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5—0040一01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包括“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读”。自主阅读是相对于应试教育下的被动阅读而言的,这是一种主观、积极、能动的阅读行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课内的自主阅读,教师的导入激趣要恰到好处,既不能把教师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使自主阅读失去意义,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导人激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情节人手,采取悬念式导入;可以从情感人手,采取激情式导入;也可以从问题人手,采取疑问式导入等。课外的自主阅读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文章,这一过程是师生沟通的大好时机,更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阅读目标体系,加强阅读过程指导
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阅读过程不闻不问,相反,学生的自主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在课内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放手让学生自由品读文章,把阅读文章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又必须对学生每一次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钱梦龙先生建立的阅读目标体系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钱先生建立的阅读目标体系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阅读方式、阅读步骤和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分为音读(朗读、背读)、视读(扫读、跳读、精读)、抄读(全抄、摘抄、类抄),阅读步骤分为初读感知(对读本内容、语言获得整体的感受)、辨体析题(辨别文体、解析题意)、定向问答(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自问自答或相互诘问)、深思质疑(质疑问难,把理解引向深层)、复述整理(复述文章要点,整理阅读心得),阅读习惯则包括使用工具书和随手批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阅读目标体系完成自主阅读,并适时进行监督、检查、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自主阅读要既体现多元性,又体现目的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元性阅读就是阅读不能单一地停留在某一类作品上,而是要不断拓展阅读范围,使阅读的内容多样化;也不能单一地停留在某一平面或某一层面上,要在原有的阅读面上进行扩展和延伸,使阅读的空间立体化。同时,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而且要读科技、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书;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还要读世界各国的作品;不仅要读现代的作品,而且要读古代的作品,充分体现阅读体裁的多样化、阅读面的宽泛化,阅读手段的丰富化。当然,自主阅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阅读,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从而实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坚持长期阅读的习惯,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期阅读计划,并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
自主阅读要体现个性化,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绝不等于学生可以任意理解文意、无原则地自由解读文本,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教给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通过查阅其他作品资料来理解作品的方法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5—0040一01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包括“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读”。自主阅读是相对于应试教育下的被动阅读而言的,这是一种主观、积极、能动的阅读行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课内的自主阅读,教师的导入激趣要恰到好处,既不能把教师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使自主阅读失去意义,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导人激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情节人手,采取悬念式导入;可以从情感人手,采取激情式导入;也可以从问题人手,采取疑问式导入等。课外的自主阅读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文章,这一过程是师生沟通的大好时机,更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阅读目标体系,加强阅读过程指导
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阅读过程不闻不问,相反,学生的自主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在课内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放手让学生自由品读文章,把阅读文章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又必须对学生每一次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钱梦龙先生建立的阅读目标体系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钱先生建立的阅读目标体系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阅读方式、阅读步骤和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分为音读(朗读、背读)、视读(扫读、跳读、精读)、抄读(全抄、摘抄、类抄),阅读步骤分为初读感知(对读本内容、语言获得整体的感受)、辨体析题(辨别文体、解析题意)、定向问答(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自问自答或相互诘问)、深思质疑(质疑问难,把理解引向深层)、复述整理(复述文章要点,整理阅读心得),阅读习惯则包括使用工具书和随手批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阅读目标体系完成自主阅读,并适时进行监督、检查、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自主阅读要既体现多元性,又体现目的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元性阅读就是阅读不能单一地停留在某一类作品上,而是要不断拓展阅读范围,使阅读的内容多样化;也不能单一地停留在某一平面或某一层面上,要在原有的阅读面上进行扩展和延伸,使阅读的空间立体化。同时,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而且要读科技、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书;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还要读世界各国的作品;不仅要读现代的作品,而且要读古代的作品,充分体现阅读体裁的多样化、阅读面的宽泛化,阅读手段的丰富化。当然,自主阅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阅读,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从而实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坚持长期阅读的习惯,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期阅读计划,并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
自主阅读要体现个性化,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绝不等于学生可以任意理解文意、无原则地自由解读文本,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教给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通过查阅其他作品资料来理解作品的方法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