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百花齐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究教学能否取得成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在生物探究教学中,很多教师按照固定的模式教学,完全歪曲了探究教学的实质。本文作者认为探究教学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灵活的安排探究活动。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探究教学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探究即探索和研究之意。所谓探究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实施探究教学是一项带有很强时代特征的工作,对其时代价值、教学特征、操作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利,不是教师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设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是每一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才可以使探究式教学渐入佳境。我发现在实施探究教学中,很多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完全歪曲了探究教学的实质。我认为探究教学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灵活的安排探究活动。我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为载体,谈一谈自己对探究方式融于生物教学的探索。
  1.问题探究法,激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体验知识重组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探究什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又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既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又可在新旧知识的连续上进行探究;既可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又可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多、求变上探究。总之,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其探究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并不像科学家探究那样要发明创造些什么,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掌握的知识,并培养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开始,我提出一系列问题:(1)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植物吸收水分主要的器官是什么?(2)根尖的各部位的结构名称你还记得吗?(3)根尖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吸收水分,根据你原有的知识你推测根尖吸水最活跃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对原有知识的输出阶段,通过第三个问题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深化,知识结构进行了重组。继而学生自己提出以下问题:(1)根尖的其它部分是如何吸水的?(2)干种子是如何吸水的?(3)人体哪些部位吸收水分最旺盛呢?有效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觉产生新认知的需求。
  2.渐进式探究教学法,细致分析,使学生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
  渐进式探究教学法是指根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性,把教学中的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分隔成一个个小的、有联系的单位,通过设问—答疑—再生疑—再答疑……形成一系列有序的、承上启下的教学小环节,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像攀登楼梯一样,一级一级、一步一步地对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最终建构完整的认知体系。在分析“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时,我首先给出渗透装置和渗透现象的动画,然后提问:(1)请你根据书中内容;同学之间进行分析讨论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会上升?(2)如果这个装置中的半透膜改为纱布,会发生渗透现象吗?(3)如果这烧杯中的清水换成相同浓度的溶液,会发生渗透现象吗?(4)渗透作用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5)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那么它的结构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什么?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是什么?以这样的一系列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使学生重建认知结构。
  3.实验探究法,全员参与,使学生体验知识发现过程
  实验探究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验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学生在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基础上,知道了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我提问:我把一个植物细胞放在浓蔗糖溶液中,请你分析这个细胞中的水走势是怎样的?学生回答:会失水。我适时提问:细胞失水后,它的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下面请你把紫色洋葱表皮放在浓蔗糖溶液中,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发现失水的细胞的形态变化,体会植物细胞在失水时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过程。然后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质壁分离的动画展示和教师的总结,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和科学方法。我再提问:把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在放入到清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再做实验去发现。实验结束后,我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实验探究法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应用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体验到知识的发现过程。
  4.结合生活实际探究,使学生体验知识有效迁移的过程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仅仅是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如何使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是教学的最终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情境,构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氛围,布置实践性作业,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学习的乐趣。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推理、重组等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通过知识的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我提出以下问题:(1)盐碱地中植物为什么不易存活?(2)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的现象?(3)用浓度较高的糖或盐水腌制新鲜鱼、肉不会变质为什么?(4)菜场里买菜的老太太为什么不停地往蔬菜上洒水?(5)植物移栽过程中为什么根部要多带些泥土,还要除去大的叶片呢?学生通过分析、推理、重组等思维加工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多种探究方式融于生物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发现好的教学设计能牵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探究的素材,如何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扩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等课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虞初续志·郭猫儿》一文中有这么一句:“群鸡乱鸣,其声种种各别。”学生们大惑不解:不就是鸡叫嘛,怎么还“种种各别”?看着一个个紧皱的眉头,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们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很难有闲暇去留意“鸡啼”,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也随之消弭了,留下的只有学习的苦楚,不可怜么?高考后有学生撕书泄愤不就是教育的悲哀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字是鲜活的,可为何到了课堂上却变得枯燥了、乏味了?毋庸讳言,浮躁之心由应试而
摘 要: 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而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古往今来,教育方法可谓多如牛毛,而对感知教育的论述却很少。本文从感知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感知教育、怎样加强感知教育三方面来论述感知教育这一教学方法。  关键词: 感知教育 必要性 实施    一、感知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感知”就是感觉到领悟到之意。也就是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一定要使受
摘要: 英语的某种调型总是与某种句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一种反映语法内在规律的功能,即语义作用 (semantic function)。“I thought 主语 过去式”结构的调型:降升调,升降调,英美人士常用来对某一问题做出预期性回答和非预期性回答。  关键词: “I thought 主语 过去式” 调型 预期性和非预期性反应     一、英语语调及其功能    语调是人们说话时语流的轻重、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经费问题等因素制约其的迅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同样如此。面临着无法躲避的诸多评估,新设专业存在多处“硬伤”需要“医治”。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新设专业 评估 “硬伤” “治疗”方案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应的评估和认证制度。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机制的建立已有20
摘 要: 《阿拉比》描绘了一个都柏林男孩的浪漫追求,以及幻想破灭并最终获得“精神顿悟”的过程。本文从生命体象征、场景象征和宗教象征三方面对《阿拉比》中所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乔伊斯 《阿拉比》 象征主义    亚里士多德说:“嗓子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心灵状态,书写的语词象征着嗓子发出的声音。”象征主义是在浪漫主义走向没落时崛起的,它是对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反叛。象征主义影响甚广,
摘 要: 钧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因其独特的窑变效果,成为瓷器中的华贵瑰宝。在钧瓷窑变的诸多因素中,有很多不可确定性因素存在,它们存在于钧瓷的材料之中,存在与钧瓷泥胎的形体之中。本文揭示钧瓷形体与材料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对钧瓷的窑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钧瓷 炉窑 不确定性因素    钧瓷作为古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其窑变而独树一帜,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而唐宋时期出现
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无奈,更多的是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不仅仅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更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出发点。在课改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一个个实例,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即时发生的错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资源,处理
摘 要: 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变教学观念,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必要性 途径    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身体素质得到了提
摘 要: 本文在阐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三方面出发,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教学现状 对策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随着我省规范办学方针的严格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生在校的时间较之以往大大缩短。就高中历史的教学而言,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分配在历史学科上的时间就更有限了。这一方面导致了课堂目标达成的困难增加了,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位老师重新面临着一个虽然谈不上是新问题但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规范办学的方针,对于普通高中学校和高中一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