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途径研究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d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建引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研究,既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更能推进教学改革和文化强国的需要。对于师资的相互渗透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融合,为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改革考核方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党建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一、研究背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曾 50 余次强调创新,到 2035 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这一目标将激励着高校积极努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而大学生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主力军,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天然具备思想活跃,个性自由,富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抒写,提出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首推文艺。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
  二、党建引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党建引领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包含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根本问题。在这崇尚创新、充满机遇、人人都有可能出彩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引领学生筑梦、逐梦、圆梦,既是思政教育的价值内涵,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两者核心任务都是立德树人。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务实的创业精神、诚信的职业道德以及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从而在创新创业中实现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也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所以,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如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检验。
  具有创意创新创业的人才除了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的人格。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必须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境界、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政治素养。这样才可以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国家更加繁荣,民族更加强盛,进一步保证大学生的不断推陈出新、成功创业。因此,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高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既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
  三、党建引领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路径探索
  党建引领下艺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必须根据艺术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来进行深入的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创新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本身具有创新创业的特质,而艺术设计专业老师也是一个求新求异的群体,根据这些特点要把两者有机的融合起来,必须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党建引领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意,基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专业学习之初就有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实现创业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站在全局的高度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等要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息息相关。挖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内容当中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的具体契合点,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個环节,力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步引领、无缝对接嵌入融合模式的内容。让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共革命精神、非遗历史传承等文化氛围激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2.师资的相互渗透融合
  要想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支个性鲜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充分利用知名校友、 企业杰出创业者和学校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共同组建一支融学术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创业教师团队建立“专家库”,随时随地地服务于学生。学校的师资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企业的老师主要为学生提供深入企业学习、提供产品技术服务、参与新产品的开发等专业技能的学习积累实践经验,邀请知名校友、杰出的创业者为学生提供专题创业报告等,这样全方位的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全面促进学校与社会、学术与产业、专职与兼职创业学生在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方面紧密结合,共同推进创新。
  同时,以协同育人为共同目标,遴选具有创新创业激情的党员专业教师,调动青年教师骨干,打造一支由辅导员、创新创业导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为核心力量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校友企业或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家担任校外导师,成立创新创业师生党员工作室,或在工作室内部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广泛吸纳新鲜血液,打破专业学科壁垒,凝聚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敢打硬仗的综合团队。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融合
  这是创新创业教育和艺术专业融合的最根本的保证。很多高校长期以来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割裂开来。专业教师一般只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很少涉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又不是专业老师,这样人为地割裂了课程结构体系。虽然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学分评定采取的是课内学分和课外学分相结合的模式,但是往往只注重课内学分的修行,而课外学分很多都是浮于表面,形式多于内容。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要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重新进行编排设计,在专业教育的层面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的基础。比如动漫专业,在实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由企业的老师专门进行培训和指导,和企业老师共同探讨动漫设计和动漫制作,乃至参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获取实践经验,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企业学习可以获取学分,同时企业的学习可以和学校设置的课程进行置换,这样学生可供选择的机会就会更多;再如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或竞赛项目进课堂,使项目内容与教学内容一体化;联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专业课堂中的优秀项目进行孵化等。   4.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参与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创新创业是一个过程,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也是一个过程,可以参考英国的一些做法:根据艺术专业的特色,服务对象主要是学校所有部门的广告业务等。公司里设有CEO、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的雇佣者三种岗位。一年级学生作为一般雇佣者身份加入公司,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二年级学生担任中层管理人员,三年级的学生担任CEO新老更替,公司的人员也会源源不断地出入,各个岗位可以实现流水线的体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打造创业孵化园和创业园区,吸收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团队参与进来,孵化企业和创业项目的层次也能不断提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园区。
