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文学之邦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l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瑞士的苏黎世到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飞机大约要飞行两个小时,大多数乘客都在安静地闭目养神。然而,事业与命运紧紧地与南斯拉夫、巴尔干连结在一起的我,却抑止不住心儿的跳动,飞机升空不到半小时,就怎么也坐不住了。一个特大的问号,不时地在脑海里闪现:在经历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野蛮的狂轰滥炸后,在异常险恶的境域里,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的南斯拉夫文友们,还有精力和财力召开一年一度的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笔会吗?
  划破浓重的阴云,飞机直向贝尔格莱德方向驰近,地面上仿佛有两条宽宽的银色的飘带交织在一起了。我知道,那是多瑙河与萨瓦河会合的地方,贝尔格莱德就坐落在萨瓦河的岸边上。从机窗向下望去,那古老的象征着光荣与胜利的凯尔麦格丹城堡尽端的“胜利者”塑像,依然骄傲地屹立在那里,他在向明媚灿烂的远方张望;那身受重伤,头部变得漆黑的原南共联盟中央大楼,并没有低头,像一个骁勇的斗士,在为宁死不屈的人们放哨站岗;那全贝尔格莱德最高的建筑“贝尔格莱德女人”大楼,经过腥风血雨的考验,变得更加风姿绰约、秀美健壮,为人们插上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有力的翅膀……目睹这种种神奇壮观的景象,我的心顿时像澎湃翻腾的多瑙河的春潮,卷起层层势不可挡的巨浪。“灾难使人变得更聪明、更坚强,南斯拉夫的文友们肯定能把这次国际作家笔会开得格外出色、特别成功!”我兴冲冲地走下飞机时,心里隐隐约约地这样想。
  3天的会议盛况告诉人们,这次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笔会,是40年中开得最成功的几次会议之一。您瞧,共有22个国家的40名作家、50名南斯拉夫作家参加的大型国际作家笔会,组织得井井有条,内容丰富而不杂乱。塞尔维亚作家协会国际联络部副主席茂玛.迪米奇,不仅让每位与会者都发了言,阐明自己对当今世界文学的看法和观点,而且还请每人在多种场合朗诵自己的诗作,为大家提供充分显示艺术才华的机会。会后他们还要将全部发言稿和诗歌作品汇集到一起,认真地编辑出版。出版经费肯定是个问题,但是,视文学如生命,拿友情胜过金子的塞尔维亚作家协会的文友们,那是要千方百计寻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的,因为以往他们所做的一切完全可以让我相信,他们许下的诺言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此次国际作家笔会还特为中国作家、西班牙作家和科索沃作家分别举办了文学晚会,“中国作家文学晚会”是在贝尔格莱德市图书馆地下室举行的。地方不大,但充满浓厚的古香古色的浪漫情调。听众中有雪染双鬓的游击队老战士、气质文雅的国家文化干部,也有皎容端丽的姑娘和潇洒倜傥的小伙子。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中国作家的诗歌朗诵。随着译员铿锵有力的翻译,他们的脸上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鲜花盛开,显然,他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中国文学美妙的幻想般的世界。一小时的文学晚会结束了,人们自发地彬彬有礼地排着队走到我们面前,与我们拥抱告别,俨然一种君子派头;刹时间,我仿佛对公民文化素质这一概念,又有了新的领悟。
  在有的国家里,当今是节日成串,吃喝成风,甚至竟为土豆、西瓜、羊肉串等玩意一本正经地开设了节日。然而,在文学飘香的南斯拉夫,却有另外一些文化品味颇浓的诗歌节和文艺表演大赛。几乎与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笔会召开的同时,第15届舒玛迪亚诗歌节、第33届斯麦得列沃金秋诗歌节、安得里奇文学奖颁奖会和戴珊卡.马克西莫维奇诗歌奖颁奖会,也如期隆重举行。我们知道,北约对南斯拉夫惨绝人寰的轰炸,使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至少倒退了20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下降了1-3倍,经济方面的困难是可想而知了。可是,传统的诗歌节、颁奖会照开不误。政府是何等地重视文学艺术事业,那是不言而喻的。在南斯拉夫的日子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文学事业的严肃与神圣。
