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光就位!摄像准备!大幕拉开!
锵锵锵~
一年一度的“校园之星”评选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啦!
回顾2019年的“校园之星”作品,那可真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风格……诶诶诶,你们别捂我嘴啊!行了行了,知道你们着急,那就废话不多说,让我们直接切入正题吧!
本年度“校园之星”优胜奖有两名。初诗凡同学的《大鱼》(2019年2期)确实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作品,虽是写末日,却从《列子·汤问》寻找到灵感入手,赋予了鲲这种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生物一种全新的解释,让久远的传说散发出新的活力,全文弥漫着若有似无的惆怅,感情基调把握准确,是地地道道的一篇“中国风科幻”,内敛含蓄,读罢却余味悠长。而另一个优胜奖则颁给了张庆翥同学的《异体孤魂》(2019年11期)。这篇的风格跟《大鱼》截然不同,它的重点放在了怎样在有限的篇幅内制造强烈的冲突,故事的戏剧性是它最大的王牌。而文笔不错的张庆翥同学,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在结尾做一个主题的拔高——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的意识,还是因为他的肉体?我想,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或许你会跟着那位迎着朝阳坐下的机器人一起有所思考。
除了优胜奖,我们还有三个“校园之星”提名奖,分别由李智博同学的《奥林匹斯山的雪》(2019年1期)、孙秋若同学的《美术史》(2019年3期)和邬昊达同学的《你的名字》(2019年8期)这三篇小说获得。李智博同学的《奥林匹斯山的雪》很显然是在向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致敬。致敬经典,永远是文艺作品创作中生生不息的灵感来源。但同样,致敬经典也容易一步不慎误入贻笑大方的道路。《奥林匹斯山的雪》这篇小说处理得还算不错,用“旧瓶”装了科幻背景的“新酒”,环境渲染也比较到位,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孙秋若同学的《美术史》则借由一个帮助修复名画的机器人探讨了“何为艺术”的问题。而也正是艺术,才让文中的机器人开始觉醒、开始思考,使得它的自由意志从画中得到解放,但最后却因为人类的恐惧而消亡,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唏嘘、引人深思的结局。邬昊达同学的《你的名字》是一篇短小简练却不失精致的小说,小作者虽然想写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类VS外星人大战,却没有从头赘述,而是着重于一个战场片段的描写,以点带面,给人以无限想象。且这个战场片段的选取也颇有讲究,是平民全面撤离前的最后一场战斗,更加凸显了战士的英勇和战争的悲壮。
其他没有入选的几篇小说同样也是各有千秋。张庆翥同学的《变形记》(2019年4期)我十分喜爱,它与《奥林匹斯山的雪》一樣,是一篇向经典致敬的小说。小作者较好地抓住了其中的精髓,使得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同时,文中有几段包含着细腻的情感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性描写,读来颇为惊艳。刘彦博同学的《葬礼》(2019年5期)全文仅出现了三个人物,甚至没有名字,但我们却可以以小窥大,感受到其背后轰轰烈烈的人机战争是怎样的如火如荼,是一篇成功的“小成本”小说。王志轩同学的《百慕大三角》(2019年6期)虽然在科学性上有所不足,但胜在构思颇为巧妙,情节一波三折,读来富有趣味性,所以说扬长避短也是很重要的哦。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千年前的绝世一问在张建凯同学的《子非鱼》(2019年7期)迸发出新的活力。小说题材虽算不上多有新意,但小作者在写法上花了一番心思,寥寥数笔道出众生百态,也借不同时代的每个人的口,在我们的脑海中拼凑出了文中世界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要说文字优美,那我不得不提一下楼涵月同学的《屋顶上的树》(2019年9期),这篇小说如同美人细语,娓娓道来,借由“树”这个独特的意象,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人类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探寻世界背后的真相、宇宙深处的奥秘究竟是为了什么?严仲杰同学的《反义星球》(2019年10期)着手于对未来世界的颠覆性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科幻小说不仅仅可以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幻想和预测,同时也可以是对人类生存问题以及宇宙宏观的哲学问题的探讨,虽然严仲杰同学的尝试还稍显稚嫩,但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刘嘉衡同学的《追逐黎明》(2019年12期)则以画面感出彩,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上做得较为不错,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想象出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场景,很有“电影感”哦。
除了以上奖项之外,小雪还抽出了三名参与投票评选的幸运读者,并准备了小礼品,近期会一一寄出,收到的小伙伴请把你的喜悦不客气地砸向小雪吧!没有抽中的小伙伴也不要心急,每年年底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活动,到时候一定要来参加啊!
最后,小雪惯例地跟小伙伴们唠两句。有时候我会收到这样的来信,说自己想写小说,但是感觉写不好,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写了出来却被无情退稿,再看到其他同学上刊的文章更是有些灰心丧气。但小雪想说,你在创作时,只要有一个瞬间享受到了沉浸其中的欢乐与激情,那么这篇小说就是有意义的。同时,写小说这件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急于写作,不要厌倦修改,慢中求快,最重要的是——以你手写你“星”。
2020,爱你们,加油!
