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于学习焦虑型的留守儿童,应科学矫正。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习焦虑 案例
一、案例介绍
徐××是山区小学四年级的一个小女孩,她的爸爸在北京打工,妈妈在城里的一家大型服装厂打工,在家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伴,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但她是个很懂事的小女孩,聪颖又活泼,还一直担任着班级的班长。我任教她的数学,也一直很喜欢她。
但不知什么原因,学期开学没多久,她几乎每天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或多或少总是有些错误,且字迹也不如以前,而这种现象上学期是少见的。开始我也只是叫她作些订正或注意些什么。连续多次后,很少挨人批评的小班长也被我训斥过,前几次是不作声,再后来只是流泪。经过我的几次劝说,她终于道出了心中的原委。
原来在09年春节时,她爸爸从北京打工回来就一心将她转学到城区一所小学就读,而且那一所小学已托人联系好了。春节期间,家里一直在讨论这件事,可徐××始终没有同意,多次说服奶奶帮忙,做奶奶的也不忍心让心爱的小孙女离家读书。妈妈在服装厂经常夜班,平时也很难关心照料到她,所以也没发表太多意见。这学期是留下来了,但没法保证下学期还能留下来,而徐××是铁了心要在原来的学校就读的,而且按她的计划是一定要读完这所小学的。可爸爸的执意安排又让她难以接受,她说她课堂上脑海里经常出现的就是“转学”两字,每次想驱走这两个字总是那么艰难,看来是她的担心分散了她的注意力,焦虑的心理逐渐滋生,已影响到了她的学习。
二、案例分析
(1)所谓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它是由于个体受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致使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情绪状态。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与观察,徐××担忧确实体现了她的焦虑。
(2)造成焦虑情绪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新环境,此时个人的惯常行为方式无法适应这一特殊情景。从徐××的言谈中断定她担心到新环境会无法适应。
(3) 不同程度的焦虑对知识学习的影响。由于焦虑是在对个体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呈“倒U形曲线”,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会引起学习注意力的缺乏、动机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低下。事实证明,徐××的学习效率每况愈下。
三、辅导策略
(1)缓解她的思念之情。刚度过一个愉快而幸福的春节,父母忙于生机而各奔东西,父女、母女之间的天伦之乐好似稍纵即逝,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思念之情难免油然而生。我就立即向她远在北京的爸爸发去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要他打个电话回来关心或安慰一下女儿。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她的学习状态也没多大改变,真让我一筹莫展。
(2)解铃还须系铃人。经过我这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徐××怕转学的焦虑情绪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我毫不迟疑地给她爸爸发去了短信:
“徐师傅,你是否有过让女儿转学的念头?你知道这段时间你女儿掉队的原因吗?她好担心你让她转学到城里去读书,课堂上经常分神,注意力难以集中起来,我建议你尊重女儿的意见,因为你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否则会……”
不一会儿,歉意的短信飘进了我的信箱:
“老师,实在对不起,劳驾你们了,平时我们夫妻俩又不在家,女儿越长越大,怕她奶奶约束不了她,想让她到城里靠着她的妈妈,可能对她的学习与成长有利。她确实反对过我的意见,我想一个小孩子家懂得什么,本想以转学来促进她,谁知适得其反,让你们操心了,请老师转告她,我们尊重她的意见,暂时不转学了……”
第二天一早,我兴冲冲地打开手机短信,送到了徐××的眼前,看完短信,她眼里噙着泪水,脸上却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近来,她各方面的表现又恢复如初,笑容又变得灿烂起来了。
四、个案反思
(1)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如入学、转学、换班、搬家,都会碰到 适应的问题。孩子来到一个新环境,失去了原有的伙伴、社交圈,会感到孤独;在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时,他会担心自己是否能被接受和认可。这时,人往往敏感而脆弱,如果再受到一些诸如口音不同、学习内容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很容易情绪低落,继而影响对新环境的适应。而这些担心徐××是一定存在的。
(2)尊重孩子的意见。教育心理学认为:尊重孩子是教育中的特殊营养,只有尊重才会有真正的爱护。作为父母,谁也不会(或者不愿意)说自己不尊重孩子。“我自己的孩子我还会不尊重吗?”但是,问题不只是如此。孩子是一个有人格、有个性、有理想、有喜好、有秉赋、有天性、有潜能的人。像徐××这样的学生,她是个聪明能干又好强上进的人(一直是班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是姣姣者,她不愿转学肯定是有她的想法和理由的。
(3)帮助孩子解除焦虑心理。“心病还要心药治”,教师应钻研《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学》等教育理论书刊。从中抓到治病的“心药”。要细心观察学生原有焦虑水平的差异,配好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搭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具体分析某个学生学习焦点异常的因素,就能做到对症下药,辩证施治。同时还需要做到个别辅导和全体辅导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使别人得到了快乐的时候,你才能体验到真正的为人之乐。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能使一个小孩改变了矛盾、担心甚至害怕的焦虑心理,让她又聪颖如初,这种小小的成就感不言而喻。这真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基于他教导学生的道义上的权利,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这正是激励学生要实现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习焦虑 案例