  如果有谁认为,在南斯拉夫文学创作只是少数人的事儿,那就错了。主人告诉我们,如今在塞尔维亚共有1260个文学小组。这些文学小组都是自发地成立起来的,小组里的成员也都是对文学很痴迷的爱好者或业余作者。人间万事,只有自发组织、兴办起来的事业才有生命力,我想这件事本身就是南斯拉夫文学昌盛的原因的一个很好的脚注。
  在南斯拉夫,诗歌朗诵具有悠久的传统,凡有文学活动,总少不了诗歌朗诵这一内容。诗人们写出得意之作,都愿意激情满怀地将作品朗诵给大家听。参加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笔会的南斯拉夫作家、诗人、更把在大会上和露天广场里朗诵自己的诗作视为一种荣誉。
  诗歌朗诵会要开得好,必须有热情的听众才行。在这方面组织者毫不担心,因为任何一场朗诵会都不会冷场,在时甚至需要花大价钱购票方可以饱享耳福。那天在人民博物馆举行诗歌朗诵活动时,200多人的大厅座无虚席。我偷偷地回头一看,发现头发灰白者占大多数,一张张脸上露出舒心的微笑,顷刻间,我觉得仿佛有一阵暖融融的春风荡漾在我的面前。朗诵会从上午10点一直拖到下午1点30分,但整个会场始终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会场。此时此刻,我心里不能不再一次发出由衷的感叹:南斯拉夫公民具有怎样一种文化素养啊!


  把诗歌朗诵办成盛大的节日,不能不说是南斯拉夫独具风采的一大奇观。听好朋友迪米奇说,每年夏天在门的内哥罗(即黑山)的海滨名城布特瓦举办的盛大的诗歌节,那才是欧洲乃至世界诗坛上的绝世美景。只有60万人口的门的内哥罗,要接待上百名来自国内外的诗人。洁白素雅的石头城的小巷里,摆放着一摞摞用多种文字出版的最新诗集。诗歌朗诵会在欢快、嘹亮的民乐声中开始,小小的广场上,一尘不染的商店门口,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热情的听众和对诗歌痴迷的文学爱好者。那里的诗朗诵格调新颖,常常由婀娜俏丽的姑娘和健壮英俊的小伙子表演的民族歌舞相伴。人们身着鲜艳瑰奇的民族盛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把诗歌节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好一派诗歌王国的胜景。迪米奇又说,如果我们早到两个月,一定会感受到诗歌的海洋里游泳的快乐,也一定会捕捉到诗海里一层层美丽耀眼的浪花。
  出版难,出版好书更难,南斯拉夫目前出版业的情况与我国出版业的情况比较相似。然而,许多作家、诗人总还是能够想出办法出版自己的作品的。参加国际作家笔会和在南斯拉夫有关地方访问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南斯拉夫同行的赠书,其中大多数是诗集。书的印数一般都很少,一本诗集印1000册,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有的甚至只印200册。印数如此之少,作者拿不到稿费,那是肯定的,很多时候,为了痴心追求的文学事业,还要向出版社交出版费,以求得多年辛苦劳作的汗水能结出心满意足的果实。也许有人要问:“这些舞文弄墨的人如此穷折腾,究竟为了啥?”对此,为我们开车,成天陪同我们参观、访问的卓兰.秋皮奇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心明眼亮起来:就是为了诗,为了心灵的追求和满足!这位仪表堂堂的中年男子秋皮奇,讲话慢条斯理,用词很有分寸,蛮有份量,给我们留下了非一般驾驶人员的印象。不过,他的话语并不多,我们询问他什么,他才讲点什么,好像心里埋藏着一口深深的井。
  一天早晨,一见面,他便面带喜色但又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地将3包包得整整齐齐的东西分赠给我们。打开一看,叫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他近年来连续出版的4种诗集。噢,确实是真人不露相儿啊!第二天下午,他还主动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做客。从他母亲无拘无束的介绍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原来秋皮奇老早就失去了身为上校军官的父亲。父亲的早逝给尚还年轻的母亲和年幼的他打击很大,但他从那时候起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已是47岁的人了,离婚以后没有再婚,固定的工作也始终未能找到,母子二人全靠他父亲的抚恤金维持俭朴的生活。