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诞生于50年前的户籍制度,通过户口管理把城里人和农村人严格区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于户籍制度的批评和质疑也开始增多。这种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了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今年“两会”上,再次有部分代表委员呼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今年“两会”再次引发了如何才能尽快、稳妥地解决户籍和谐问题的思考。
现行户籍制度弊端种种
在人口大流动的大背景下,因为户籍制度衍生出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务工人员进城工作之后,由于子女无法在城市正常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留守儿童由此而来。子女到异地工作后,由于父母无法迁入子女所在城市生活,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也到处都是。也就是这些问题,导致每逢节假日,超大量的人口在不同的城市和省区之间流动。造成有目共睹的交通压力。同时,也正是因为户籍问题,曾有高考生因户口闲置不能参加高考而自杀,打击高考移民把某地的高考状元拒之名校之外;大部分省市招考公务员只限本地人口;也有人在自己的产权房里暂住着,更有甚者因无法为孩子上户口而摔死婴儿……这些都是与户籍有关的“故事”,同时也体现了户籍制度的种种弊端。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网上调查,共设30个关键词为备选项。在这些备选项之外,网友给予最大关注的问题就是户籍制度问题。很多人讲到,国家能否考虑取消或减少这些限制,让他们享受到与所在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险、工伤、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能者不问地域,才者智于天下,为什么不能给我们这些小城市和农村的有识有志青年实现抱负的公平平台。
在外务工人员对户籍制度的反响强烈的方面,主要集中于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不能与所在城市居民享受平等工伤、医疗等方面的待遇,及孩子在这个城市中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高考中面临的因户口问题不能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而必须回原籍进行考试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曾在博客上发表《取消发达地区的高考特权》的议案,提出要“取消发达地区高考特权”。他摆出了“在北京能上清华的分数,在一些地方上不了重点大学,在北京能上重点的,在一些省则无学可上”等事实……
很多外漂的人都清楚,户口的作用是没有本地户口的人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以北京为例,这个城市有着大量没有本地户口的外来人,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一分不少,但由于北京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相对滞后,有没有北京户口在就业、保险等方面确实是完全不同的,这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本应享受的一些福利和权力。北京海淀区相关部门曾经表示,一定首先保证有北京户口的先就业。如今,北京至少有400多万外地人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即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已激增到约1:3左右。伴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召开,在需要大量引进人才的情况下,户籍制度必然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桎梏。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李玉玲在谈到户籍制度时表示,户籍制度还存在很多不公,比如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中,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即使是在同一起事故中受到同样的伤害,但因为受害人的户籍身份的不同,农村居民所得到的赔偿金额往往与城镇居民相差几倍。这种“同命不同价”的现象,是户籍制度的附加利益造成的,这也是户籍制度存在弊端的表现。
全国政协委员杨春兴也谈到,现行户籍制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多种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合理附加。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以户口登记为依据,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退伍安置、公务员录用等行政管理工作,给户籍管理附加了过多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使户籍登记失去了本来面目,也严重制约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
实行户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新的户籍制度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的人员流动,保障我国所有公民的平等自由权。为户籍管理立法也是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的呼声。早在2003的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陆炳华等34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尽快制定新户籍法的议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经审议也认为,原有的《户口登记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5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周萍萍也曾谈到。现行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很大障碍。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不是放开的问题,而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刻了。这部被学界视作束缚农民、制造城乡二元对立的条例,直至今年两会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要求废除之。所以说,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据本刊记者向专家了解,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当时建立的目的只是想作为政府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登记的一种制度,使我国户籍登记有个统一的法律依据。这一制度曾经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这套户籍制度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户籍制度以及其上所附加的种种权利和保障的差别,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
近50年来,户籍制度像一条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流动人们的自由。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数量增多,不少省市在探索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公安部对户籍制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准备。但是,现存的户籍制度仍在发挥着分离二元社会、对外来人口身份歧视的作用。于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马克宁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必要尽快废除包括《登记条例》在内的户籍歧视和相关身份歧视的法律和法规,立法解决户籍歧视问题,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近期,搜房网就户籍制度对网友调查结果也显示,88.24%的网友赞成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认为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能够让这个社会更公平,让户籍制度的存在更合理,他们渴望国家能够通过户籍改革来解决现行户籍制度下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经济社会都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户籍在我国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阻碍,阻碍不除,即使惠民政策再多再完善,也只能惠及一部分人,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户籍制度需要改革既然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户籍改革应做社会改革的先行者、排头兵,户籍特权取消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面对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喆人称:“户籍取消是一种趋势。”因为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户籍制度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户籍改革已不仅是一种趋势,而是势在必行。
现行户籍制度应该怎样改革才更合理
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适应国家实施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但现行户籍制度究竟应该怎样改革才更合理呢?
