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学习的途径日益多元化。但是作为在校学习的中学生,仍以课堂作为学习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主阵地,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呢?我的做法是:
一、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努力备好每一堂课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有一点应当提及的是:虽然单元中每篇文章的内容、要求、重点各不相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也有差异,但是,单元中的每篇文章必须贯彻和体现单元教学的总目标、总要求这一原则是不能改变的。看一看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及本单元五篇文章的训练要求,这一原则就显而易见了。
二、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二是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动”,体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的点拨,课堂教学气氛的激发与调控。
学生的“动”,体现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动脑、动口、动手,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等等。
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
除了师生互动,学生间也应互动。比如某一学生提出疑问或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不急于表态,而让更多的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参与评判,得出结论。学生间的这种互动热情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要知道,这是比单纯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素质的体现。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四、课后布置适当作业
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后,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布置点作业,这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布置的课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围绕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突出训练,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二是有基础方面的题目,也有思维训练的拓展型的题目,以便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三是题目宜精不宜多,以便能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四是照顾到学生不同层次的语文水平,难易适度。
至于一堂课结束后的课外作业,仍以下一节课所学内容的预习为重点,实行“课前预习——上课——再进行下一节课内容的预习。”决不搞繁杂的题海战术,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从事课外活动。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各种隐含因素,但我认为,主要还是来自扎扎实实的每一堂课,向每一堂课45分钟要质量。因此,我们要花精力努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率,使学生每上一堂课,都有一点收获,积沙成塔,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丰富了,技能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我们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了可靠的保证,才有坚实的基础,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李小方贵州省遵义县三岔镇中学)
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呢?我的做法是:
一、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努力备好每一堂课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有一点应当提及的是:虽然单元中每篇文章的内容、要求、重点各不相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也有差异,但是,单元中的每篇文章必须贯彻和体现单元教学的总目标、总要求这一原则是不能改变的。看一看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及本单元五篇文章的训练要求,这一原则就显而易见了。
二、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二是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动”,体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的点拨,课堂教学气氛的激发与调控。
学生的“动”,体现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动脑、动口、动手,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等等。
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
除了师生互动,学生间也应互动。比如某一学生提出疑问或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不急于表态,而让更多的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参与评判,得出结论。学生间的这种互动热情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要知道,这是比单纯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素质的体现。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四、课后布置适当作业
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后,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布置点作业,这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布置的课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围绕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突出训练,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二是有基础方面的题目,也有思维训练的拓展型的题目,以便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三是题目宜精不宜多,以便能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四是照顾到学生不同层次的语文水平,难易适度。
至于一堂课结束后的课外作业,仍以下一节课所学内容的预习为重点,实行“课前预习——上课——再进行下一节课内容的预习。”决不搞繁杂的题海战术,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从事课外活动。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各种隐含因素,但我认为,主要还是来自扎扎实实的每一堂课,向每一堂课45分钟要质量。因此,我们要花精力努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率,使学生每上一堂课,都有一点收获,积沙成塔,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丰富了,技能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我们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了可靠的保证,才有坚实的基础,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李小方贵州省遵义县三岔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