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外貌和语言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梁晓声。课文讲述的是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故事。课文简洁明了,但字里行间透露着母亲对孩子的深情。这是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但她拥有全世界所有母亲的共同品质。课文通过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了深沉的母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本文为略读课文,可重点指导学生习得学习方法。课文导语给了我们一些提示:“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一句为全文唯一一处外貌描写。“褐色的口罩”告诉我们母亲工作的场所极其不卫生;“疲惫的眼神”让读者明白了母亲工作的辛劳。而语言描写“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一处,更是写出了母亲挣钱不易,给钱却毫不犹豫,更加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深情。
  此文虽为真人真事,但事情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对于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来说更为陌生,丰富的物质生活让孩子们沉浸在幸福甜蜜中,又怎能让他们和作者当时的贫困、艰辛感同身受呢?所以教学本课,仅仅抓住外貌和语言是不足以动情的。教学时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深入展开。
  一、细读不起眼的“环境”
  课文里提到“我”的家庭条件不好,十分贫困,母亲工作非常辛苦,工作场所的环境更是相当的恶劣。但全文没有一个字提到“穷、苦”,这也是文字的渲染力所在。如何让学生读出这一个“苦”呢?文中有这样两句描写环境的话可以提炼:
  ①“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缝纫机发出的声音是多大?孩子大都没有见识过,自然不能体会。但此处不必纠结于缝纫机,我们把重点放在两个词上:七八十台、震耳欲聋。再轻的声音,扩大了七八十倍还会安静吗?那定是很难听见说话声,说话必须要喊着说,这便是“震耳欲聋”了,可见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是多么的不易!
  ②“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句话也没有描写工作环境如何燥热,而只用一个“烤”字,让这种被强烈的灯光照射着、犹如火烤般不适的感觉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母亲工作的场所,“我”只不过是待了一会儿,就感觉如此不适,再回过来想想母亲,她要在这样严峻的场所整整辛劳一天,自然掩饰不住“疲惫的眼神”了。这两处细微不易察觉的环境描写,是对母亲工作艰辛的写照,教学时若能重点关注,不仅能让五年级的学生对“环境描写”有一定的接触认识,更能从侧面感受母亲对家的负责,对子女的深情。
  二、挖掘“动作”背后的故事
  本文对于母亲的动作描写同样是少之又少。当“我”说明来意,母亲便“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句话虽很不起眼,但教学价值不容小觑。毛票是什么?是一毛两毛的小钱儿。为什么会揉得皱皱的?因为母亲攒这些钱攒了好久,或者是母亲数这些钱数了好多次,抑或是母亲想花钱,但又舍不得花,拿进拿出便皱巴巴了。为什么这点小钱儿母亲都要如此珍惜?因为当时生活困难,母亲工作艰难。困难到什么程度?教师可以出示相关资料:
  当时梁晓声有兄妹5人,父亲到了遥远的西北工作。一家人常常是一块豆腐分成三顿吃。母亲在一个小厂打零工,每月的工资是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只吃两顿饭。
  通过资料的补充,可以把母亲“赚钱难,攒钱难”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完资料再来读此处的动作描写,能给予学生极大的冲击力。除此,文章最后母亲“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一句中的“凑”字也是分量十足,连一块五都是东拼西凑来的,但为了能让我买书,再“凑”一次,母亲也在所不辞。由点及里,母亲凑钱又是怎样的一个艰难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语言训练皆可。此处的“凑”钱买书不仅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也说明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三、体会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有两处描写非常特殊。
  其一:“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课文为什么要把动作提前?再连续用上三个“我的母亲”?这是一处绝佳的教学资源,教师不应该“一读而过”。教学时可以把这部分换成正常的写法——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学生细细对比品读之后,不难发现,原来课文的写法更能表现“我”看到母亲工作后的吃惊,同时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关爱,以及向母亲要钱时的愧疚。愧疚之情从何而来?又间接反映出母亲投入工作非常辛苦,以至于要“直起背来、转过身来”都显得那么艰难。
  其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教学时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通过对比朗读后质疑:为什么连用四个“立刻”?换上其他如“连忙、马上、赶快”等词语试试读读。一读就明白,这四个“立刻”是一个排比句,不仅增强了语势,更写出了母亲养家糊口的忙碌、辛苦,着重强调了母亲为挣钱而争分夺秒,可见钱来之不易,从而突显母亲的伟大。
  母亲的深情让人感动,而作者的语言艺术也耐人寻味。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将目光停留在“情深”上,还应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艺术,从名家的字里行间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掌握语言文字的高妙规律。
  (浙江省绍兴柯桥钱清镇中心小学 312025)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综合,强实践,讲全面,求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核心定位。  小班化教学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小班化情形下该如何落脚?如何使小班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彰显精致的魅力,实现儿童主动参与和个性化的阅