  同时,还可以依托学校“创新创业”社团和各种竞赛平台推进创新创业,开展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青年志愿服务与公益创投大赛、“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以及“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增加创业体验和实践经验。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联合社会、企业等为竞赛提供技术指导、资金资助等支持推动创新作品的产业转化。通过鼓励学生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书写创业计划书来提前了解公司的运作模式,更好地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创业。
  5.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改革考核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作为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的切入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深度融合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是要真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大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毕业找个好工作,或者好好学习,毕业后考研、考公务员,普遍认为创业对于自己来说遥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学校必须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树立大的创业观,要让学生明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拼搏进取是创业;自己开小店、办企业是创业;到农村去、到西部去,也是创业。
  同时,要改革已有的考评考核方案。学生要创业,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创造和实践活动。艺术不是无根之水、不是无本之源,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了找创作的灵感,必须广泛吸收古今中外艺术设计的精髓,在融会贯通中才能逐渐形成符合中国特色和中国人使用心理的艺术设计理念。学生可能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社会调研、设计采风以及专业见习等才能够完成规定的作品,乃至寻找到创业的机会,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对于教师来说,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晋升等方面给予工作室相应的政策支持。聚合平台,助推实践育人。以教师、企业专家和学习小组的过程和综合评价开展形成性考核,使教师、企业、团队评价一体化。
  [基金项目]项目一:本文系2020年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书记项目(2020DJSZ10)成果,项目名称:“党建引领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途径研究”。
  项目二: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2018QJY019R)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基于AHP的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宋钊,李昕,杜彬,許燕敏.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思维拓展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25):73-76.
  [2]林夏斌.解构主义视域下新时代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04):56-57.
其他文献
摘要:新媒体以网络和计算机为载体,在传播模式、时空交流、差异化服务等方面都和传统媒体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甚至颠覆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政治等。从这个角度看,新媒体对于党建工作也产生了不可回避的影响。为此,我们应该顺势而为,从行为规范、社情了解、解决矛盾、促进公平等方面与之契合。本文以新媒体为背景,就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 党建工作 机
摘要: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议程。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础,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赖以存在的家园。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推动,通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要义,从农村绿色生态现状进一步探索绿色发展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依据与发展历程,进而为下一步对症下药、创新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打下坚实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打
教育是有着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单纯局限于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在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共行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实现教育力的整体提升.显然,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有助于教师的师德养成,有助于推进施教者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科学传播异化问题,新时代科普作品对神秘现象予以过度渲染,科幻作品中一些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内容对大众产生一定程度的欺骗效应,在科学传播过程中打着宣扬科学的旗号,利用人们尊重科学的心理宣传伪科学和反科学,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原因一方面是新时代传播渠道的丰富使传播内容的准确性没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是公众的科学教育水平和科学素养较低,针对问题成因提出合理性对策。希望能够对
摘要:通过对“创新课程运行机制”的梳理,阐释了“以品牌建设提升思修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育人过程,形成了“思修”课程的创新特色,从而打造出“思修”课的“育人好汤”。  关键词: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 育人好汤  我们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5号文件规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中必修课的课程之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课程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历程中,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典范时期,在这一时期,孕育和形成的延安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所以,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史,亦是中国精神的传承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局部执政 延安精神  局部执政是指在相对地区和范围内建立政权组织形式的特殊情况,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曾经有三次局部执政的实践经验: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分别是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双方的教育优势。本文主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并且提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自觉  引言  目前乡村振兴的战略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内容,这样有利
摘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复兴所发生的历史性交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构建系统化的课程培养体系、把准时代脉搏,坚持“三结合”的培养方式,将红色文化育人方案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功能。  关键词:高校育人 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中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民族地区事业发展、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和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我们应当从严把思想审查、善抓有利时机、主动帮扶引导、设立恰当考核标准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效.
摘要: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最好写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它感染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诠释着对“善”的执着。身为农科院校,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立足自身学院学科优势和抚顺市地理位置优势,组建科技支农服务队。深入抚顺市周边农村区域,开展支农、助农、惠农志愿活动,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引领,通过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雷锋精神 科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