限制户口自由迁移的种种条件,给公民工作、生活带来太多不便,网民们的心声、代表委员的提议使户籍影响和谐的问题更显凸出,引发更多人的思考。那么,怎样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才更合理,学术界基本可分为两个派别:激进派和稳健牌。
属于“稳健派”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认为。改革不能“釜底抽薪”。因为户籍制度上面附加如劳动制度、医保制度等很多内容,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性难题。作为户籍改革本身,如果突然把“允许自由迁移”这块最下面的板抽掉,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及时解决了现有户口自由迁徙的问题,恐怕会引起其他更多问题的出现。不少人认为,户籍制度改革不宜操之过急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循序渐进的观点引起了致力于户籍制度研究工作中不少学者的共鸣。北京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岳成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表示,全面推进户籍改革的目标就是让户口回归本位。但现行户籍制度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制度,它是一个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错综复杂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制度群,户籍制度上各种附加问题的解决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该尽快、大力进行户籍改革,一步步走,如先解决所有的夫妻两地分居、大学毕业生就业户口限制等问题,争取在二、三十年实现户口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迁移,认为最终实现人人梦想的户籍自主迁移不是一步就能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激进派”则主张立刻取消带有歧视性的户籍制度。他们认为,把户籍制度解决了就是把种种歧视现象的根源除掉了。公正的户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只有废除不公平的户籍制度,才能建立在身份上、人权上平等的现代户籍管理制度。这种是真正为民考虑的出发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究竟是“稳健派”还是“激进派”的观点更正确,迄今为止还没有谁能给出一个定论。但不可否认的却是,不同时解决各种附加问题,户籍制度改革也许真的难以真正达到人们期望中的平等。大多数专家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应当遵循科学循序渐进,而且应该兼顾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坚持分类指导,允许不同地区制定具体政策。但也如“激进派”的代表所言,这个渐进的过程要多久?不先进行户籍制度本身的改革,所谓的附加问题怎么能得到相应的解决?怎样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才更合理或许还需要结合双方的观点来进行。
中国问题学家创始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就在于剥离附加在户口背后的各种利益,把隐藏在户口之后的劳动、人事、工资、物价、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诸多制度与户口脱钩。他主张废除户籍制度,而代以身份证管理。做到只要是中国公民,不管在哪里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权利,户籍不应成为同是中国公民的另一部分人享受同等权利的阻碍。而且只有下决心废除户籍制度,才会着手及加快建立身份证电子管理系统以替代户籍制度,让身份证系统更加公平、人性化、高效地发挥管理的作用。
现行户籍制度弊端种种
在人口大流动的大背景下,因为户籍制度衍生出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务工人员进城工作之后,由于子女无法在城市正常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留守儿童由此而来。子女到异地工作后,由于父母无法迁入子女所在城市生活,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也到处都是。也就是这些问题,导致每逢节假日,超大量的人口在不同的城市和省区之间流动。造成有目共睹的交通压力。同时,也正是因为户籍问题,曾有高考生因户口闲置不能参加高考而自杀,打击高考移民把某地的高考状元拒之名校之外;大部分省市招考公务员只限本地人口;也有人在自己的产权房里暂住着,更有甚者因无法为孩子上户口而摔死婴儿……这些都是与户籍有关的“故事”,同时也体现了户籍制度的种种弊端。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网上调查,共设30个关键词为备选项。在这些备选项之外,网友给予最大关注的问题就是户籍制度问题。很多人讲到,国家能否考虑取消或减少这些限制,让他们享受到与所在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险、工伤、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能者不问地域,才者智于天下,为什么不能给我们这些小城市和农村的有识有志青年实现抱负的公平平台。
在外务工人员对户籍制度的反响强烈的方面,主要集中于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不能与所在城市居民享受平等工伤、医疗等方面的待遇,及孩子在这个城市中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高考中面临的因户口问题不能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而必须回原籍进行考试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曾在博客上发表《取消发达地区的高考特权》的议案,提出要“取消发达地区高考特权”。他摆出了“在北京能上清华的分数,在一些地方上不了重点大学,在北京能上重点的,在一些省则无学可上”等事实……
很多外漂的人都清楚,户口的作用是没有本地户口的人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以北京为例,这个城市有着大量没有本地户口的外来人,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一分不少,但由于北京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相对滞后,有没有北京户口在就业、保险等方面确实是完全不同的,这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本应享受的一些福利和权力。北京海淀区相关部门曾经表示,一定首先保证有北京户口的先就业。如今,北京至少有400多万外地人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即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已激增到约1:3左右。伴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召开,在需要大量引进人才的情况下,户籍制度必然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桎梏。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李玉玲在谈到户籍制度时表示,户籍制度还存在很多不公,比如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中,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即使是在同一起事故中受到同样的伤害,但因为受害人的户籍身份的不同,农村居民所得到的赔偿金额往往与城镇居民相差几倍。这种“同命不同价”的现象,是户籍制度的附加利益造成的,这也是户籍制度存在弊端的表现。
全国政协委员杨春兴也谈到,现行户籍制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多种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合理附加。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以户口登记为依据,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退伍安置、公务员录用等行政管理工作,给户籍管理附加了过多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使户籍登记失去了本来面目,也严重制约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
