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在灾害面前的作用和表现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5·12到4·20,从汶川到芦山,短短5年时间之内,四川经历了两次地震。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广播,为抗震救灾指引着方向,为灾区群众送来了温暖。
  第一,第一时间反应,应急广播组建。由于在5·12汶川地震中有过应急广播的实践,这次芦山地震一发生,四川广播电视台快速联动,建立了高效的应急通道。8点10分,第一批记者向灾区进发;9点05分,记者就发回了报道,介绍灾区的情况。
  第二,科学部署应急广播,为使应急广播的效率最大化,四川广播将九套广播节目变为三套节目,同时停播所有的商业广告。三套抗震救灾的节目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大规模、长时段、海量信息滚动播出。在此基础上,使四川电台应急广播海量信息全面覆盖。
  第三,搭建应急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广播沟通、联络通道的功能。应急广播不仅仅是做广播,更是搭建应急信息服务平台。我们的应急广播平台在抗震救灾当中,特别是72小时黄金时间内发挥了重要的沟通、联动和指引功能,甚至成为其他媒体采访消息的重要来源。
  地震发生后,从交通管制到物资供给信息,从天气预报到灾害预警,四川省公安厅、卫生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通过四川电台应急广播及时发布信息。在成都市交通局的指挥间,四川电台交通广播被纳入了交警应急指挥系统体系。应急广播还开通了紧急救援官方微博,与群众互动,为灾区群众提供帮助,搭建起沟通联络救助平台。
  在芦山地震当中,应急广播不断鼓舞灾区人民克服困难,激发了灾区人民抗震救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广播让外界了解到灾区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也让灾区群众听到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灾害的声音。四川省委宣传部对应急广播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呼吁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成熟的应急网络,切实在全国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急机制。
其他文献
2007年我参加了中央电台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遗憾的是没能入选。2009年我又参加了第二届”十佳“评选,以排名第四的成绩获得”十佳“称号;2011年我再次参加第三届“十
本文通过对长期在新闻一线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总结,从思维、知识、技巧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传统广播媒体从业者在应对全媒体时代激烈竞争环境下如何转变工作思路、提高职业素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月2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
背景:虽然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部位广泛的隐匿性疾病,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即其临床表现是由病变的局部特征所致。假设在有症状的进展性不稳定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局部斑块内及循环
目前国内广播的发展面临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例如节目研发创新缺失、节目版权重视不够、节目跨地域播出受限等。借鉴美英两国的广播节目研发制作的经验,北京电台节目
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国际视频通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视通)与非洲10余个国家的广电媒体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视频新闻内容提供和业务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部分省市电台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近百人,参加第三届全国广播
本文从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关注”的错位,新闻题材的“总成”与“分拆”两方面,阐明要达到“走转改”与新闻的深度表达完全契合。一、要用受众的视角从事新闻报道,二、“落地”
广播的新媒体之路一直在困扰与争议中前行,动静大效果小。究其原因在于对自身与新媒体的认知不清。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决定未来,广播媒体需要在坚守媒体特质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节
摘 要:互联网成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政治手段之一。网络舆情工作环境复杂,任重道远,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府良善治理和国家安危,对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当前网络舆情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各个方面都必须直面正视。  关键词:网络舆情 特征 挑战 责任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的问世和应用,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