一、案例介绍
徐××是山区小学四年级的一个小女孩,她的爸爸在北京打工,妈妈在城里的一家大型服装厂打工,在家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伴,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但她是个很懂事的小女孩,聪颖又活泼,还一直担任着班级的班长。我任教她的数学,也一直很喜欢她。
但不知什么原因,学期开学没多久,她几乎每天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或多或少总是有些错误,且字迹也不如以前,而这种现象上学期是少见的。开始我也只是叫她作些订正或注意些什么。连续多次后,很少挨人批评的小班长也被我训斥过,前几次是不作声,再后来只是流泪。经过我的几次劝说,她终于道出了心中的原委。
原来在09年春节时,她爸爸从北京打工回来就一心将她转学到城区一所小学就读,而且那一所小学已托人联系好了。春节期间,家里一直在讨论这件事,可徐××始终没有同意,多次说服奶奶帮忙,做奶奶的也不忍心让心爱的小孙女离家读书。妈妈在服装厂经常夜班,平时也很难关心照料到她,所以也没发表太多意见。这学期是留下来了,但没法保证下学期还能留下来,而徐××是铁了心要在原来的学校就读的,而且按她的计划是一定要读完这所小学的。可爸爸的执意安排又让她难以接受,她说她课堂上脑海里经常出现的就是“转学”两字,每次想驱走这两个字总是那么艰难,看来是她的担心分散了她的注意力,焦虑的心理逐渐滋生,已影响到了她的学习。
二、案例分析
(1)所谓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它是由于个体受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致使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情绪状态。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与观察,徐××担忧确实体现了她的焦虑。
(2)造成焦虑情绪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新环境,此时个人的惯常行为方式无法适应这一特殊情景。从徐××的言谈中断定她担心到新环境会无法适应。
(3) 不同程度的焦虑对知识学习的影响。由于焦虑是在对个体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呈“倒U形曲线”,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会引起学习注意力的缺乏、动机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低下。事实证明,徐××的学习效率每况愈下。
三、辅导策略
(1)缓解她的思念之情。刚度过一个愉快而幸福的春节,父母忙于生机而各奔东西,父女、母女之间的天伦之乐好似稍纵即逝,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思念之情难免油然而生。我就立即向她远在北京的爸爸发去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要他打个电话回来关心或安慰一下女儿。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她的学习状态也没多大改变,真让我一筹莫展。
(2)解铃还须系铃人。经过我这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徐××怕转学的焦虑情绪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我毫不迟疑地给她爸爸发去了短信:
“徐师傅,你是否有过让女儿转学的念头?你知道这段时间你女儿掉队的原因吗?她好担心你让她转学到城里去读书,课堂上经常分神,注意力难以集中起来,我建议你尊重女儿的意见,因为你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否则会……”
不一会儿,歉意的短信飘进了我的信箱:
“老师,实在对不起,劳驾你们了,平时我们夫妻俩又不在家,女儿越长越大,怕她奶奶约束不了她,想让她到城里靠着她的妈妈,可能对她的学习与成长有利。她确实反对过我的意见,我想一个小孩子家懂得什么,本想以转学来促进她,谁知适得其反,让你们操心了,请老师转告她,我们尊重她的意见,暂时不转学了……”
第二天一早,我兴冲冲地打开手机短信,送到了徐××的眼前,看完短信,她眼里噙着泪水,脸上却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近来,她各方面的表现又恢复如初,笑容又变得灿烂起来了。
四、个案反思
(1)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如入学、转学、换班、搬家,都会碰到 适应的问题。孩子来到一个新环境,失去了原有的伙伴、社交圈,会感到孤独;在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时,他会担心自己是否能被接受和认可。这时,人往往敏感而脆弱,如果再受到一些诸如口音不同、学习内容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很容易情绪低落,继而影响对新环境的适应。而这些担心徐××是一定存在的。
(2)尊重孩子的意见。教育心理学认为:尊重孩子是教育中的特殊营养,只有尊重才会有真正的爱护。作为父母,谁也不会(或者不愿意)说自己不尊重孩子。“我自己的孩子我还会不尊重吗?”但是,问题不只是如此。孩子是一个有人格、有个性、有理想、有喜好、有秉赋、有天性、有潜能的人。像徐××这样的学生,她是个聪明能干又好强上进的人(一直是班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是姣姣者,她不愿转学肯定是有她的想法和理由的。
(3)帮助孩子解除焦虑心理。“心病还要心药治”,教师应钻研《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学》等教育理论书刊。从中抓到治病的“心药”。要细心观察学生原有焦虑水平的差异,配好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搭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具体分析某个学生学习焦点异常的因素,就能做到对症下药,辩证施治。同时还需要做到个别辅导和全体辅导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使别人得到了快乐的时候,你才能体验到真正的为人之乐。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能使一个小孩改变了矛盾、担心甚至害怕的焦虑心理,让她又聪颖如初,这种小小的成就感不言而喻。这真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基于他教导学生的道义上的权利,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这正是激励学生要实现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