实实在在地说,这母子俩的日子过得够艰难的。家里只有两个房间,家具已经老得不能再老,除了一台老式黑白电视机和一个很小的冰箱之外,再无值钱的东西。临和女主人告别时,我们的心情很复杂,甘肃省作协副主席德宏同志不无怜悯地说:“祝愿卓兰早日找到一位好姑娘,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幸福的家庭!”心直口快的老母亲耸了耸肩膀,颇为遗憾地说:“卓兰哪有心思想这个,他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写诗上面去了。对他来说,诗歌比生命和爱情更重要!”


  “对他来说,诗歌比生命和爱情更重要!”在以后一周多的时间里,卓兰老母亲的这句话,时时地在我的耳畔回响。
  在南斯拉夫的文人墨客中间,还有一类人物也特具代表性,令人回味,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十月一日,主人安排我们休息。可是下午3点钟过后,大忙人迪米奇朋友,却又面带喜色地到了我们下榻的旅馆,请我们跟他一起去贝尔格莱德最古老的富有土耳其情调的“斯卡达立亚” 石板街散步,还说那里有一个我们想象不到的令文人着迷的好去处。于是我们忘记了国庆休息,带着几分好奇心,跟着迪米奇到了他所描绘的地方。
  一栋古老低矮、灯光昏暗的住宅门口,好像有个人戴着礼帽,一动也不动地坐守在那里。走到近处一看,眼前仿佛立刻明亮起来,原来这里是塞尔维亚19世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久拉.雅克希奇(1832-1878)的塑像。迪米奇告诉我们,这里是雅克希奇故居,也是一个文学沙龙,取得重要文学成就的诗人、小说家,常在这里聚会。
  我们跟着迪米奇走进一个大约容纳得下50人的屋里,电视台摄像机贼亮贼亮的灯光立刻聚焦到我们3个中国人身上。仔细一瞧,九旬女诗人、小说家、参加过民族解放斗争的老战士雅拉.雷布尼卡尔,大名鼎鼎的童话作家荻米特里叶.别里察等著名人士坐在了头排。主席台上摆着一摞尚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新书,原来这里将要为一位名字叫穆拉丹.格威罗的文学新人的童话集《催眠的童话》举行首发式和新闻发布会。瞧瞧吧,不大也不算小的屋子里,喜庆、热闹的气氛是十分够味的。各种酒水应有尽有,客人们祝贺声接连不断,年轻的作者都有点应酬不过来了。
  夜深了,我们想要告辞,但主人已为我们备好了汽车,把我们以及一些好友、铁哥们儿们送到位于赫赫有名的“红星体育俱乐部”附近一个看上去并不显眼但生意却做得十分红火的小饭馆里。原来这是穆拉丹自己开的饭馆。这位穆拉丹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也经历过一段坎坷颠簸辛酸的日子,后来开饭馆发了点小财,腰板儿才硬棒起来,干起事情也有了点派头儿。我们很感兴趣地问穆拉丹:“既然您的饭馆开得如此兴旺、红火,何必还要从事写作呢?”他微微一笑,摇头说:“哪里哟!开饭馆纯粹是为了给文学创作开路,做生意只是一种手段,写作才是我的老本行呢!”穆拉丹的这几句话,更加使我们对他刮目相看,也让我们想起了国人时下常说的一句话:以商养文也是文人对文学忠诚的表现。这位穆拉丹的作为,展示了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南斯拉夫文人对文学的献身精神。清苦的诗人也好,富裕起来的童话作家也罢,他们对文学事业都有一颗雷打不动的诚心和爱心,都唤起了我们对他们的好感和敬意。
  夜深人静,我们乘坐的轿车在贝尔格莱德宽阔整齐、既古老又年轻的街道上缓缓地行驶着。路旁那一尊尊著名作家、艺术家的高大塑像,大街上那一个连着一个的琳琅满目的书店,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南斯拉夫人民酷爱文学艺术,崇奉文化人的高雅魂灵,也让我不由得在心里默默地重复德宏团长在穆拉丹.格威罗童话集新闻发布会上代表我们3人讲的一段发自肺腑的话:“在文学不景气,日渐衰退的今天,我们却从南斯拉夫人民和文友身上看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那就是对文学执着的追求和忠诚。我们深信,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每个执笔为文的人,只要有了你们这种可贵的精神,神圣的文学事业就一定会永远繁荣昌盛,永远像太阳一样闪烁出璀璨的光芒,永远像多瑙河和长江一样奔流不息、浩浩荡荡。”
  我在心里又情不自禁地加上一句:南斯拉夫,好一个文学之邦!
  