实行户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新的户籍制度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的人员流动,保障我国所有公民的平等自由权。为户籍管理立法也是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的呼声。早在2003的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陆炳华等34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尽快制定新户籍法的议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经审议也认为,原有的《户口登记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5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周萍萍也曾谈到。现行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很大障碍。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不是放开的问题,而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刻了。这部被学界视作束缚农民、制造城乡二元对立的条例,直至今年两会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要求废除之。所以说,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据本刊记者向专家了解,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当时建立的目的只是想作为政府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登记的一种制度,使我国户籍登记有个统一的法律依据。这一制度曾经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这套户籍制度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户籍制度以及其上所附加的种种权利和保障的差别,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
近50年来,户籍制度像一条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流动人们的自由。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数量增多,不少省市在探索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公安部对户籍制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准备。但是,现存的户籍制度仍在发挥着分离二元社会、对外来人口身份歧视的作用。于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马克宁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必要尽快废除包括《登记条例》在内的户籍歧视和相关身份歧视的法律和法规,立法解决户籍歧视问题,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近期,搜房网就户籍制度对网友调查结果也显示,88.24%的网友赞成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认为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能够让这个社会更公平,让户籍制度的存在更合理,他们渴望国家能够通过户籍改革来解决现行户籍制度下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经济社会都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户籍在我国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阻碍,阻碍不除,即使惠民政策再多再完善,也只能惠及一部分人,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户籍制度需要改革既然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户籍改革应做社会改革的先行者、排头兵,户籍特权取消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面对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喆人称:“户籍取消是一种趋势。”因为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户籍制度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户籍改革已不仅是一种趋势,而是势在必行。
现行户籍制度应该怎样改革才更合理
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适应国家实施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但现行户籍制度究竟应该怎样改革才更合理呢?
限制户口自由迁移的种种条件,给公民工作、生活带来太多不便,网民们的心声、代表委员的提议使户籍影响和谐的问题更显凸出,引发更多人的思考。那么,怎样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才更合理,学术界基本可分为两个派别:激进派和稳健牌。
属于“稳健派”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认为。改革不能“釜底抽薪”。因为户籍制度上面附加如劳动制度、医保制度等很多内容,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性难题。作为户籍改革本身,如果突然把“允许自由迁移”这块最下面的板抽掉,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及时解决了现有户口自由迁徙的问题,恐怕会引起其他更多问题的出现。不少人认为,户籍制度改革不宜操之过急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循序渐进的观点引起了致力于户籍制度研究工作中不少学者的共鸣。北京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岳成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表示,全面推进户籍改革的目标就是让户口回归本位。但现行户籍制度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制度,它是一个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错综复杂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制度群,户籍制度上各种附加问题的解决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该尽快、大力进行户籍改革,一步步走,如先解决所有的夫妻两地分居、大学毕业生就业户口限制等问题,争取在二、三十年实现户口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迁移,认为最终实现人人梦想的户籍自主迁移不是一步就能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激进派”则主张立刻取消带有歧视性的户籍制度。他们认为,把户籍制度解决了就是把种种歧视现象的根源除掉了。公正的户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只有废除不公平的户籍制度,才能建立在身份上、人权上平等的现代户籍管理制度。这种是真正为民考虑的出发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究竟是“稳健派”还是“激进派”的观点更正确,迄今为止还没有谁能给出一个定论。但不可否认的却是,不同时解决各种附加问题,户籍制度改革也许真的难以真正达到人们期望中的平等。大多数专家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应当遵循科学循序渐进,而且应该兼顾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坚持分类指导,允许不同地区制定具体政策。但也如“激进派”的代表所言,这个渐进的过程要多久?不先进行户籍制度本身的改革,所谓的附加问题怎么能得到相应的解决?怎样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才更合理或许还需要结合双方的观点来进行。
中国问题学家创始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就在于剥离附加在户口背后的各种利益,把隐藏在户口之后的劳动、人事、工资、物价、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诸多制度与户口脱钩。他主张废除户籍制度,而代以身份证管理。做到只要是中国公民,不管在哪里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权利,户籍不应成为同是中国公民的另一部分人享受同等权利的阻碍。而且只有下决心废除户籍制度,才会着手及加快建立身份证电子管理系统以替代户籍制度,让身份证系统更加公平、人性化、高效地发挥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