评茶,要具备评茶的感官能力和科技的方法应用。
  评茶,分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经干、湿评后得出结论。在每一项审评中,都包含诸多因素:外形嫩度、形态、整碎、净度;茶汤颜色、亮度和清浊度;香气的香型、高低、纯异和持久性;滋味有纯异、浓淡、醉涩、厚弱、甘苦及鲜爽感等;叶底嫩度、色泽、匀度等。每个元素的不同表现,有专用评茶术语。
  因此,品茶、评茶。乍听起来,似乎很相像。但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品”为品味,是个人对茶的感性认识;“评”是评判,必须是有根有据的科学行为。
其他文献
今年的春天像个犯迷糊的小孩,三月初便带着温热,唤醒了熟睡的大地。于是百花有些“不知所云”地争相绽放,大地的灵草茶树也不甘落后地提前发芽。在冷暖相宜的四月天里,我们踏上了桐木关红茶的探寻之旅。  桐木关是个让人想扎根在这里的地方。飞流直下的瀑布,遍山层染的美丽色彩,美若近乎梦境的水光山色,让人不禁想起三毛的一首诗。索性改成:我在此化作一颗树,一半深深地扎到土里,一半慢慢地迎风摇曳做梦。  此次桐木关
期刊
品尝过明前绿茶芽尖上的芳香之后,人们开始想念用嫩芽制成的如丝缎般的红茶。大部分茶客都对茶树的芽尖部分情有独钟,他们说,看着翠嫩欲滴的芽尖在杯中起舞,品着那些茶尖流淌下的甘露,之后一整个漫长的秋冬便无茶可恋了。  采摘茶树芽尖部分制成的红茶虽少了几分绿茶的鲜嫩之感,却多了些许甘醇之韵。而揉捻成丝的红茶浸泡在水中展开后仍保持着芽尖的轻盈之姿,同样具有欣赏与品味的双重享受。  茶上松香  这款红茶的外形
期刊
近几年,铁壶的收藏热度甚至超过了紫砂。作为茶道艺术中煮水的器具,老铁壶造型古朴,胎壁厚实,烧出的水温度高,保温性好,还能软化水质,因此为品茶行家们所钟爱。而对于固执的玩家们来说,不用铁壶烧水,这茶好像就没法子喝了。  在寓古三千茶道会所的庭院里,初夏的阳光照在满院的绿意之上,显得生机盎然。很难想象会所的主人、两位80后的小女子竟然能与这厚重的铁壶结下不解之缘。十多斤的壶身对她们提壶烧水,都是不小的
期刊
节假日出行,想在闹市游玩,又担心没地方停车;上下班高峰,被堵在路上想走另外一条道,却不知道是否同样塞车……这时候,很多司机会选择打开“交通电台”或者“汽车导航”。不过,如果你身处无线城市里。还能有另外一种选择——不靠不等,直接用手机登录无线城市,查看交通实时路况视频、在线预定闹市停车位。  随着“福建无线城市群”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人畅享着“无线城市”带来的各种生活便捷,特别是在城市交通出行领域,
期刊
小满时节,浓雾遍满山顶,草木葱郁,茶香缭缭。  2013年5月19日,华顶讲寺的“禅茶雅集”在佛教圣地——浙江天台山开始了一场盛大而美丽的茶会。此次活动由《海峡茶道》杂志社和吾道苑茶文化推广中心协办。素有“佛宗道源”美誉的天台就以其深厚的历史与美景令人向往,儒释道三家在这里都留下了浓墨重笔,尤其以隋陈年间的智者大师的影响最为深远。  李白曾形容“天台四万八千丈”,云锦杜鹃遍满山谷,美仑美奂,华顶山
期刊
清明后的茶山满眼的鲜绿,在安溪的内山住了一个礼拜,除了身心愉悦之外,更多的是对农家菜“万皆可食”理念的认同。  欧阳应霁有本书名叫《半饱》,此前有一本主旨和“空”有关,之后就是其设计者思想类哲学内容了。从空到半饱,中间是什么?就是吃的时间。不论是物欲还是精神食粮,能吃,总是件好事。  欧阳学兄比较勤作,食至半饱,就开始新的规划和创造。  人家吃个半饱干活儿了,我们行得慢些,且还在寻思觅食的路途上。
期刊
美丽的余姚四明山,成名于唐代“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这是李白为四明山所作的诗篇,字里行间,美景犹在眼前。还有众多像李白这样的文人骚客。踏遍名山大川,一路赞山咏水,均在四明山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篇。  而我们此次所游历之处是位于四明山上素有:高山台地之最,清水之源;之称的走岚,大岚古称“大兰”因盛产江南名兰——“龙舌兰”得名后又因山高雾大,改称‘大岚’:带有雾气之意,“山在
期刊
能量是物质改变状态时对应改变的一个物理量值,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任何一个生物都需要能量来负责生物细胞的生存和发展,一个生物体不能没有能量。  能量有正能量和负能量,正能量,指一切给人健康乐观、鼓舞人不断追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心想事易成,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传递积极的心态,具有较强的耐压性。负能量,物理学上解释是指“反物质”的能量,负能量的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伤害,使人耐压
期刊
一个鼓囊囊的行囊就是比尔先生行走的所有装备  第一次听到比尔·波特的名字,是浙江茶友沈老师关于《空谷幽兰》的推荐:“语言非常简单明了,多用白描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语汇,有的只是记录和思想。”毫不犹豫地买来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它,虽然文法上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就是那真实的记录与独到的思想,让我不由对这位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多次亲身探访文化故地,并把每一次体验变成朴实文字的外国老人心生敬仰。  去年
期刊
丽江是一座很懂得“藏”的高原古城。  漫步在被岁月打磨得光洁清亮的石板路上,一路陈迹,一路慨然。曾经,马帮风尘仆仆地从这里经过,撒下串串清脆的铃声,留下酽然的记忆。时过境迁,铃声渐远,茶却历久弥香,掩藏在街衢巷陌中,氤氲了古城的昨天和今天。  这是一幢毫不起眼的纳西小楼,如果行色匆匆,就很容易将它忽略。但是,你一旦走进那两扇斑驳的木门,就会发觉时空交错的印迹——它充盈着老茶的陈香,收藏着古城的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