【设计理念】  苏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学生们也爱读。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也是一首现代诗,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这首诗的意象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深奥的修辞手法,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诗歌读准确、读流畅不是难事,而想象最美的画面,读出最真的情感,正是这篇
编者按  近年来,在科学的课堂教学观观照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要摈弃那种 “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式的教学方式。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本质?在课堂中如何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不少有识之士对诸如此类相关问题正努力探索着。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在何小中校长带领下开展的“学本课堂”研究,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2年10月,本刊编辑部和相关专家走进该校,全程参与了该校组织的《坐井观天》和《
【设计意图】  《 让生活更美好》是一则开放性的习作教学命题。题中的“生活”,指向孩子们身边的真实的情景和事件,这是表达的源泉和基础;“美好”则强调在表达时要“求真、向善、尚美”,在表现生活的同时,抒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积极情感。  “生活”是源泉,“美好”是主题,“更”字则突出了相关事件对于生活的影响。在这一开放的命题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他们想要表达的话题,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有的是
【摘 要】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可尝试从“确定核心目标,精简教学内容”“设计主干问题,简明教学环节”“凸现学生主体,简化教师行为”三方面努力,以求在简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的最优化和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核心目标 主干问题 学生主体  众所周知,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然而,在现实的小学
为了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成长,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品三国”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本课程通过“概述三国演义、观看三国影视、三国人物欣赏、三国知识大比拼、三国故事比赛、漫画中的三国”等一系列的阅读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故事,品评三国人物,发掘三国谋略,从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谋略智慧、语言艺术四个方面去欣赏《三国演义》这本经典文学著作。现以“品三
【摘 要】《草原》一文运用了“朴实记录”的表述方式。要让学生理解和认同这一写法,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探究“朴实”背后的缘由,体会这样写的妙处,通过扩充、联系、罗列、迁移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写作手法是为写作意图服务的,使其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这一表达方法。  【关键词】表达方法;扩充法;联系法;罗列法;迁移法  下午放学后,有学生来到办公室,谈起《草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时,咕哝了一句:“《草原》是
自古以来,写江南的诗文不计其数,这首27个字的词作,大概是流传最广的。  宋人惠洪在其《冷斋夜话》里说:  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的确,明白晓畅是白居易作诗的一贯追求。作这首词时,白居易已67岁了,同样沿袭了“老妪能解”的诗风。这首词27个字,个个好懂,明白如话。这一句最是经典: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真是简洁明快,那明艳的画面,那绚烂的意象,如
在古诗教学中,对诗意的理解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儿。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小学生究竟该如何解诗颇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所以提倡“兴趣为先、不求甚解”;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古诗是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最美的语言,学习古诗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应当“沉入语言、力求甚解”。  两种观点一直各据其理、各执一端,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摘 要】统编教材新增了阅读栏目,倡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对其展开评价时,一方面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及该板块特有的教学目标,及时更新评价内容及主体;另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依托教学实践,探索有趣、丰富、有效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其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学习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方式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新增了一个栏目——《和大