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中的文化震惊及应对措施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o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震惊是旅游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文化震惊的概念、阶段、影响以及产生文化震惊的原因,最后为应对旅游中文化震惊的负面影响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旅游;文化震惊;旅游者类型;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27-02
  旅游是以空间位置上的转移为前提的,而空间位置的转移会伴随着环境的改变,即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会有所不同,那么当我们到了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什么反应呢?
  一、文化震惊的概念
  在很多著作中,文化震惊也称为“文化冲击”、“文化休克”和“文化震荡”等。它首先由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Oberg)在1960年提出的,他认为文化震惊是“由于失去了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和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日本学者星野命认为“文化震惊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个人在接触与自己的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价值观或多或少不相同的文化时,最初所产生的情感上的冲击和认知上的不一致,并由此而产生出的身心不适症,以及累积而产生出的一种潜在性的、担心的恐慌状态。”
  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所下的定义是:“所谓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其实,我认为简单一点说文化震惊就是到一个我们不熟悉的环境而产生的各种反应。
  二、文化震惊的阶段
  章海荣(2004)认为在旅游中文化震惊一般有三个阶段:
  (一)在旅游者进入一个具有新文化的旅游地之前。我们现在的旅游一般不是在对旅游目的地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去旅游的,而是在广告上、画册上或是听亲朋好友的介绍等感觉那个地方很有吸引力而决定前往的,其实在你认为某地有吸引力的时候你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
  (二)旅游者在旅游地经历文化震惊之中。当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后,发现这个地方的很多东西都和自己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不一样,有的旅游者会感觉非常有趣、有意义,但有的则会感觉什么东西都是陌生的,没有一点安全感,这正是旅游者在经历文化震惊。
  (三)在旅游者回到自己文化群体之后。这一阶段对我们一般旅游者(去旅游的时间比较短)来说是很不明显的,而对于修学旅游、科考旅游、较长期的商务旅游等则是很明显的。由于他们在异地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文化,回来后会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时他们就在经历这一阶段。
  部分学者们认为旅游者进入异质文化中产生的文化震惊,主要集中在后两个阶段。
  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三个阶段的说法,因为现实中的部分旅游者正是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文化震惊后,才渴望去亲眼目睹一下,才会有后面两个阶段的文化震惊。
  三、引起文化震惊的原因
  (一)文化差异性是导致旅游者文化震惊的直接原因
  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者群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文化,并且每种文化都与各自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等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很难改变。再者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肤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分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
  (二)文化震惊与旅游者的类型有关
  来自同一客源地的不同旅游者,同时面对某种异质文化时,都会产生文化震惊,但其强度烈度及持续的时间长短却因人而异。从心理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的缘故。对异质文化适应性强的人,通常具有如下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外向、态度积极、行动灵敏、办事灵活、自主性强、有创造性、吃苦耐劳、领悟力强等等。对异质文化适应性弱的人,其心理特征正好与之相反。
  不同的心理特征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旅游者。
  1、以自我为中心的旅游者。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遇到异质文化时,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差异,对自己看不惯的地方喜欢横加指责,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这也不如我们,那也不如我们,一副夜郎自大的样子。这种人较少与旅游目的地的当地人接触,不能迅速地学习和尽快适应,更不愿融人当地社会。这类旅游者在异质文化中产生的文化震惊最为强烈,后果最为严重。其实刚上大学时的我就是这样的典型,记得那年的“十一”跟同学去她家乡玩,到了她家我感觉什么都不顺,特别是说话,什么“看电视”非说成“瞧电视”,“出去转转”说是“出去摸游摸游”,听着就不舒服,心里想还是我们那边的话好听接近普通话,气候也好没这边干燥等等,所以我的这次旅游没留下什么好的回忆。
  2、边缘型的旅游者。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异质文化中显得很软弱,不知道如何与当地人打交道。他们成天生活在自己旅游团队中的小圈子里,尽量逃避参与当地人的活动。逃避主流,也就滑向边缘。这种旅游者希望用逃避的方式来减轻异质文化带来的文化震惊,希望自身的文化与异质文化各行其是,井水不犯河水。这种旅游者也很常见,在出国的旅游者中有一部分就是这样的人。
  3、迎合型的旅游者。这种旅游者没有自己的主见,且对自身的文化抱有一种自卑感。与本地人在一起,言必称:“人家那里如何如何”,不加选择地模仿旅游东道主的言行举止。这种旅游者所受旅游震惊的冲击最少,但容易发展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典型的就是《乡村爱情》中的谢广坤,去了一趟上海回来以后说话就不再说本地话,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模仿上海人,感觉上海的什么都是好的,而本地的很落后。