锵锵锵~
一年一度的“校园之星”评选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啦!
回顾2019年的“校园之星”作品,那可真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风格……诶诶诶,你们别捂我嘴啊!行了行了,知道你们着急,那就废话不多说,让我们直接切入正题吧!
本年度“校园之星”优胜奖有两名。初诗凡同学的《大鱼》(2019年2期)确实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作品,虽是写末日,却从《列子·汤问》寻找到灵感入手,赋予了鲲这种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生物一种全新的解释,让久远的传说散发出新的活力,全文弥漫着若有似无的惆怅,感情基调把握准确,是地地道道的一篇“中国风科幻”,内敛含蓄,读罢却余味悠长。而另一个优胜奖则颁给了张庆翥同学的《异体孤魂》(2019年11期)。这篇的风格跟《大鱼》截然不同,它的重点放在了怎样在有限的篇幅内制造强烈的冲突,故事的戏剧性是它最大的王牌。而文笔不错的张庆翥同学,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在结尾做一个主题的拔高——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的意识,还是因为他的肉体?我想,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或许你会跟着那位迎着朝阳坐下的机器人一起有所思考。
除了优胜奖,我们还有三个“校园之星”提名奖,分别由李智博同学的《奥林匹斯山的雪》(2019年1期)、孙秋若同学的《美术史》(2019年3期)和邬昊达同学的《你的名字》(2019年8期)这三篇小说获得。李智博同学的《奥林匹斯山的雪》很显然是在向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致敬。致敬经典,永远是文艺作品创作中生生不息的灵感来源。但同样,致敬经典也容易一步不慎误入贻笑大方的道路。《奥林匹斯山的雪》这篇小说处理得还算不错,用“旧瓶”装了科幻背景的“新酒”,环境渲染也比较到位,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孙秋若同学的《美术史》则借由一个帮助修复名画的机器人探讨了“何为艺术”的问题。而也正是艺术,才让文中的机器人开始觉醒、开始思考,使得它的自由意志从画中得到解放,但最后却因为人类的恐惧而消亡,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唏嘘、引人深思的结局。邬昊达同学的《你的名字》是一篇短小简练却不失精致的小说,小作者虽然想写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类VS外星人大战,却没有从头赘述,而是着重于一个战场片段的描写,以点带面,给人以无限想象。且这个战场片段的选取也颇有讲究,是平民全面撤离前的最后一场战斗,更加凸显了战士的英勇和战争的悲壮。
其他没有入选的几篇小说同样也是各有千秋。张庆翥同学的《变形记》(2019年4期)我十分喜爱,它与《奥林匹斯山的雪》一樣,是一篇向经典致敬的小说。小作者较好地抓住了其中的精髓,使得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同时,文中有几段包含着细腻的情感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性描写,读来颇为惊艳。刘彦博同学的《葬礼》(2019年5期)全文仅出现了三个人物,甚至没有名字,但我们却可以以小窥大,感受到其背后轰轰烈烈的人机战争是怎样的如火如荼,是一篇成功的“小成本”小说。王志轩同学的《百慕大三角》(2019年6期)虽然在科学性上有所不足,但胜在构思颇为巧妙,情节一波三折,读来富有趣味性,所以说扬长避短也是很重要的哦。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千年前的绝世一问在张建凯同学的《子非鱼》(2019年7期)迸发出新的活力。小说题材虽算不上多有新意,但小作者在写法上花了一番心思,寥寥数笔道出众生百态,也借不同时代的每个人的口,在我们的脑海中拼凑出了文中世界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要说文字优美,那我不得不提一下楼涵月同学的《屋顶上的树》(2019年9期),这篇小说如同美人细语,娓娓道来,借由“树”这个独特的意象,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人类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探寻世界背后的真相、宇宙深处的奥秘究竟是为了什么?严仲杰同学的《反义星球》(2019年10期)着手于对未来世界的颠覆性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科幻小说不仅仅可以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幻想和预测,同时也可以是对人类生存问题以及宇宙宏观的哲学问题的探讨,虽然严仲杰同学的尝试还稍显稚嫩,但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刘嘉衡同学的《追逐黎明》(2019年12期)则以画面感出彩,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上做得较为不错,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想象出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场景,很有“电影感”哦。
除了以上奖项之外,小雪还抽出了三名参与投票评选的幸运读者,并准备了小礼品,近期会一一寄出,收到的小伙伴请把你的喜悦不客气地砸向小雪吧!没有抽中的小伙伴也不要心急,每年年底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活动,到时候一定要来参加啊!
最后,小雪惯例地跟小伙伴们唠两句。有时候我会收到这样的来信,说自己想写小说,但是感觉写不好,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写了出来却被无情退稿,再看到其他同学上刊的文章更是有些灰心丧气。但小雪想说,你在创作时,只要有一个瞬间享受到了沉浸其中的欢乐与激情,那么这篇小说就是有意义的。同时,写小说这件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急于写作,不要厌倦修改,慢中求快,最重要的是——以你手写你“星”。
2020,爱你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