  郑恩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中国作协、译协会员,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理事,刘绍棠研究会会长。欧美同学会理事、东欧分会副会长。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后留学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5年,曾任《人民日报》记者、翻译10年,后长期从事文学研究。共有各类作品5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传记文学《刘绍棠传》、《安得里奇传》;学术专著《阿尔巴尼亚文学史》、《南斯拉夫当代文学》、《东欧文学史》、《大运河之子刘绍棠》等;文学译著有长篇小说《亡军的将领》、《沼泽庄》等。
  责任编辑:封涛
  
其他文献
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性职能,决定了它在推动全民阅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这项系统工程中的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全民阅读对图书馆的准备定位,与此同时就全民阅读确定图书的任
图书馆员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鍵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但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距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还有一段
预算管理机制起步于国外。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已较为成熟。无论是预算管理的手段、方法,还是管理效果,都相对完善。然而在我国,预算管理尚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国内很多
本刊讯一年一度的《信息检索报告》日前对外公布。该《报告》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统计发布。据《信息检索报告》(2011年度)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我常常萌发出这样一个念头:何时能驾车游览繁花似锦的美丽欧洲,遍览一下向往已久的西方文化?  今年夏天,父母来德国探亲,一家人聚在了一起,其乐融融。一天,我在网上浏览到一则汽车租赁公司的广告:在周末的三天里,你可以租到半价的新车,请快来本公司。  德国人做生意,信誉是第一,绝不会做虚假广告欺骗顾客。于是,我立即带着信用卡和公证过的翻译成德文的中国驾照,找到了位于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与一位刚结识的朋友聊天时,得知他在一家事业单位担任总会计师。出于对这一职业的兴趣,我问他:“你这个总会计师最近在单位都主要抓了哪些工作,有管理会
2016年7月23日,安徽省总会计师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二届一次理事会在合肥召开,17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一致通过了王永民会长所作的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汪皆斌副会长所作的财务工作报告和许建胜副会长所作的第二届理事会筹备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王永民为会长(法定代表人)、吴建军为秘书长的新一届理事会领导集体。多年来,安徽省总会计师协会在依法办会、民主建会、服务立会、科教强会、活动兴会方面走在了
高校图书馆工作,构建和谐的借阅环境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图书馆流通部工作的几年中,深感现在的图书馆里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产生了一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隶属香港中文大学,为非营利学术出版机构,创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弘扬中西文化,传播古今知识”为宗旨,专于出版有关中国文化及中国研究的中、英文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