  4、适应型的旅游者。他们在旅游地的公共场合或参与性的社交场合态度积极,主动理解他人的文化,并且通过跨文化交往的实践,更加客观深刻地理解自身的文化特性,创造性地推进本土文化的发展。这种旅游者受异质文化带来的冲击较少,并且能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因素。这种旅游者一般接触旅游的时间比较长,对很多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所了解,当他们出去旅游时这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验证,这就使他们很容易成为适应型的旅游者。   (三)文化震惊与旅游者的价值标准相关
  认识和理解一个事物,总有一定的标准。大多数人将自己的文化看作中心,并用它作为衡量其他事物的标准,即种族中心主义。萨姆纳最早定义种族中心主义为:“一种表示对事物看法的专门名称。持此看法的人们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是一切事物的中心,也是对所有的他人进行评价、衡量的参考依据。”一个种族中心主义旅游者,认为世界的一切理所当然地就如他所熟悉的那样。而一旦所遇到的异质文化并非他所想象的模样,文化震惊现象就产生了,其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导致文化的冲突。比如,相当一部分欧洲人曾经将他们殖民地的非洲人看作是社会、文化和人种上的低劣民族。当地人如果有自己的信仰,那么他们就被看作是异教徒;如果他们不是工作狂,那就是懒惰的;如果他们不赞成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愚蠢的。他们也许从来没有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地人也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文化标准。
  也有人认为,既没有高人一等的文化,也没有低人一等的文化,各种文化从多方面来看是相互不同的,不应当拿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优劣比较,这就是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人类学家赫斯科维奇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文化相对主义旅游者在遇到异质文化时,会以宽容的心态加以理解,因而所产生的文化震惊的强度与烈度就小很多了。
  四、文化震惊的影响
  文化震惊对旅游者产生影响有两种,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适度的文化震惊会激起旅游者的兴趣,进一步去探索旅游文化产生的原因,寻找到解释理由之后,能够对旅游中所发现的文化差异进行理解,寻求两种文化的共同点,从而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阅历。
  (二)负面影响
  文化震惊也可能带来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旅游者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如面对异质文化的紧张感、失去熟悉的环境及所拥有的地位的失落感、对新环境的繁华的自卑感、原有信念与价值观念的混乱感、人际交往力不从心的沮丧感和对异质文化的憎恨感等。从而导致对东道主的消极情感、失眠、烦躁增加、疲惫、挑剔、主动性降低等等,最终影响了旅游的质量。
  五、应对文化震惊的措施
  旅游文化震惊的负面影响破坏了旅游者旅游行为的本来目的,所以只有积极消除负面影响,或者把负面影响转化为正面影响,才能让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成为一个增长见识和阅历的非常有意义的过程。这样,对旅游者、作为旅游中介的导游以及旅游目的地都提出了要求:
  (一)旅游者方面的要求
  1、要勇于面对异质文化,积极调整心态
  人们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求新求异,旅游前旅游者充满了对异乡情调的憧憬。同时,人们发现只有从外部、从另一种文化的陌生角度来观察自己,才能看到许多从内部不能看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异质文化就象一面镜子,给旅游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审视自身的机会。所以,旅游者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异质文化,这样旅游者在遭遇文化震惊后能很快适应过来,并从文化震惊中有所领悟。
  2、应建构对文化的合理的价值评判体系
  不能以自我文化为中心,鄙视其他异质文化,也不要自我封闭,对其他文化视而不见。要去掉各种成见,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明白一个道理:经济上虽然有强弱之分,但文化却无优劣之别。树立这样的观点有利于调整旅游者的心态,建构合理的价值评判体系,减轻文化震惊的负面影响。
  3、要善于理解异质文化
  首先要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如对目的地的资料收集与查询,以便于对异质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减轻直面异质文化时的文化震惊。其次是语言的准备工作,能够粗通东道国的语言,对适应异质文化环境,减缓文化震惊会有很大的帮助。对异质文化的适应最终靠的是加深相互间的理解,而真正的理解,必须建立在掌握对方语言的基础上。再次,“理解”异质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旅游者在理解异质文化时,是以自身文化背景下的立场观点去解读的,这样解读的结果难免不完全真实,甚至是“误读”。正如一则寓言所说,当一只青蛙试图告诉它的好友——无法离开水域的鱼有关陆地世界的一切时,鱼所理解的陆地上行走的车只能是鱼的腹部长出了四个轮子。它所理解的鸟只能是一条长了翅膀腾空而飞的鱼。人在理解异质文化时,同样会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难免产生文化间的误读。因此,不要奢望对异质文化的终极理解,而只能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接近真实的过程。总之,只有善于理解异质文化,才能减轻旅游者受文化震惊的冲击,并在遭遇文化震惊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宽容仁厚的心态包容异质文化,并从异质文化中有选择地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而对那些公认的文化糟粕,则不为所惑,坚决加以抵制。
  (二)作为旅游中介的导游要善于引导和协助旅游者对文化震惊负向作用的调适
  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首先接触的是导游。导游是连接旅游者和目的地的桥梁,因此他自然是旅游者对目的地文化解码的工具,他在旅游者理解目的地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旅游者对目的地产生文化震惊的负面作用时,导游要积极地寻找旅游者携带的文化和目的地文化的共同点,消除二者差异过大,避免导致旅游文化在传播中产生功能性障碍。同时,导游可以给旅游者传授一些文化交流技巧,使旅游者和目的地文化能够顺利沟通,从而消除旅游文化传播中的隔阂,最终把文化震惊的负面作用转变为正面作用。
  (三)目的地在接待旅游者时要做好本地旅游文化的解说工作,让旅游者充分了解目的地的文化,从而接受目的地的文化,二者能够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沟通
  同时,旅游目的地在展示和推介自己的旅游文化时最好能根据旅游者的文化身份背景来进行,尽量找到二者文化的共同点,再突出推介自己的旅游文化特色,这样既能让旅游者能在目的地找到自己文化的影子,在旅游中文化心理落差不会太大,从而较容易地接受目的地旅游文化,又能產生适度的文化震惊作用,对避免旅游者文化震惊的负面作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章海荣.旅游文化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卿志军.旅游文化传播中震惊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调适[J].旅游论坛,2008,1(3):442-445.
  [3]龙凌,马跃龙,熊惹群.浅论旅游者文化震惊的深层原因及应对措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
  [4]谷一明.旅游文化中的跨文化交际[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5).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理论新的发展阶段,也是未来学校管理的发展方向。学校文化管理重视人的情感的作用,强调协作意识,以教师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具有人本化、人性化、人文化和民主化等特征。  关键词:学校文化管理;人本化;人性化;人文化;民主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86-02  学校文化管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以
期刊
摘要:通过介绍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联系,论述了运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07-02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需要更好的加以组
期刊
摘要:汽车服务接待是现代汽车4S店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汽车维修企业的“窗口”,其服务质量不仅关系到公司产品的质量性、完整性,更关系到客户能否得到真正的、完全的满意。本文以4S店为研究对象,对4S店的维修接待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各个工作流程的技巧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工作流程;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方面的优势及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22-02  一个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判断以及信息的评价和利用能力,它标志着信息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信息素质教育是一
期刊
摘要:本文论证了微博的概念,并对其媒介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博;概念;媒介;特征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31-01  一、微博的概念与发展  微博(micro-blogging)一次源自词缀“micro-”,意在强调微小简短的,这由个人博客(blog)衍生发展的一种自媒体形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如QQ、MSN、Gta
期刊
摘要:行政垄断妨碍了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不利于社會生产效率的提高,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行政垄断形成的危害、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反行政垄断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行政垄断;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37-02  行政垄断是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地区行政性市场垄断、行政强制
期刊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法国大部分移民来自法国前殖民地,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科特迪瓦及越南等国。这些移民为法国最初的基础建设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后他们把自己的家人也接到法国,并享受法国的福利制度,孩子可以接受法国的先进教育。但是,该移民政策给法国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他们感到难以被其他法国伙伴接受,只能与其经历相同的同龄人交流,最终没有正当的固定工作,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村干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维护农村稳定、管理农村事务和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然而,对于服务于最广大群众的村干部,却是存在着在岗时的低待遇、离岗后的弱保障的困境,这无疑极大地挫伤了村干部的干事积极性。为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二是要健全村干部政治激励保障机制;三是要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障机制。  关键词:关爱机制保障;
期刊
摘要:聆听离不开声音。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给听者造成听觉印象。聆听能力不仅可通过声音促进身心健康,更是接受语言信息的方式,人际沟通的桥梁,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培养方法。本文论述了聆听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聆听;声音;现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
期刊
摘要:锁国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9年开始,直到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培里率舰叩关为止。德川幕府明确禁止日本人出国、禁止在外的日本人回国,并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仅允许在长崎进行,而且对象仅限于中国和荷兰。本文通过日本学界关于锁国的得与失的研究,试图揭示日本锁国真正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锁国;得失;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K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